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默的羔羊肉不好吃
-
2 # 行者文孜
韓信兵仙稱號是後來的提法,但一經提出,即被人們認可,我想,當立足於“兵”字,並從他的戰例尋找原因,主要和背水陣與濰水戰有關。
說白了,他是兵王,而非將首,他打仗,有兵就夠了,並且是多多益善,將軍們只用老老實實打仗就可以了,沒有多少可以發揮的舞臺。楚漢之間,一將難求,而他的打仗風格,恰好也順應了時勢。
韓信稱號是"兵仙"。
"兵仙"真的很仙,因為韓信的部隊沒有核心,這種部隊能打勝仗真的很罕見。
說他是兵仙,大概如此吧!
-
3 # 吳百蘭
韓信的兵仙稱號名至實歸,且不說楚漢戰爭中韓信的幾大經典戰役如何牛。單看劉邦兩次奪韓信的兵權,結果韓信怎樣,就足以稱韓兵兵仙了。
韓信拿下趙國後,正是劉邦吃了敗仗逃亡時。劉邦連商量的餘地都沒給韓信留。就在韓信的夢中,劉邦就把韓信的二十萬精兵奪走,留下三萬老弱命韓信攻齊。
結果呢,韓信拿下齊後,又有三十萬精兵擺在那了。劉邦再次徏封奪走韓信的三十萬精兵。
韓信到楚地,做了楚王不出五個月。韓信又有了一支強可敵國的大軍。
韓信會變,他可以把普通的百姓,訓練幾個月,就能變成能征善戰的精兵。不然劉邦怎麼那麼快,就能從布衣轉型成皇帝。
還有一個傳說說:韓信被貶淮陰侯後,手上已經沒兵了。可他把京城朋友家的家奴、家丁和獄中牢犯又變成兵了,準備造反。
雖然這是個沒有考證的說法,但也決不是空穴來風。不然蕭何不會和呂雉同謀殺韓信。
韓信兵仙的稱號當之無愧!
-
4 # 良人執戟2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卷九二,韓信去世幾十年後,司馬遷秉筆直書,用藝術的語言風格讚歎了這位不久前的歷史人物一一韓信。
“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這是讚歎韓信天下第一的最早記錄。
七八百年後,詩仙李白引用了這個典故,在長詩中讚道“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可想而知,韓信歷經幾百年,這中間出現了多少名帥、戰將,而李白垂青韓信,既有崇敬之情,亦有痛惜的憑弔之意!
如果說韓信的軍事能力是吹捧出來的,那也是最偉大的史學家和最偉大詩人的“吹捧”。
“吹捧”得十分正確
諸葛亮的《隆中對》引發多少政治家和軍事家、文人墨客的追捧,一付對聯讚道:“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千百年來,人們因為“隆中對”記住了諸葛亮。又有多少人記得韓信對劉邦的“漢中對”呢?
劉邦被封王漢中,也被困死在這偏闢之地,
為了走出漢中,他設計“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這是聲東擊西戰術的典範,千年之後,人們仍廣泛用於軍事、商戰、談判、銷售、甚至戀愛。這是所有人對韓信的追捧。
韓信在井陘一戰中,僅用三萬新兵,冒險進攻擁有十多萬兵力的趙軍陳餘,背河列陣,引起趙軍一陣嘲笑,決戰開始,韓信馬上揮刀進攻,已經沒有退路的三萬漢兵,發聲喊,衝入敵陣,這是典型的“套路”,韓信絕非俗套,他凝視藍天,盼望二千漢兵襲擊敵後得手的火熖訊號。當久攻不下的陳餘想退回老營洗個熱水澡,好好吃一頓時,卻發現後方漢軍旗幟飛揚⋯,後果嚴重,陳餘死於亂軍。韓信的戰術很簡單,就是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經典的韓信,經典的井陘之戰。史有記載,何來“吹捧”!
