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橋MSE考試資訊

    如果說的是語文作文的話

    確實應該想辦法解決了

    凡事從模仿開始,從寫流水賬開始

    先從開啟思維開始,讓孩子根據題目寫出自己想寫的東西。

    多看看作文,多寫寫隨筆,事情總是會透過努力慢慢變好的。

  • 2 # 安於物理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下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學習態度是否出現問題,接著要了解孩子是否是因為寫作文挑戰難度遠遠超過他的能力。

    如果是學習態度的問題,比較麻煩,需要用合適的方法調整學習態度。

    如果是能力的問題,請一定不要對孩子過多的指責批評,多進行能力層面的鼓勵,而不是行為層面的鼓勵,理解他,接受並認可他現在所表現出的一切,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引導他提升能力。比如說,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平時多讓他由字到詞、再由詞到句子練習。

  • 3 # 安師大肥東附中

    小孩剛學寫作文,呆呆發愣,寫不出一個字,著實急壞了家長:“是不是我的孩子智商有問題?”

    其實,這是孩子語言的“輸出管道”沒有安裝好,現在孩子三年級,開始安裝正是時候。當然安裝“管道”是技術活,有老師的責任,家長也要積極作為,畢竟是自己的“仔”,全靠別人,當心被忽視。

    有的家長說,自己寫不好文章怎麼能指導孩子去寫呢?不要緊,只要你會說話,能圍繞一箇中心去說,這就足夠了。小孩也是,只要他會說話,即使“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也能寫好作文。你有生活,你能寫;小孩有自己的世界,小孩也能寫。

    從說話訓練起,補上缺失的一課

    作文從一二年級就開始了,只不過那時叫“寫話”,老師大都透過“看圖寫話”進行訓練。三年級還一個字寫不出來,主要是一二年級“說”沒訓練好,所以寫話前的要進行“說話”訓練。怎樣教孩子看圖說話呢?舉個人在做事的圖畫的例子。首先問,這張圖有幾個人?他們在幹什麼?孩子都會用短語回答。再啟發,給每個人起個名字好嗎?說說每個人都有什麼動作?自然孩子就會用到句子。然後再啟發孩子想象補充,時間呢?地點呢?哪個人做得最認真?結果怎麼樣?最後教孩子連起來說。

    有家長會說,我不會分解提問呀。其實很簡單,你把看到的圖在腦海裡有個描述,然後分解成問題,按由框架到具體、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分成層次提問。從學習心理的角度分析,提的問題是從孩子的學習起點開始,到目標終點結束。

    研究表明,說話能力靠看圖訓練是單一的,要在生活中訓練說話。吃飯、遊戲、玩耍、表達願望等等都是訓練說話的好機會。家長抓住機會,有意提問,激發孩子去說,當句式、用詞、語調有問題,及時糾正,漸漸要引導孩子圍繞一箇中心,說出一連串的話來。家長還要有耐心,要平等對話,要用滲透的方式,還要及時鼓勵,千萬別讓孩子感到這是負擔。

    “說”後再“寫”,“寫”就有源泉

    看圖去說,指向“怎麼說”;生活中去說,指向“說什麼”,訓練了觀察能力和選擇素材的能力。有了“說”的基礎,就可以教孩子“照著說的去寫”就可以了。

    當口頭語變成書面語的時候,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型句式錯誤、病句、標點符號毛病、句與句之間的聯絡不當、中心意思不明,各種問題都來了,這時不要急,叫孩子讀出來,儘量改,改不出來找老師,找不到老師就放著。剛出生的嬰兒很醜,但不影響長大後的美麗。

    如果說生活是孩子作文的源泉,那麼家長就是開鑿渠道或者安裝“輸出管道”的那個人,這個階段指望老師或者上輔導班都是徒勞的。

    當我們的家長能陪伴孩子去說去寫,不知不覺中,你就能體會出教育孩子的快樂,你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主動去學習,並願意和孩子一道成長。

    作文入門了,家長還要陪下去

    孩子作文能寫下去,不代表能寫好。寫出好作文是老師的責任,但不是說家長可以袖手旁觀了。我覺得家長應做好三件事:

    一是引導閱讀,最好和孩子“共讀”。有閱讀才有語感,才有想象,才有素材。如果說生活是作文的的徑流來水,那麼閱讀就是高山雪水,有兩支來水,源頭才不會枯竭。至於讀作文選,這是花錢買甘蔗梢吃。家長和孩子共同讀一本書,既是親子的要求,又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提高作文水平的的高明之舉。

    二是共同寫作,和孩子一道成長。有本書叫《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很贊成書中的觀點。孩子的降臨意味著你的精神修行的開始,進入孩子的世界,和他一起去聆聽,去觸控,去發現,去想象,然後以“我倆”名義去敘述,去表達,每週一兩篇,堅持一兩年,一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父母,更會有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三是不和老師“搶飯碗”,做家長該做的。當我們家長真的陪伴孩子了,尤其在我們讀了一兩本書後,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會有不同意見,這時真該冷靜下來,萬不可越殂代皰。作文上你只是給孩子“找米”,怎麼“下鍋”,怎麼去“煮”,這是老師的事。老師有作文訓練的一套體系,也有一套方法,什麼時候用,怎麼用,“專業”說了算事。

    有的家長可能會問,又是“共讀”,又是“共寫”,要老師幹啥?家長就不要掙錢養家了嗎?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共讀共寫”呀!不管我們有多少理由,當孩子不會走路的時候,攙扶的不是別人,只能是我們自己。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認為,在數字時代,父母在教育中將發揮主要作用。

  • 4 # 閆老師教作文

    作文寫不出來怎麼辦?

    像你說的作文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孩子,有沒有呢?有,但比較少見,一百個學生當中可能也找不到一個。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四年級的學生 ,考試的時候一個字也沒有寫,得了零分。家長非常上火,後來給他報了個作文輔導班,慢慢地才有了好轉。

    你這個孩子,看來作文還沒有入門。家長要想辦法,讓他儘快學會寫作文。有什麼辦法呢?

    第一,給孩子報個作文班。

    你孩子一個字寫不出來.說明寫作的方法還沒有掌握,作文班的老師會系統地教孩子一些寫作方法。方法是開啟作文之門的鑰匙嘛。這件事,不要拖,越拖越不好辦。

    第二 ,要給孩子買一些作文書看。

    買一些同齡人寫的優秀作文,有時間讓孩子讀一讀,還是有幫助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寫作文的時候,借鑑一下別人的寫法,是很有用的。比如寫《我的同桌》,就讓孩子找一寫別人寫的關於同桌的作文看,然後再去寫自己的作文。

    第三,要多寫作文。

    寫作必須動筆去練。你孩子寫不出來,與平時寫的少也有關係。每週要些一至兩篇作文,每篇不得少於300字,每篇最少寫三段。這樣堅持訓練一兩個學期,孩子的作文就會得到改善。

    第四,要引導孩子多讀書。

    寫是輸出,讀是輸入。讀書可以為寫作提供內容,提供思想,提供好詞好句,甚至還能提供寫作方法。所以,要引導孩子多閱讀。有時間可以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 ,也可以全家一塊讀,時常去逛逛書店也可以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

    總結:

    上述五項措施,若干能落實到位的話,我想孩子寫不出來的狀況是會得到改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股這個方式,是不是實現財務自由最便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