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道書法

    作為書譜及二王風格的主流書法,目前很難參展和獲獎。

    其原因主要在於評委的“口味”,很多評委喜好“臭狗屎”型別的,也就是所謂的讓人不堪入目的醜書,只要符合他們的“口味”,肯定能獲獎和入展。

    不要說書譜風格的草書難以入展,就是歐顏柳趙的楷書風格你寫得越好越不一定給你入展。

    醜書名家醜味相投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就拿草書來說吧,醜書名家所書大草一筆戳將下去墨汁四濺,離得近的觀者躲避不及就會滿身滿臉“著墨”,叫人深受其害。隨即狂吼一聲,黑糊糊一大片,你連一個字都不認得,弱弱的問一句,古之書法先賢誰寫過這等字?不要說寫,恐怕也不會認得。

    再說當代謂其美名曰的“今楷”,讓人看了忍俊不禁,寫得歪斜傾倒,極力的誇張和變形。卻硬說是楷書,說與眾不同,貌似很有個性,其實是野路子,與其弄巧還不如老老實實把字寫好。

    如此自欺欺人,在他們自己拉攏的圈子裡相互吹捧。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不管哪一種書體,都有其規範性,也就是法則,要知道強烈的個性是建立在以共性為基礎之上的,以合乎法度的審美規律為依託,才能合乎主流的審美觀,才能合情合理,超然於法度之外而不逾矩。

    沒有規矩的書寫實在是有膽而無識,必將被後人吐棄。

    對於醜書不想說太多,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個人的觀點,練習書法不一定非要成書法家,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練習一下的確有益身心健康,若果自身還有天賦,勤加練習的同時,從書法教學方面深造一下。因為,目前書法老師的缺口還很大,能用自己的愛好多一分收穫(實際點就是有一份收益)才是正道大道,豈不快哉!

    至於說哪種書體能入展真的重要嗎?醜書展覽和大獎沒有幾個人稀罕,因為不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

    練好自己的愛好的書體,就是最好,有些展覽咱不去湊熱鬧,讓他能自娛自樂吧!

  • 2 # 不二齋

    恰好相反,在書法展覽和比賽中,孫過庭《書譜》風格的作品非常多,幾年前我參加全國書法大賽的賽前培訓的時候,10個寫草書的作者裡就有7個是練《書譜》,那個時候《書譜》非常流行,在展覽和比賽裡可以說是氾濫了。

    如果你學書《書譜》學的很像,那幾年選上一個全國展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要獲獎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獲獎作品除了要學習傳統,還是需要一點自己的風格的,這也是為什麼參加展覽的《書譜》風格的作品很多,獲獎的並不多的原因。

    雖然現在學習《書譜》風格的人也很多,但是純正的《書譜》風格卻很難上展了,需要寫出一點自己的風格來,加上前幾年《書譜》風格的泛濫,這兩年國展上的《書譜》風格作品逐漸減少,組委會也在不斷的排斥《書譜》風格的作品,因為太多了,現在大家又開始另闢蹊徑,學習清代何紹基、趙之謙的書法了。

    但是不管參不參加展覽,《書譜》都是要學習的一本字帖,透過這本字帖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加純正的行草書的筆法,它還是一片非常優秀的書法理論文章。

  • 3 # 手機使用者15828288860

    在我看來,書法“國展”本身就是一個騙局。以展覽入書協、評獎其中充滿很多敝端和變數。一、一幅小小的“規定作品”怎麼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正書法水平?有做人為了參展成年累月就在那點展紙內“做文章”,或者寫評委們最“鍾愛”的字以巧取博獎或入協;二、甚什中書協培訓班、名徒、大學高才生等等等等,不管水平如何,都是入展、入協理所當然的首選;三、人際關係也是見不得人的入展、入協、得獎見不得人的醜惡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必須認真。甚麼叫認真呢?就是凡入協入展的人不能限制尺幅,而必須要有真書一幅,行書一幅,草書一幅,長卷一幅,這樣就把他的總體水平都看出了,要作假也很困難。對現在做中書協人員、今後的參展人員都以此標準要求,這才叫認真、公平。話謝。

  • 4 # 狂喜淡墨a

    在書法國展中很少有書譜筆意作品?為何?

