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少俠品金庸

    楊康應該像義兄郭靖那樣毅然放棄金刀駙馬和宋王,成為大宋子民,和生父楊鐵心在一起。

    如果這樣,他就不會幹出後來那麼多傷天害理之事而把小命都弄丟了。

    可惜這個自小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小王爺,是不會放棄榮華富貴的。

    在他的眼裡只有養父完顏洪烈。

    而完顏洪烈對他們母子又確實非常的好。

    但不管怎麼樣,小王爺終究是認賊作父,喪盡天良。

    郭靖和黃蓉、穆念慈都曾給過他機會改過,可惜楊康全都放棄了。

  • 2 # 草木結冰

    最有錯的是包惜弱唉,還有丘處機,包既然嫁給了完顏就不該讓康在王府長大,同時還不告知其知生父是誰。邱已經收康為弟子就該悉心教導,無論是武功還有人品,邱只想著打賭爭勝把康當成賭具,而不把其當成人“幾次教誨他為人立身之道,這小子只是油腔滑調的對我敷衍。若不是和七位有約,貧道哪有這耐心跟他窮耗?”。要是他重陽宮裡的弟子,他會這麼沒耐心嗎? 這是對待自己弟子的態度嗎?這兩人甚至都不如李萍,李萍寧願身死都不忘讓兒子記住靖康之恥。。。

  • 3 # 汨羅神

    謝邀!楊康註定是個悲劇,這在金庸先生文稿之初,肯定就給他安排了結局。縱觀楊康一生,本是楊家將名門之後,卻流落番邦,並且繼父完顏洪烈非常疼愛他,視如己出。這也讓楊康從小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所以等到他長大成人,怎麼會捨棄這榮華富貴,儘管他內心也有掙扎,但氣節終究敵不過現實,他沒有勇氣放棄小王爺的地位,所以就安心作他的小王爺,儘管是認賊作父,他都樂意如此。所以註定了他的歸宿,出身由不得自己選擇,運氣也由不得自己選擇,但人生路卻是靠自己做主,所以其難兄郭靖就是鮮明對比,不僅捨棄金刀駙馬之地位,為了國家民族命運,捨生忘死。真是一代大俠風範。假如楊康能夠從家仇國恨中覺醒,(雖然完顏洪烈很疼愛楊康,但是他是用卑鄙手段拆散別人家庭,)這種掠奪其實就是強盜行為,本來郭嘯天楊鐵心他們可以無憂無慮,終老山林,但是因為金兵入侵,國破家亡,掀開了這兩家人的悲劇,其實戰爭帶來的災難大抵如此,難怪乎這兩個有血性的獵人,敢於挺身而戰,皆因要保護他們的家園。這其實也是民族大義的詮釋,假如明哲保身,甚至苟且偷生,恐怕難以實現,所以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縱觀中華民族面對外敵侵略時,莫不是奮勇當先,只有極少數的敗類作了漢奸(賣國賊)。楊康祖先就一門忠烈,老令公碰死李陵碑,四郎雖招降番邦,亦不忘通風報信,五郎雖出家亦挺身出戰。由此我又想到了和其同時代的陸文龍(南宋抗金將領登州節度使陸登之子,或許金庸先生在此基礎上杜撰的楊康角色),由王佐斷臂大義勸說,終於迴歸。這應該是楊康的榜樣,可惜楊康終歸是楊康,而陸文龍終歸是陸文龍,一切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幻想。由此又想到天龍八部喬峰,在被南宋質疑,乃至屈辱下,仍然心繫大宋,在於國家民族大義面前。為了阻止遼國入侵中原,他不惜捨身取義。更為了兩國安寧,百姓不受塗炭,他用生命鑄造了和平。這 一切的一切。都是楊康的垂範,可惜他作不到,

  • 4 # 海之泉26

    建議出家,這是逃避世俗的最佳途徑了。在世俗中他很難做出好的選擇,所以只有毀滅自己。讓自己的生命消失,讓自己的價值消失,讓自己的能力消失……出家是最好的選擇了,與世無爭,得到個體的安寧

  • 5 # 磊落故人

    哪有什麼兩難抉擇,無非是貪戀富貴權勢。

    試問:如果完顏洪烈並不是金國的六王爺,還有可能問鼎九五之尊之位,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金人,無權無勢,楊康最後還會選擇他嗎?

