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光藝境
-
2 # bluemagicboy
個人認為大多戰爭、禍亂都與權利爭鬥,利益爭奪有關,都是人類自私惹的禍。
有時候是利益集團之間的爭鬥,有時是統治階級內部的爭鬥,引發社會動亂,禍國殃民。大的社會動盪還要有社會階層矛盾惡化的因素,富貴階層固化,差距加大, 社會動盪才有民眾基礎。
秦滅六國,是因為秦的生產力,國力大大強於其他六國,而六國又以王國自居,不肯低頭,又不夠強大。
漢滅,十常侍,外戚爭權奪利。
隋滅,權臣爭位。
安史之亂,外番爭權。
﹉
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兵連禍結,禍亂不斷;治世少而亂世多,太平少而戰亂多,禍亂多於安泰。舉凡其大者,如秦末漢初之混亂,王莽新朝末年之戰亂,東漢末年之戰亂,西晉末年之戰亂,北魏末年之大混亂,隋末唐初之大戰亂,盛唐安史之亂,唐末黃巢之亂,元末之混亂,明末之戰亂,等等,可以說是逢王朝末年必亂。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發禍亂的呢?歸納其主要原因,一是朝廷(中央政府)與皇帝(最高統治者)無道、失道、胡作為,引起混亂;二是地方官府的欺壓激起民變;三是天災,即自然災害,饑民、流民造反;四是藩王、藩鎮坐大啟野心,舉兵對抗朝廷;五是階級壓迫激起民眾反抗,發生各種起義;六是割據勢力攻城奪地,兵禍不斷;七是宗教成為一些人利用的武器,聚眾造反;八是外族侵擾,兵連禍結。下面結合例項分條談談。
一、統治者殘暴統治或昏昧荒政,導致政治腐敗、社會黑暗而起亂;或治國乏術,措施失誤而生亂;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而致亂。
1、秦始皇殘暴統治導致天下苦秦、怨秦,加之秦二世昏昧無能,導致了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引發秦末大亂,進而引起四年的楚漢之爭。
2、新朝皇帝王莽代漢自立,有志於改革,希望緩解社會矛盾,結果引起天下怨恨而“鹹思漢德”,引起民眾反抗亂政、漢室起兵反莽,導致延續十多年的天下大亂。
3、東漢末年的桓、靈二帝遠賢親佞,朝政一塌糊塗,引發黃巾起義,進而引起群雄混戰的亂局。
4、隋煬帝不顧國內已生叛亂的苗頭,在首次東征高麗失敗後,仍是一意孤行地集結調發大軍二徵、三政,結果引發隋末大禍亂。
5、元末,由於朝廷的黑暗統治,激化了民族矛盾,爆發了紅巾軍大起義,混戰了十七年,朱元璋勝出,建立明朝。
二、地方官員不知撫卹民眾,反而仗勢欺民,導致官逼民反。
1、東漢的西北地區地方官員存在民族偏見,對治下羌人有歧視意識而欺壓之,引起羌民的怨憤,引發史上持續百年“羌亂”。朝廷勞師傷財、耗資數百億,打了百年才算平定下去。
2、北魏在北部邊境線上設定六大軍鎮,用來抵禦柔然族的侵擾;邊鎮軍民待遇差,吃不飽肚子。軍民請求鎮將開倉放糧,鎮將不肯,憤怒的軍民遂殺掉他,由此爆發六鎮叛亂,並進而引發十年的全國性大混亂,動搖了北魏政權的統治。
3、唐懿宗末年,河南、山東一帶出現大饑荒,民不聊生。朝廷本來有開倉放賑、減免賦稅等撫卹措施,可地方官府無視朝廷撫民政策,仍是橫徵暴斂,結果引發了為期十多年的唐末農民大起義,耗得唐王朝奄奄一息。
三、古代生產能力落後,農民是靠天吃飯,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便會出現地區性的大饑饉;如若朝廷及地方官府救災不力,極易引發飢寒交迫的民眾暴亂。
1、唐懿宗末年,關東(潼關以東)地區氣候出現異常,先是大旱,繼之大水,旱澇交加,莊稼絕收,靠天吃飯的老百姓一下子便鬧起糧荒,餓殍遍地。鹽梟王仙芝振臂一呼聚眾造反,科舉落榜者黃巢隨即率眾起而響應,動搖唐王朝統治的大起義就此爆發。
2、明熹宗末年,陝西一帶連年鬧災,發生大饑荒。澄城縣民王二率先造反,由此引發了席捲陝、甘、晉、豫、皖、魯、兩湖、川蜀之地的明末農民大起義;並最終導致大明朝滅亡。
