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455855555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在山河交錯的邵陽,一位知州悵然若失地向北望去。他遙想著故鄉山川,回想起靖康元年離家報國時的情形。那年金兵南下,北宋都城危在旦夕。就在這風雲變幻、烽火四起的時候,他毅然告別了家人舉兵勤王。

    白駒過隙,時間一晃已過十餘年。當年那位義無反顧踏上疆場的將軍,已經成為了一介洪州觀察使。在任上,他兢兢業業地治理一方百姓。可是他忘不了當年的部眾,忘不了故鄉的明月,忘不了汴京城下的恥辱。即便如此,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之下,他可謂壯志難酬。在這一年,沉積於心中許久的憤懣與憂愁帶走了這位矢志報國的熱血男兒。

    這位鬱鬱而終的洪州觀察使,便是八字軍的創始人——王彥。

    王彥,1089年生於山西,年輕時性格豪放,喜讀兵書。他父親見其有著一腔報國的熱血,便讓他到京師的弓馬子弟所去學習武藝。經宋徽宗本人親自考察後,授予清河尉。後來,他被分屬"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麾下。並追隨种師道兩次征討西夏,且立有戰功。

    當金軍於1125年南下攻宋的時候,他的家鄉和京師都是金人的目標。面對忠孝難全的抉擇,他毅然離開家鄉直奔汴京。因為忠義之舉,他被當時的河北招撫使張所破格提升為都統制。靖康之難後,新立的南宋朝廷命令他率軍強渡黃河,前往收復河南的新鄉。

    很快,王彥的決心影響到了更多人。許多抵抗金軍的隊伍前來投靠,八字軍也隨之壯大,一度達到十餘萬人。他指揮這些武裝力量依山結寨,屢屢擊退來犯的金軍。就這般王彥和他的八字軍,成為了懸掛在金軍頭上的一把利刃。為了除之而後快,金國召集了多名大將商討對策。誰知在這會上,有一個首領跪在地上,帶著哭腔說:"王都統的營寨堅如鐵石,不是那麼好圖謀的。"聽聞此事,金軍決定偷襲王彥麾下各個營寨的糧道。令他們措手不及的是:王彥早早派人埋伏在了糧道兩側,那些想要偷襲的金軍反倒被八字軍偷襲了。

    北上一年後即1128年,王彥重新與宋朝朝廷取得聯絡,希望朝廷北伐。此時身處南宋朝中的大將宗澤,也有北伐抗金之意。而且他也早已聽聞王彥的名號,於是就寫信給王彥,讓他到開封府來商議北伐事宜。聞訊後,王彥立即率萬名精銳從駐地南下回朝。這般規模的隊伍,不可能不引其金人的注意。即便如此,金人只是派兵尾隨而沒動手。

    可惜天不遂人願,王彥剛到開封沒多久,年老的宗澤便去世了。但王彥北伐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對朝中的大員們說:"河東河北的百姓和義軍們,都伸長了脖子等待王師北伐!"可惜當時朝內主和派得勢,他們早已派出使者去議和。而且因王彥言辭激烈,汪伯彥等人遂說不必覲見高宗了。

    失望之下,王彥拒絕了朝廷許諾給他的官職。建炎四年(1130),張浚將他和八字軍調至川陝,準備與此地的金軍進行決戰。在富平戰役前夕,王彥和曲端都力主屯兵自實以待來日。張浚沒有采納這個建議,而戰事發展果真如王彥所料——兵敗如山倒。幸好王彥因反對此事,被調到了後方,南宋才得以在此役後保留住部分精銳。

    此役後,張浚上書請授王彥保康軍承宣使,兼宣撫使參議。但是面對升遷,王彥再次推辭了。在他心中只有北上中原,才是如他這般武將所要做的事情。不過幾番推辭之後,他依舊被調離了前線。紹興五年(1135年),王彥改知荊南府,成為了一位地方官員。到任後,為了復原滿目瘡痍的荊南一地,他從四川買了近兩千頭牛給官兵用來耕種。又過一年,王彥被正式解除軍職,脫離了自己付出一生的軍旅事業。紹興七年(1137年)由於受到彈劾,王彥遺憾地被貶並於兩年之後病死任上。

