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君剪影手

    在托爾斯泰的作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人為報復一個曾傷害過她的男人,劫走了他的嬰兒。她把孩子交給一個巫師,要求巫師用最兇殘的方法對其進行報復。不久,巫師對女人說,他已經用了最殘酷的方法,要她到指定的地方去看看。女人不看則罷,一看大怒,因為那個孩子被當地一個富翁收養。她立即跑去責問巫師,巫師叫她不用急。而最後的結果,連這個兇狠的女人都覺得如此報復太過分。原來,這個孩子在慣養和驕奢中成長,沒有強壯的體魄、堅韌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家庭突然破產和貧困的雙重打擊下,軟弱無能,生活每況愈下,最後在徒然掙扎一段時間後,終於瘋狂自殺。慣孩子有百害而無一益。對孩子來說,在他們那個年齡階段,根本不懂父母慣養為何事,也分辨不出是與非,總以為是父母對他的愛。久而久之,這種“反向思維”便開始左右孩子的行為,他們把自己看得至高無上,在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沒有制止規勸,反而放縱他,那麼總有一天,這個孩子會遭到反噬的。

  • 2 # 慧改變

    溺愛的後果就是孩子忘記了自己是誰,不能正確的看待正視和別人的相處,導致為所欲為,肆無忌憚,違法亂紀等等。如李天一!

  • 3 # 樂樂影視廳

    常聽他人說,某某孩子含著金鑰匙出生,衣食無憂的長大。另一種說法: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這些想法到底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危害?對孩子的成長與以後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腦裡邊裝著一些混亂的價值觀念。

    所有的孩子都將必須走向社會,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薰陶,那他再走向社會之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的問題。

    因為他一直生活在溺愛的環境中,他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然後他就會覺得他不需要這些正確的價值觀,他覺得自己滿足就可以了,甚至他的思維就停滯在那種感覺裡。這樣的孩子,他對很多問題。

    比如原則性的問題、價值觀的問題等全部是處在混亂狀態的。這都是溺愛使孩子產生的結果。

      溺愛孩子的危害太多了,我們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習能力,並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

    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我們卻對孩子實施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愛使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作為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生存技能,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4 # 育兒導師林老師

    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曾經說過,罪犯的一種型別就是被寵壞的孩子。我們也經常聽到在犯人的埋怨中說:“我會有今天的下場,都是因為我的母親把我慣壞了。”

    一個被寵溺、放縱的孩子從走進集體生活裡開始,我們便能看出其社會感覺的限制。他可能大哭大鬧,吵著要回家。他對學校的生活和他的老師、同學都不感興趣。他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因為他始終都只想著自己,他只對自己有興趣。

    二、同時,我們不難想象,假如他繼續只對自己感興趣,他在學校的生活中很快會落後。我們也常常聽到很多父母說孩子在家挺乖,可是一上學校,問題就來了。我們會因此猜測,這個孩子在家裡可能覺得自己所處的境況特別舒適。在家裡,他因為家人的寵溺,他不必接受任何考驗,他發展中的錯誤也不會展現出來。可是到了學校這個集體中就不會有人寵愛他。

    三、父母寵溺孩子的同時,要反觀一下,到底是為了愛孩子,還是在滿足自己內心那個未被滿足的小孩子。同時,顯現出家長的獨特和不可或缺性,因為家長用寵溺把孩子培養得離開家長便要死要活。

    四、愛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獨立照顧自己人生的能力,而不是把他寵溺的一無是處,離開家長無法存活。

  • 5 # 54時間海

    那些被溺愛、放縱的孩子,長大後依然過著放縱的生活,甚至過的更悲慘。

    現在無論在電視劇裡,還是現實生活中,都能看到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甚至是兩家人圍著孩子轉,正真做到了捧手裡怕摔了,含嘴裡怕化了,吃穿用在家中都是最好的。

    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孩子少了,另一方面是生活條件好了。像許多老人常說的,孩子多的時候,大孩子帶小孩子,生活水平差的時候,能吃飽飯已時奢望,那還能專門為孩子做好吃。加上以前的老人吃過苦,受過罪,不想下一代的孩子們再受罪,父母又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就出了溺愛孩子。

    以前對孩子的溺愛放縱多出現在男孩子身上,那時候,家裡如果有幾個姐姐妹妹,只有一個男孩子的話,這個男孩子就是家裡最嬌慣的那個,也是最放縱的那個,最後的結果,也是最不孝順的,最不成材的,更嚴重的結局還有誤入歧途的。

    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溺愛孩子,已沒有男女之分,許多女孩也被溺愛放縱式養護,養成了飛揚跋扈、好逸惡勞的性格。這些被溺愛放縱養大的孩子,長大後不能獨立生活,啃老是正常現象。

    溺愛放縱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不負責任,社會不是你爸媽,更不是你家,父母包容你的,不代表別人會包容你,社會要包容你,溺愛放縱的人生,毀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一生,還會對下一代造成惡劣影響。

    我也有孩子,也疼愛自己的孩子,也心疼他吃苦受累,我也想給他最好的。但我清楚的知道,我能包容他的所有缺點,別人不會包容他,社會不會包容他,我養不了他一輩子,護不了他一生,他自己的路需要他自己走,他將來要有自己的家庭,要為自己的家庭負責,為自己的孩子負責,所以,他必須要堅強獨立。要養成堅強獨立的人,就不能溺愛他放縱他。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有一句話貫穿全劇的始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慣子如殺子。

  • 6 # 點石成金王軍

    想知道嗎?我來告訴你一件真實的事吧。

    有一個非常慈祥的母親,她非常溺愛她的孩子。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呢,這位母親有好吃的,自己不捨得吃,留給孩子吃,總是盡心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肯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真正做到了把孩子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因為平時太嬌慣,孩子的處世能力並不強,生活的窘迫,開始壓在這個年輕人的肩上。因為生活的壓力,這個年輕人待他的母親並不是太好,但母親不管兒子如何對待他,總是無時無刻的惦記著自己的兒子。

    有一次,兒子因為心情不好,在朋友家中喝醉了酒。當母親得知這一情況後,發瘋似的打的過去把兒子接回來,母親心痛的望著床上的醉酒不醒的兒子,徹夜未眠。但兒子第2天醒來,還是狠狠的對這位母親說,你不要管我,讓我死在外面算了,這個時候,我想這位母親心裡一定痛如刀絞,但母親依舊是無時不刻地關心著自己的兒子。

    又有一次,兒子因為賭博被派出所拘留,母親知道後拼了命的找人把兒子擔保出來,生怕兒子會在派出所吃到什麼苦頭,但兒子出來後依舊不領母親的情,進出家門全是一幅冷漠的表情對母親,而全然不顧母親那熱切而又關心的眼神,無論兒子多麼的冷漠,這位母親卻還是一如既往的關愛著自己的兒子。

    直到很多年以後,這位母親逝世了,有一天晚上,這個年輕人打來電話跟我泣不成聲的說,他很後悔,後悔再也聽不到媽媽那慈祥的聲音,後悔以前對媽媽的冷漠,後悔這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媽媽更關愛他的人了,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失去的永遠都失去了。

    所以我的朋友們,那些被溺愛被放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可憐的孩子。他們總是傷害著最愛自己的親人,而且直到無可挽回的時候,才感到後悔,但一切都已經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的人中有不少非常優秀的人,但卻懷才不遇,命途多舛,內向的人應如何改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