四、藩王、藩鎮坐大或不滿朝廷的統治,舉兵反抗朝廷。
1、東漢末年,西北軍閥董卓率軍進入京師洛陽,擅行廢立皇帝,獨斷朝綱,引起關東州郡義憤,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即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卓”。董卓不敵,遂挾漢獻帝西遷長安。關東群雄為爭搶地盤便轉而內鬥,你爭我奪,引發了長達三十年的全國混戰。
2、西晉中期,由於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君臨天下,導致一連串的宮廷奪權,並進而引發持續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和其後十年的“永嘉之亂”,由此而招致“五胡亂華”,使漢人第一次失去對中原的主宰。
3、南梁“候景之亂”及梁末混戰。南梁大將候景叛亂禍梁,戰亂持續近五年,復引發蕭梁皇族內爭之亂,江南繁榮的經濟、文化遭到嚴重毀壞。
4、最典型、最著名的事例就是發生於盛唐的“安史之亂”。唐范陽、盧龍、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於755年起兵反唐,掀開為期八年的安史之亂。這場大戰亂不僅導致大唐由盛轉衰,並且使人口銳減三分之二,真是禍國殃民。
5、晚唐時期,一些藩鎮在鎮壓黃巢造反中壯大了實力,開始了唐史上第二次藩鎮大兼併的混戰。這場混戰一直延續到五代,直至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才算止息。
6、朱棣發動的“靖難”之戰。明太祖朱元璋四兒子燕王朱棣因不滿侄子建文帝朱允文削藩,起兵反抗朝廷,經過四年“靖難”,打進南京城,取代建文帝而稱帝,是為明成祖。
7、吳三桂因引清軍入關及鎮壓反清力量有功,被封為平西王,讓其鎮守雲南、貴州;吳三桂遂想世據滇黔為西南王。康熙帝意欲削藩,觸及吳三桂的切身利益,遂據滇黔而叛反。這場叛亂鬧騰了九年,禍延滇黔粵桂閩贛浙湘鄂川陝等十數省。
五、各統治者之間、各割據者之間攻伐殺奪,進行瘋狂的擴張兼併。如: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六、官府、地主盤剝無度,土地兼併嚴重,階級矛盾激化,引起階級鬥爭、爆發起義。如史上諸多之農民起義。
七、利用宗教,宣傳組織民眾造反。如東漢末年,張角以“太平道”招收信徒發動黃巾起義;東晉孫恩以“天師道”聚眾起義;後梁毋乙利用自創的“上乘宗”聚眾造反;元末,韓山童、彭瑩玉(彭和尚)秘密宣傳“白蓮教”,聚眾反元;明末,徐鴻儒以“聞香教”(白蓮教一支派)聚集民眾起義;清代以宗教為武器組織民眾反清者亦多。
八、外族入侵給中原政權和人民帶來禍亂。如中唐時,吐蕃族侵擾大唐,盡取唐河西隴右之地,甚至是一度攻佔了京師長安;五代及北宋,契丹數度入侵中原,曾攻入汴京;靖康年間,女真金人入侵併滅北宋;持續百年的宋金戰爭;宋末之宋元戰爭。
上述禍亂僅取其歷時久、影響大、危害巨者,餘不贅舉。
歷史上禍亂的原因,與王朝末期的統治者昏聵荒政不務正業有關;與想有作為卻胡作為而適得其反的統治者有關;與地方官員胡作非為仗勢欺民有關;與野心家對抗朝廷有關;與官逼民反有關;與利用宗教組織民眾反抗朝廷有關;與外族侵擾有關;與自然災害有關(如若朝廷撫卹及時、處理得當,其實是不會發生動亂的)。
歷史上,所謂的治世並不多,幾乎是屈指可數;而亂世卻多不勝數。連年不休的戰亂,使得數以百千萬計的兵民葬身於戰火,生靈塗炭,白骨蔽野,經濟文明遭到巨大破壞,給國家、社會、民眾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誠所謂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是也!
若所述不當或不周,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