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想茶話

    1.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五大類別之一,最早歸於名樅,後獨立歸類。按國標分為純種大紅袍與拼配大紅袍。

    2.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以及武夷巖茶特定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劃定武夷巖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7°37"22~118°19"44,北緯27°27"31~28°04"49之間。

    ——2017年7月24日《武夷山茶業局關於劃定武夷巖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的批覆》

    3.大紅袍是武夷巖茶自然只有武夷山才有出產,大紅袍行銷全球,外省自然多有銷售。但若是武夷山以外的地區也自稱可以生產大紅袍,那就是假貨了。

  • 2 # 曉茗說茶

    什麼是“大紅袍”?

    很多人對大紅袍這茶名的來歷不瞭解,傳說,當初天心岩寺的和尚用九龍窠巖壁上茶樹的茶葉,治好了當時皇帝的病,皇帝當時為了表達感謝之情,將自己身上穿的紅袍蓋在了那棵茶樹上,這就是大紅袍名字的由來。

    大紅袍的正宗產地在哪?是不是武夷山的才是真貨?

    大紅袍的產區位於福建省的武夷山,以武夷山正巖區產的大紅袍最為正宗,被茶友們稱為“正巖大紅袍”,這是品質的保證。最初的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現在巖壁上仍保留著當時天心岩和尚刻的石碑。之所以說這裡的大紅袍品質最高,是因這裡日照直射時間短,大多都是散光或者是反射光照射,白天夜裡溫差比較大,而且巖頂的泉水水質比較好。

    大紅袍的母樹現在還有6株,因為都是老叢樹,茶葉的葉質比較厚,芽頭遠遠看去微微的有點泛紅,尤其是當Sunny照射在茶樹上時,紅燦燦的非常漂亮。現在武夷山的大紅袍基本上都是由這6株母樹繁殖的,產的茶青和母樹茶青的品質是一樣的。

    大紅袍最突出的品質是什麼?

    大紅袍深受大家喜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的突出品質,大紅袍沖泡起來有蘭花香,香氣馥郁,而且香高持久,巖茶特有的“巖韻”在大紅袍這款茶上非常明顯。

    正宗的大紅袍耐沖泡,沖泡十次完全不是事,而且到第八九泡時,香味仍舊很明顯。品嚐大紅袍的時候,需要用小瓷杯,小口小口的細品慢嘗,這樣才能品嚐到真正的巖茶味道。

    現在市場上的大紅袍是真的嗎?

    大紅袍雖然以九龍窠巖壁上的母茶樹的最優,但是大紅袍茶樹也並非只有這6株,武夷山人們利用無性繁殖的方式,已經成功將大紅袍茶樹發展到了數百畝,且與母樹的品質和特徵相差無二。

    很多人擔心,現在的大紅袍是母樹繁殖的,品質有保證嗎?其實不管是繁殖的二代還是二十代,只要與母樹的特徵相同,那麼品質就不用擔心,只要是從母樹上繁殖而來的大紅袍茶樹,都是真正的大紅袍,不過現在還是以武夷山正巖區的品質最佳,這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什麼是巖茶的“巖韻”?

    大紅袍是巖茶之一,也是有巖韻的。茶之韻味,主要指“喉韻”。品嚐好的巖茶,茶湯香味會讓你體會到齒頰留香,舌本甘潤,醇厚鮮爽,回味悠長的感覺。巖茶喉韻稱“巖韻”,巖韻銳則濃長,清則幽遠,滋味濃而愈醇,鮮滑回甘。所謂“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即指此意境。

  • 3 # 四月喵小姐

    大紅袍屬於武夷山岩茶

    武夷巖茶中最為著名的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叢(選一、二株品質特優的茶樹單株採製的,稱“名叢”)在四大名叢中,大紅袍的聲譽最高,為四大名叢之魁首。

    大紅袍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屬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Sunny照射到茶樹和岩石上時,巖光反射,紅燦燦的一片十分醒目。關於大紅袍茶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清朝時,有一個文人赴京趕考,行到九龍窠天心水樂禪寺時,突覺腹脹,腹痛不已。後蒙天心寺僧贈送大紅袍茶,飲後頓覺病體痊癒得以按時趕考,高中狀元。感念此茶治病救命之恩,金科狀元親臨茶崖,焚香禮拜,並將身上披的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大紅袍因而得名。大紅袍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沖泡至第九次時,其特有的桂花香氣猶存,這與同處武夷山的鐵羅漢有所不同。

  • 4 # 茶知武夷

    簡單來說,武夷巖茶是總稱,其中包括了大紅袍,另外,近年來聲名鵲起的肉桂水仙,也包含於武夷巖茶大類中。就像初中數學講的“集合” 概念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 “子集” 。

    大紅袍,是品名,也是武夷巖茶的著名代表,素有“ 巖茶之王” 之稱,由於大紅袍的名聲實在太大了,搞得有些剛入門的茶客只知大紅袍還不知武夷巖茶呢。

    那麼……母樹大紅袍的樹齡究竟有多久了?十三夷也蒐羅了一些說法,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說法一:據歷史記載:“大紅袍”茶名最早見於明永樂十七年(1419)胡瀠的《夜宿天心寺》裡。說法二:清朝道光年間(1821年—1851年),距今也就一百多近兩百歲。說法三:清朝道光年間,鄭光祖《一斑錄·雜述》(1893)卷四里有說:“……若閩產“紅袍”“建旗”五十年來盛行於世。可以認為是大紅袍創制有據可查的第一手資料。

    眾說紛紜,在十三夷看來:還是第三條比較合理。算一下:從清代到現在的話(一二百歲),早已是我們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輩了。

    如今,慈禧也成為過去。而母樹大紅袍,也只有武夷山九龍窠巖壁上的這“三株六棵”:

    最左邊的三株,分別為1號2號3號(在1963年之前,未知樹齡)。

    四株不知道何人移植栽種於此。十三夷覺得應該是不甘寂寞,自身掉落的果實進行自我繁殖(在1963年至1980年, 至今已有40—50年之間)。

    第5、6株,是由1號株和2號株壓條移植繁衍而成 (1980栽種的,至今已有35年)。

    清代以來,採製售賣均歸天心禪寺管理。建國初期,後屬國有制。政府部門派有專人看護,且不得隨意採摘。這也造成了母樹大紅袍身價倍增。每年的產量少,賣價又高的驚人。還是讓人趨之若鶩。

    可惜的是,現在有錢也買不到了。2005年6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為母樹大紅袍就投保了高達一億元RMB的保單。2007年武夷山政府對母樹大紅袍“停採留養”之後,再無採摘。

    雖是如此,但也不必煩惱。現在“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奇丹以及商品大紅袍”,大多在北斗峰、火焰巖有種植。而現在所謂的“二代大紅袍”“三代大紅袍”都是不存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小時候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超級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