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需要讀各種不同型別的書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在選擇書籍和閱讀書籍這兩個問題上您們有哪些好的建議呢?謝謝!
7
回覆列表
  • 1 # 韭菜金融

    孫子兵法中有句話是“以正和,以奇勝”

    知道“奇”怎麼讀嗎?相信很多人不會讀,這個字年“ji”

    而且這個字的意思與大家理解的也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讀完書沒有什麼收穫

    原因是讀的“假書,偽書”

    請看下文中關於《張良取履》的解釋

    相信你立刻就明白了什麼是“有效閱讀”

    很多人講讀書要思辨的讀,其實這是句正確的廢話!為什麼沒有思辨精神?因為不會讀書。讀書是學習的最佳方式,但會讀書才是學會、學通的有效保障。

    很多人讀了很多書但讀過就忘,缺少沉澱和提升;很多人看似讀書不多,但卻有用不完的知識儲備,這是為何?

    因為讀書也是一門學問!

    為什麼要讀書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完整看過一本書,後來發現腦袋逐漸變空了,遇到問題根本不知如何解決。這時才發現自己的閱讀量如此之可憐,讀的書甚至不如人家一年的閱讀量。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呢?

    從正面講一個事實。單單寫一篇文章都要絞盡腦汁,更不要說寫一本體系完整的書,一個人一生的知識能寫一本像樣的書就不錯了。如何快速學到一個人腦袋裡的精華?最快的方式就是讀他寫的書。

    做個侮辱性的比喻。市面上出版了那麼多書,如果這些書沒有價值,那意味著世界上有這麼多傻子!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不讀書只能證明一點——你就是那個傻子。

    如何讀書

    壹--讀書從翻書開始

    讀書從翻書開始。讀書可能出於興趣,可能出於某種目的,甚至是由於無聊。總之,對於現代人,讀書從開啟書而不是盯住手機開始。

    個人有個深切體驗,看手機時大腦處於高頻狀態,有煩躁感;讀書時大腦處於低頻狀態,有沉浸感。現代人煩躁易怒,或許與大腦頻率有關,而造成大腦高頻運轉的是快餐式資訊。

    關於速讀

    很多人羨慕那些一目十行的人,想讀的快一些,就學各種技巧,最後發現根本沒用,千萬不要被這些花裡胡哨的旁門左道引入歧途。

    讀一本書確實要先速讀,但速讀不是要你一目十行。

    首先,翻一本書要先看序、後記等內容,從總體上了解這本書;

    其次,看目錄,把目錄反覆看三遍;

    第三,看文章裡的黑色標題,記住即使看不懂也要只看標題;

    第四,按這樣的順序速度三遍,再正式進入閱讀。

    這樣做,一方面能讓你對該書有總體的認識,便於學習;第二,時間長了能提高你的閱讀速度,比一目十行那種更有效果。

    真正的一目十行,是因為相關主題的書讀多了,很多內容是重複的,根本不需要再細讀了。

    貳--讀書要廣泛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培根名論: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任何人的生活領域都是多樣的,無論從實用角度,還是從趣味角度,讀書都要廣泛。

    叄--讀書要讀經典

    無論閱讀哪個領域書籍,一定要讀經典,要讀名人的書。

    真傳一句話、偽傳萬卷書

    讀萬卷偽書,浪費時間事小,最終滿腦漿糊事大。偽書就是那些作者都沒搞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在讀書前一定先要上網查一查,在該領域哪些書評價高,切不可盲目亂翻書。

    名師出高徒的根本原因是,名師有真知識,而且知道如何教授。除了學習起點高,更重要的是學習效率高。

    讀書也一樣,一定要讀經典。何謂經典?以《經》命名的書都是經典,比如《詩經》《易經》《金剛經》《聖經》,其他可以網上檢視,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的經典。

    肆--讀書要進入主題式閱讀層次

    讀書只有進入主題式閱讀階段,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為什麼很多人不能從讀書中汲取精華呢?因為根本沒讀懂。

    第一,很多經典都是惜字如金,十分簡潔,微言大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讀懂。

    第二,讀者閱歷淺,不能讀出背後的深意。

    主題式閱讀分兩類

    第一類:讀經典讀物的註解

    讀經典一定要讀後人對該經典的註釋,現代的書則要讀些別人的書評、讀書筆記等。

    比如《論語》很薄一本書,但據日本學者《論語年譜》記載,《論語》注本有三千餘種。可以斷定,如果你只讀《論語》原著,能學到其中的1%就不錯了。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張良取履》,但我要說如果沒有看過呂世浩教授的解讀,這篇文章基本等於白學。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yí)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 “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 “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曰: “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黃石公看到張良,直接脫鞋扔到橋下叫張良去撿。張良氣得想揍他,但看在他是老人的份上,忍著把鞋拿上來。——第一次交手,黃石公要驚張良,而張良未驚。

    結果黃石公蹬鼻子上眼,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跪著給黃石公穿上了鞋。既然忍都忍了,乾脆忍到底。結果老人大笑而去。——第二次交手張良欲驚黃石公,而黃石公未驚。

    一穿一笑,高手過招,教給你“人生需要隱忍”!

    後來黃石公要給張良兵書,約張良五日後天亮相見。張良天剛亮就到了,結果黃石公已在那裡等他,說來晚了,五天後再來;張良雞叫就到了,結果黃石公已經到了;再過五天,張良半夜就到了,終於比黃石公早了。這是什麼意思?

    兩約兩回,黃石公要告訴張良的是“正兵貴先”,帶兵打仗要搶佔先機!

    真傳一句話:人生,“要忍、要爭先”,這才是《張良取履》的深意。

    語文老師們,看完這個解釋,是不是要自責一下?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個影片:歷史是帝王學

    第二類:讀該主題下多本著作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大部分人對某一主題了解並不深入,有時甚至不能確定某個作者的著述是否正確、全面。讀書往往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因此要想學到該主題的精髓,就要將不同著作對比閱讀,從碰撞中提取其中的精華。

    對比多了,思辨精神自然就會建立。

    伍--讀書要做筆記

    讀書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筆記,之後時不時翻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慢慢形成習慣,便有了進步,在做人做事上會更進一層,事情變得很順,你自己就會微笑,悅者,會心的微笑,有心得笑。

    多翻筆記,常看常新

    才會真正吃透書中的深意

    你自然會——會心一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視劇也應該起到教化作用,而《青春鬥》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