垓下,安徽靈壁東南。
項羽困於此沼澤之地。韓信為垓下會戰總指揮,三十萬大軍正等候霸王和虞姫。
項羽見過這些大場面,貴族氣質使他仍然與虞姬於千軍萬馬中上演了一出悲壯的“霸王別姬”。
一番血戰,十萬楚軍只餘二、三萬。而漢軍也損失一半兵力,卻仍然佔優。
僅餘二十八騎的楚軍,項羽叫他們四方散去,自己獨自一人血戰到底!
他獨自一人殺死幾百漢兵,自己肚腹迸裂,血腸外露,黃色的脂肪使肚腑滑溜外面,他使勁把腸子塞進去,牽動胃子,引起嘔吐,痛苦使他狂嚎扭曲,反手一劍,橫刀自刎,那是天外來劍,寒光照亮了鮮血........
可以說,劉邦的天下是一個非沛縣籍的將軍,指揮沛縣籍的將領打下來的,所以,韓信的威名不是靠吹棒出來的。
-
5 # 小劉解讀
韓信“兵仙”的稱號絕對不是吹捧,而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
韓信初投項羽“不過執戟,言不聽計不用”。後來跳槽跟隨劉邦才開始了他成為“兵仙”的快車道。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帶給劉邦的第一個“好事”就是韓信曾經在項羽帳下,深知項羽的為人弱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清晰的指出劉邦的最終目標-項羽,所以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疑兵”戰策,屢試不爽。降服魏國,活捉魏王豹。韓信提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提議,劉邦深服。趙國的“井陘之戰”是韓信領導的經典一戰。結合實際形勢,背水結陣,靈活運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理念。虛心請教李左車,採用虛張聲勢的計劃,招降了燕國。當初劉邦給韓信的幾千兵馬到了此時已有了趙、燕兩國的兵力。
劉邦兩次向韓信“借兵”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聯軍被項羽三萬打的落花流水。劉邦和滕公夏侯嬰兩個人趁夜闖入韓信的大營“借”走了韓信的主力軍隊。劉邦得以補充力量。
滎陽拉鋸戰中,劉邦被項羽圍在滎陽。劉邦“詐降”,犧牲了紀信、周苛又一次跑到韓信的軍中借了十萬人。可著如果沒有韓信的補充,劉邦隨時都能玩完。
韓信滅齊,順帶著把項羽手下最重要的大將龍且包括他的二十萬主力軍隊全部“搞定”,項羽從此成為了孤家寡人。
垓下決戰項羽敗事已現,劉邦決定發動總攻。原計劃是韓信、彭越、劉邦三方夾擊,可是韓信、彭越都沒有出現,劉邦沒有韓信的幫助又被項羽打敗。沒有辦法,只好聽取張良的建議,封韓信、彭越為王。最終,三人夾擊,項羽烏江自刎。
所以說,沒有韓信的幫助想滅項羽是困難的。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無愧於兵仙。
回覆列表
我相信韓信的軍事才能肯定是很牛逼的,只是吹得有點過了。韓信的著名戰例,比如井徑之戰、濰水之戰傳得神乎其神,都是用奇謀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仔細推敲細節又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也就是有點經不起推敲漏洞百出的味道,井徑之戰只要有某個環節稍有差池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濰水之戰築壩蓄水和放水的工程難度係數可不小,連夜趕工,效果不理想的可能性極大,而且這麼個大工程保密工作也挺難做的,除非楚軍的情報工作真的很垃圾。總之就是太神奇了,聽說太神奇的事情往往與實際情況不符,而且我一向都不太相信以弱勝強的戰例,以少勝多可以,畢竟兵在精不在多,但以弱勝強就是很僥倖的事情了,比如說伊拉克軍隊的主帥哪怕是韓信轉世他也不可能戰勝美軍,實力相差太懸殊了,但換作是俄軍,如果指揮官足夠出色,是有可能戰勝美軍的,因為實力相差不是太大。其實我也就是說說,我沒資格說韓信什麼,畢竟我連給人家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