    國展草書作品應該說形式多樣,大草小草狂草皆存。分析之,單純窺屏,無書譜之貌,大凡寫草字入展,必有創作屬於個人之器,即雜糅多家之筆意,否則就會俗家之筆匠,不可能選拔中,國展選拔的是中書協會員作品,達及參入,已經是優中選優,脫穎而出,則佼佼者,幾年來草書之境,已有了大進步,雖然書展存有爭議,僅為評委不滿,而入展草書作品不單是優秀且具有共認之,獲獎者都是連屆得主。

    草書不易識讀,大眾所評,不符口味,則有眾說不一,知其所以然,則需筆法諳熟,性情首要,草書作品無重複,即是同一筆家也不會寫出同一樣的作品,僅為筆法相一,而其內之意韻不同,由此可知,草之屬性,意多於法,故不善於言草者,意法相害,相反,意法相成,

    草之意與法,與正楷有對待,有旁通,若行,固草之屬也,因此各種草書作品取得法與意,只有些許相近,或近唐或魏晉或明請草書家之筆法筆意,皆歸自已個性所然。因而屬於自己筆墨之意之度。

    因此命題之少見書譜氣象之狀貌,會看會賞,則有內涵線質瞧視,審之點畫之多家筆意存焉。準則是謂創之造之書象。入選與入帖之別啊,大凡參賽者,皆已出帖數載,而屬於創新。自己風致姿態。但有法度嚴謹,意境韻致方顯。

  • 5 # 千年蘭亭

    前些年,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上,入展、獲獎作品的風格,就如一陣陣風,一段時間是章草流行,一段時間是小楷流行,一段時間是二王流行,一段時間是張繼丶劉文華一路的隸書流行,現在則是魏碑。

    學草書,《書譜》是必學的經典。孫過庭是二王的傳承者,其書法源自《十七帖》。王羲之的經典都是後世的摹本,而《書譜》是墨跡,對學習筆法極有好處。

    每次的展覽,投稿中寫《書譜》的其實不少,也曾流行。

    《書譜》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它是極受推崇的書論名篇,草法至則,對後世影響深遠。

    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書譜》的字雖然精美,但不宜簡單放大,這一點與顏字不同,顏楷原字雖小,但放大成榜書,照樣端莊大氣。

  • 6 # 書法苑

    第十一屆國展評審期間,我作為媒體觀察員在評審現場,被封閉在北京的賓館7天。正好說說評審的事。

    先說提的問題。這個問題題幹就有偏頗的地方,國展上書譜風格的作品佔了很大的比例。

    在評審時,是分開書體的,記得十一屆國展分的是篆書、隸書、行草、楷書、篆刻幾組,其中行草書組作品最多,評委也最多。初評就是將一些不太入流的作品挑出來,這個過程就淘汰了大部分投稿作品。一般四五個評委一組,行草分了幾組。

    複評時,作品是掛在很大的空間的,評委按書體分組,作品按書體分割槽。透過現場的觀察(在現場轉了好幾天,所以作品看得還算完全),行草作品中佔主流地位的,還是二王書風,作為二王書風最為直接的繼承者,小草書譜風格的作品又佔了二王書風的很大比例。

    在前兩屆國展或者那些年前後的單項展,比如行草展、草書展等之中,二王書風佔的比例更大。十一屆國展,讓人看到了更多的面貌,比如顏真卿行書、歐陽詢行書、何紹基行書、康裡子山草書等風格,他們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和古代書家氣息接得更近,這說明學書法,一定要有明確的取法,也從另一方面表現出書法想要有個人面貌,是何其難的事。

    另外,十一屆國展投稿作品中有很多寫得精彩的冊頁,冊頁書體多是小字行草。大幅作品也以小字行草拼接為多。我們總說要減少拼接,但創作小字行草的太多,小字行草在大展廳中的展出效果,是這些年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的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向死而生”是什麼意思?在平時說話中,或者作品中該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