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小米蕾軍

    高考自然地理中幾個難點的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偏重自然地理,難點較多,而且綜合性較強,要想從根本上理解這些問題,必須有一些跨學科知識的儲備,本人就高中地理中幾個常見難點,做一些解讀,希望對廣大一線高中地理教師有一些幫助和啟示。具體問題如下: 實際的晨昏線是否是一個大圓?卓越教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從理論上來講,晨昏線把地球平分成兩個半球,應該是個大圓。但實際上,因為包圍地球的大氣又散射折光的作用,使得地平面以下34`光線,能折射到地平面上來。這樣,當清晨太陽在地平線以下34`處時,在地平面上已經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同理,當傍晚太陽已處於地平以下34`時,在地平面上還能看見它。因此晝半球比夜半球大。

      另外,從地球上看,太陽是一個圓面,而非一個光點,它具有16`的視半徑,這樣使白天延長。所以晝半球向四面八方擴大 50`(34`+16`),而夜半球卻縮小50`(34`+16`)。因此晝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樣大,晨昏線也並非真正的大圓。在春、秋分兩天,全球晝夜也不是真正等分。這兩天的白天時間為12時8分鐘,黑夜時間為11時52分。但是在教學上,為簡便起見,我們仍可把晨昏線看成大圓,把晝夜半球看成一樣大小。

      1月份地球在近日點,為什麼北半球處於冬季?

      按理說,1月份地球在近日點,接受太Sunny熱最多,應該是夏季,為什麼北半球正處冬季呢?地球上的季節變化確實會受到全球因素,即地球所得太陽熱能總量的影響:距太陽較近的半年,地球獲得總熱量較多,反之距太陽較遠的半年,地球獲得總熱量較少。但是這個因素是次要的,因為日地距離僅變化於遠日15210萬千米與近日14710萬千米之間,即100:97。使全球所得太陽熱能總量的極大值和極小值比為972:1002,即:93:100,全年差值較小,僅為7%。

      而地球上季節變化的半球性因素是主導的,因為地球總是傾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太陽直射點全年往返於南北迴歸線之間,太陽直射點移至北半球時,北半球太陽高度角比南半球大,白晝較南半球長,太陽熱量分配此時側重於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半年,而南半球是冬半年,反之北半球是冬半年,南半球是夏半年。南北半球各自所得的太陽熱能,就其對全球總量所佔百分比來說,變化於70%與30%之間,即:100:43,其差值較大,達57%。

      所以1月初的地球雖然處在近日點附近,但這時的太陽熱能有70%

  • 2 # 西口微風

    1.計算時區、地方時。

    2.兩條日界線的判定。

    3.等值線地圖的判定和對區域的影響。

    4.世界氣候型別的成因、分佈、氣候特點、植被型別、具體分佈範圍。

    5.常見洋流的名稱、分佈範圍、以及對沿岸氣候型別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總之自然地理部分側重記憶、區域地理部分側重理解。(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檸檬地理

    我的地理學的還算不錯,是高考時得分最高的一門功課。個人經驗,學好地理,最關鍵就是要一定要多看地圖,一定要多看地圖,一定要多看地圖。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看地圖也不是盲目的看,行政、地形、水系、山脈、礦產、氣溫、洋流、農作物等等地圖都要看,反覆看,邊理解邊看,結合歷史看。

    總之,如果不多看地圖很難真正學好地理,因為75%地理知識都在地圖上。

  • 4 # 鑫港Jxej

    感覺要參加地理高考是個挑戰,知識的難度要求有明顯不同。自己的教學中應該有一箇中心指導思想,同時也用來指導學生的學習,需要簡明扼要,便於實際學習過程中反覆提醒、自我監督、檢查調整。

    現歸納在此,明確要義,師生共勉,實踐中要能認真體會去做,才會有成效。

    咬文嚼字讀一遍,

    對照地圖遊一遍,

    典型習題練一遍,

    舉一反十連成片。

    可以簡單地概括成12字要訣:讀一遍,遊一遍,練一遍,連成片。“一遍”只是約數,主要還是強調過程和實際效益。

    讀一遍:養成細讀材料,鑽研課本、理解知識的良好習慣;

    遊一遍:把涉及的相關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定位落實,能夠區分重要的地圖、圖表和變式;

    練一遍:不提倡題海訓練,但做過的典型題目涉及的問題要能徹底掌握。

    前面三個環節是基本,是前提條件,有了這些基礎環節的操練才可以做到知識之間的貫穿聯絡。舉一反一隻是機械的模仿,舉一反三可以應付一些變化,如何形成系統成片的知識體系,做到舉一反十,能夠胸有成竹來應對各種考核形式?

    一是學會結構化地記錄筆記、整理知識。

    二是注意知識之間的各種聯絡:可以是前後聯絡;可以是因果聯絡;可以是區域比較的對比聯絡;可以是熱點問題的聯絡。要能發揮聯想,把基礎知識在能力要求(讀圖、計算等)和知識延伸方面進一步拓展提升。

    三是規範答題的習慣和技巧,識破題目表述中的語言陷阱。

  • 5 # 大自然帶

    高中地理的難點就在於:我們高中的這些同學,沒有時間去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等等,因為在一個地方如果你去過,哪怕是一次,就遠比在你在書本上學到的透徹,而且印象深刻!

  • 6 # 高中地理輔導

    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最難。自然地理中最難的四個部分如下:

    (1)時區、地方時的計算。跨過國際日界線後,日期的計算。但是計算是有規律的,地方時:東加西減;日期:東減西加。

    (2)氣候。全球的氣候,可以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可以從赤道向南北極,來依次背誦記憶。

    (3)洋流。洋流分為暖流、寒流,暖流可以增溫增溼,寒流則會降溫減溼。

    (4)氣旋、反氣旋、冷鋒、暖鋒。氣旋是低氣壓中心,常常帶來降水;冷鋒則是冷氣團的實力大於暖氣團,形成鋒後雨,暖鋒則會形成鋒前雨。

  • 7 # 文鵬無不良嗜好

    地理學基本沒什麼好大的難點。一看就能輕輕鬆鬆地解析和掌握。人文地理、經濟地理、自然地理、環境資源地理、歷史地理等,它的標誌與分佈等情況。

  • 8 # 高中地理精品

    有很多學生,包括老師,都認為政史地三科中地理是最難的。這話因人而異,但也有一定道理。

    地理算是一門交叉學科,自然地理偏理科,人文地理、國土整治偏文科。地理有時會以詩詞出題,有時會有簡單數學三角函式,有些地理現象與物理有關,有些題目材料與政治和歷史有關。

    自然地理注重原理、規律、圖形理解,有一定邏輯性,甚至有需要計算的知識點。而這部分是文科生最害怕的。

    人文地理注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材料、插圖中提取答題要點,深刻理解題幹要表達的意思。需要積累答題模板。這些都需要花時間反覆記憶。

    當然,自然地理的知識點比較零散,同樣需要花時間記憶,自然地理的知識點一般都有圖形相對應。人文地理的記憶可能更枯燥乏味。

    具體答題時,往往一個選擇題會穿插幾個知識點,問答題更是如此。因此,需要學生具有綜合思維,也就是看問題要全面。這方面往往也是學生所欠缺的。

    所以,學生往往感到地理難學。上述只從宏觀說明地理難學。如果涉及具體知識點,老師再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提音柱直徑對聲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