    完顏洪烈對楊康的養育之恩,是建立在使用卑鄙手段,“殺死”包惜弱之夫、楊康之父楊鐵心的基礎上。就像一個人販子騙走了一個孩子,此後對這個孩子心生憐憫,並沒有將其賣到別處,而是自己收養,用心養育長大,這個人販子的販賣兒童罪就不成立了嗎?

    楊鐵心在完顏洪烈的追殺之下,僥倖活命,十八年來一直在尋找妻兒。在客觀上,他沒有盡楊康之父的責任,但這正是完顏洪烈一手造成。因此楊鐵心並沒有半分過錯。

    楊康身為楊家將之後,大宋子民,面對金國的侵略,就算做不到拿起刀槍,保家衛國,至少也可以做到不與金人同流合汙。而他為了富貴權勢,反而反過來謀奪大宋江山,在其過程中殺害五怪,辜負穆念慈,傷了兄弟郭靖,簡直枉為人子!最後慘死鐵槍廟,一點兒都不冤!

    所以,楊康所面對的,是非對錯早已分明,是他的貪心,讓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 6 # 有雪片片57321

    即有恩,又有仇,有恩則有愛,有仇則恨生,所以便會愛恨交織,進退兩難。其實這時候只要分清事情的輕重大小就可以了。完顏洪烈對楊康有撫育之恩,此乃私恩,金人強據北方,擄掠徽欽二帝,戕害百姓,殘忍暴虐,將宋人視作玩偶木雞一般肆意踐踏。所以宋人才會常常吟詠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以示不忘國恥,誓言剿滅金賊。所以金國與大宋乃是國仇,楊康作為宋人子民,難道分不清私恩與國仇誰大誰小嗎?況且完顏洪烈見色起意,卑鄙奸詐地搶走包惜弱,害得郭楊兩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這是滅家之恨,有如此深巨的國恨家仇當前,與私恩相比,孰輕孰重?

    至於對於這樣恩仇該如何處理?古人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曾蒞國難而外出逃亡一十九年,途徑楚國時,楚成王大饋金帛,熱情款待,而問公子重耳道“異日公子歸國稱君,將以何物回報寡人?”重耳不假思索道“異日重耳有幸能回晉國為君,倘若不得已兩國交兵之際,重耳退避三舍以報君侯今日款待之恩”。後果然重耳回國為君,是為晉文公,春秋之時,周朝勢弱,諸侯各自逞強,因此多發戰端。一日,楚晉交鋒,晉文公重耳緊守誠信,一諾千金,果然退避三舍還報楚王之情,先退後進,先報私恩而後報國仇,因此後人以退避三舍來感慨晉文公的英明與度量。

    所以,楊康完全可以如同郭靖一般,作個拯救國家的有志青年。如果顧念完顏洪烈的養育之情,找個機會以私恩報私恩還報給他就可以了。

    再者,完顏洪烈對楊康確實有養育之恩,父子之情;那成吉思汗對郭靖的栽培與知遇也是恩深似海的,更何況郭靖還是成吉思汗的金刀駙馬,半父半子。兩種恩情相比之下,不相伯仲。為了保衛大宋,郭靖最後毅然和成吉思汗對壘交戰,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

    所以問題中楊康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楊康可以和郭靖一樣,兄弟並肩作戰,守衛大宋;倘若不願意,也可以像穆念慈所期盼的那樣歸隱江湖,怎麼樣都比作金人的走狗,留下千古罵名好得多!

    至於一個是養育之恩的完顏洪烈,一個是生養之情的楊鐵心,怎樣抉擇?即便完顏洪烈不是金人,沒有金國與大宋這層阻隔,那完顏洪烈存心不良,以不正當的手段奪走她孃親包惜弱,毀滅郭楊兩家,一來這也是深仇大恨,二來這樣的人認作父親,言傳身教,能教出什麼好人。正所謂近墨者黑,所以我們看楊康雖然是忠良之後,行事作風卻與完顏洪烈如出一轍,表面禮賢下士,待人和順,內在鬼謀奸詐,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父子倆看來,,世間的至理是成者王侯敗者賊,所以只要事情成功了傳出去自然名正言順,何必計較採用什麼手段?

    所以兩個父親該如何選擇,如果是一個心明眼亮的人,無論從國仇,家恨,為人行事作風,都會毅然選擇楊鐵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車時4s店車險為什麼這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