    王彥一心報國,卻未能見到靖康之難得以雪恥,真可謂是但悲不見九州同。在他身後,曾經由他一手組建起來的八字軍並未就此落幕。南宋朝廷將八字軍各部收為官軍,交由劉錡指揮。在王彥去世後一年,於劉錡麾下,八字軍以數千精銳抵禦了金兵的再次南下。這幫志在報國的健兒們,用順昌一戰的勝利,告慰了舊將的在天之靈。或許見到此景,憂憤而終的王彥在九泉之下會露出些許的笑容。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2、《三朝北盟彙編·卷一百九十八》

    3、《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五》

    4、《中國古代戰爭辭典》

    5、《北方忠義軍和岳飛的北伐》李光璧

  • 2 # 淮左柒哥

    王彥,南宋抗金名將,字子才,河東上黨(今山西長治)人.

     

    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高宗趙構於同年五月稱帝,建立南宋政權.朝中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提出"雪恥禦侮"、"收復失地"的主張,派張所、傅高聯絡各地義軍,規劃收復河東、河北。王彥當時就在張所的帳下效力.他手下還有個很有名的裨將:岳飛.

     

    1127年9月,王彥率部下七千人強渡黃河,進攻衛州新鄉.激戰一天後,宋軍收復新鄉,取得渡河以來的第一次大捷。此後王彥多次重創金兵,金兵都十分的害怕他.據說有一次金兵開軍事會議,有一個將領知道自己被分配到與王彥帶的八字軍作戰,當場就跪下哭著求統帥不要跟王彥交鋒.金軍統帥看沒人敢跟王彥正面作戰,也沒辦法,他自己也不敢上.就派一些散兵去堵王彥的運糧部隊,然而王彥早料到金人這一招,反埋伏了金兵,把金軍幾乎殺乾淨了.這下恐怕金軍不是聽到要跟王彥打仗就嚇哭了,估計直接竄稀了.

     

    然而王彥並沒有因為打了勝仗而懈怠,而是加緊練兵,時刻準備大舉反攻,收復失地.

     

    正在王彥準備一雪靖康之恥的時候,朝中的主戰派和主和派又開戰了,而結果很顯而易見,以趙構為首的主和派贏了.這裡要噴一下趙構,個慫貨只想著保住自己的半壁江山,其實當時在王彥和岳飛等名將的帶領下,宋軍的戰鬥力還是滿強的.北伐說不好還真能成功.

     

    主和派贏了以後,朝廷命王彥為武英郎、閣門宣贊舍人,充御營平寇統領。聽這名字就知道.平寇幹什麼的?打土匪,鎮壓農民起義.甭想再到前線去和金兵打仗了.王彥的一腔熱情被澆滅了.而且他的新頂頭上司叫範瓊,是個投降派,王彥哪受得了這個氣,於是佯稱有病,不去上任.朝廷見狀只好又改了他的職務,讓他在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部下任前軍都制.王彥一看這比在範瓊手下強,就帶領"八字軍"的一部分軍隊南下去了。

     

    此後王彥雖也曾多次率軍與金兵作戰,但經常打著打著就被朝廷召回來與所謂"盜賊"(即饑民暴動武裝力量)頻繁交鋒,搞得王彥心力憔悴.後來還被投降派捏造了個”軍政不肅”的罪名.把他貶職二等,解除軍權.王彥一氣之下,自請辭官.直到紹興三年(1133年)二月,他才復任洪州觀察使,知邵州,也只是管管地方上的行政而已。

     

    王彥一生的夙願就是馳騁疆場,抗金殺敵,盡忠報國,然而壯志未酬,竟被剝奪了兵權,最後鬱鬱而終.紹興九年(1139年),王彥死於任上, 終年49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又何嘗不是王彥內心的真實寫照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大神對《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此書裡的人物怎麼看?他們是否真的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