回覆列表
-
1 # 文藏
-
2 # 油畫揚哥
藝術與思想有關,藝術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髮展。民間藝術與當代藝術還是不要比較為好!
一個是傳統,我們必須去繼承,丟失傳統,我們的文化就是無根之水、無源之木。
當代藝術其實是一個時間名詞,解釋起來就是現在的藝術、現在藝術家的藝術。而這些藝術家有一部分人追求的是不斷創新,而也有一部分人是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時代元素,來表達自己的藝術。
民間藝術包括由非學院藝術人群製作的藝術品。民間藝術的特點是天真的風格,以裝飾與實用為主。
民間藝術品,風格和圖案激發了各種藝術家的靈感。例如,大家俗知的畢加索的藝術是受非洲部落的雕塑和麵具的啟發,他最著名的亞威農少女就是受伊比利亞雕塑的影響創作的。國內的美院的呂勝中老師也是受傳統藝術的影響來創作自己的藝術品。
-
3 # 天天過年1987
個人感覺,完全不是同一種東西。
雖然有時看起來挺像,但是一個是不自覺的,一個是自覺的,難以類比。
-
4 # ART夢空間
什麼是當代藝術,是今天這個時代的藝術家正在創作的作品叫當代藝術作品。
民間傳統藝術是當時時代留下的一個藝術形式的產物。
個人認為都可以存在。不需要拿他倆來對比!
還有一種解釋:
當代藝術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創新性的藝術稱為當代藝術,
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只停留在自己那中套路不和時代思想結合創新,
個人認為很難與當今的當代藝術對話!
呂勝中作品
民間傳統藝術是人類的藝術之母。數千年來,它之所以流行延續是與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調節功能分不開的。它同自身的文化背景一樣,面臨著老化和抉擇。但在一種全新的文化情景中,民間傳統藝術在多種不同文化交匯中的心理作用下,它實際上已默默地超越了自身,實現了向新的文化情景與審美境界的跨越,獲得了新的藝術張力。
任戎作品
民間傳統藝術是特定的族群、社會團體在特定社會歷史與文化氛圍中的創造產物。傳統民間美術的審美性是建立在實用性基礎之上的,美國著名的美學家伯恩斯曾說過:“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審美帶來的愉快,甚至生活在最低層、最貧窮的人也是審美作品的享受者和創造者。”比如,民間美術的剪紙藝術,各種造型獨特的燕子、金魚的形象,起到了裝飾性的作用,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甚至在桌椅、壇罐造型上的美感也令人驚歎,這種審美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真實存在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轉化而來的,因此,這種審美性就具有了獨特的韻味,能夠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任戎作品
隨著現代化的衝擊、西方文化的植入、人們的獵奇心理和盲目從眾,使得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被冷落。同時由於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已與昨天不同,民間傳統藝術的失傳成為不可挽回的趨勢。
顧黎明作品
有幸的是,仍有一些藝術家在衝破一切傳統與規範、陷於失重狀態的同時,又從民間傳統藝術中發現了更加純真和強有力的藝術語言和文化支撐。如,民間傳統藝術對生命意識的表述,體現人類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傾向,使它比現代藝術更符合人性和自然發展的規律。它一旦被現代人用現代眼光所選擇,便引匯出一種原始的生命驅動力,現代許多藝術大師(如畢加索、鄧肯等)的成功,無不受益於民間傳統藝術的精華的啟迪。
顧黎明作品
從民間傳統藝術世界體系中,人們看到了人類健康精神的體現和親自然的情感經驗,即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它似乎使人回到洪荒的遠古時代,看到故地的鄉土本色,喚起人類童年的回憶,還給人失落的根基。這種返璞歸真的力量,既是對人類生命的領悟,又是對被現代文明異化的心靈的安撫。
顧黎明作品
從文化哲學的意義上說,那些出自專門藝術家之手並享有至高尊嚴的高雅藝術或純粹藝術,在很大程度上都為自然主義和孤傲意識所籠罩。冷落或忽視了接受者的地位;在對待現實生活的關係上,作繭自縛地造成與現實之間的一種框隔,並由此隔斷了滔滔的現實之流,在框隔內的空間形成了獨立自主的空間它追求個人意識的表現,以個體情感體驗為核心,而忽略與大眾觀念意識的溝通。
顧黎明作品
民間傳統藝術作為主體的認知方式和群體的意念情感符號,在民俗生活的傳承中,從內容到形式都被一種無形的構造力量規範下來。對民間傳統藝術自身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枷鎖,但對於處在另一文化背景、社會氛圍中的當代藝術家和文化人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中國當代藝術中運用民間藝術符號的代表是呂勝中,他對中國民間藝術有著深入研究,他的作品無不體現他對於民間藝術的濃厚感情。“小紅人”系列是用民間剪紙藝術表達對人自身形態的肯定。呂勝中用他的藝術作品表現的小紅人,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中國傳統民間特色的剪影,看到這系列的藝術作品,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小紅人”符號是具有代表意義的符號,能吸引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嚮往。
呂勝中藝術作品中的“小紅人”往往大量出現,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剪紙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形式,屬於中國民間藝人的絕活,很難登上大雅之堂,而呂勝中將這一民間藝術帶入了高雅殿堂。
呂勝中作品
其剪紙裝置作品《招魂堂》,由無數的“小紅人”剪紙組成,以生命為主題,用剪紙藝術來表達對“人”的自身形態的肯定。作品被放置在一間不小的展廳裡,大小不一數以萬計的紅色人形剪紙從四面八方蔓延開來,爬滿了從牆壁、窗戶、書架以及屋頂,然後又從屋頂垂到地扳中心。鮮紅的顏色配合燈光的效果顯得愈發醒目震撼,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血液與生命,宗教儀式般的造型讓人不禁感嘆中華文化的古老與神秘。觀察其“小紅人”的樣式造型,發現它們幾乎都是互相對稱、四肢張開、頂天立地的模樣,這種原始樸素的造型,由世界各地的原始文化探索得來,表現出一種人類生命的力量與厚度。呂勝中從這樣的民間文化素材和圖案造型入手,進而加工改造,最終形成這一中國當代藝術的經典圖式。在呂勝中的剪紙裝置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他“從民間美術那種活力而不是病態的,充實而不是虛無的,熱情而不是消沉的審美境界中,提取一種令人振作的元氣,來體現我們民族的時代精神”。
鄔建安作品
鄔建安,作為一個善於運用多種媒介進行創作的青年藝術家,他的作品常出現剪紙、皮影等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元素,而他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所獲得的成就,也是從傳統技藝中汲取到的。“由於我在研究生的時候學的就是民間美術,所以,對古代中國相關的事物日益增長的興趣並非出自中國古典書法和文人墨客的文化,而是透過剪紙、皮影戲、敦煌石窟、壁畫、石雕等這些東西。”對於鄔建安來說,即使這些手工永遠有疏漏、不完美,不如機器來得那麼準確,可是“這也是手工藝最感人的地方。”
在理性的紊亂、模糊與困惑面前,一批藝術家在重新審視、比較民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基礎上,著眼尋找一個全新的、穩定的文化座標體系,重建民間的、全新的文化心理結構。他們在汲取現代文化營養的同時,又回過頭來與自己力圖擺脫的民間傳統藝術相比較;他們驚喜地發現,在未被人正視過的民間傳統藝術中,蘊藏著人類傳統文化的精靈。那些不以自然再現為自足的簡單化、抽象化、變形化、理想化的形象與意象,帶著一股純真熾烈的情感撲面而來,撞擊著人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