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指尖流年已成殤
-
2 # 棍哥觀史
要說後宮佳麗三千是可以相信的,畢竟宮女的選拔也非常嚴格,姿色也不會太差,但真正作為皇帝的嬪妃就沒有那麼多了,根據《周禮》沿襲下來的皇帝娶妻制度,一共可以娶121位妻妾,超員不算做品級編制,而如果皇帝臨幸宮女有子嗣的,可以廢除滿員編制內的無子嗣的嬪妃,再將宮女冊封。各朝各代也基本按照此規矩傳承下來。
“王納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周禮》《周禮》中的大部分禮儀規矩基本上在封建社會得到普遍認同,各朝各代也會根據情況做以改善,但也有皇帝不認可《周禮》的,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
兩漢後宮品級人數西漢時期,皇帝正妻才叫做皇后,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問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的原因,因為壓根就沒有這個稱謂。西漢皇帝的妾均為夫人,有八個品級,即昭儀、夫人、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這八等。到漢武帝時增設婕妤、娙娥 、容華 、充依 。各品級人數不定,但總數不過121人,這些稱謂基本被後世所延用。
東漢建立時,後宮位號削減為貴人、美人、宮人、采女這四個等級,人數亦不定。
兩晉後宮品級和人數晉武帝時完全尊《周禮》,設定三夫人和九嬪,三夫人為貴嬪、夫人、貴人,位同三公; 九嬪為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同九卿。九嬪以下設美人、才人、中才人,亦賜爵位。人數上也完全尊古法,未有超過121人的皇帝。
隋朝時期後宮品級和人數隋文帝是出了名的“妻管嚴”,因此後宮設立較為簡單,設定虛名卻未有其實,嬪三員,掌教四德,位及三品;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位及五品;御女三十八員,掌女工絲枲,位及七品。獨孤皇后去世後,隨文帝又改為貴人三位,嬪九位,世婦二十七位, 御女八十一位。
隋煬帝是出了名的喜歡美人,即位後,將後宮制度改為皇后一人,貴妃、淑妃、德妃為一品三夫人;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一品九嬪;二品婕妤十二位;三品世婦十二位;四品美人、才人各十五位;四品寶林二十四位;五品御女二十四位,六品采女三十七位;七品承衣人數不定。
唐朝後宮品級人數唐朝的後宮品位基本為皇后一人,夫人四位,即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九位,即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再設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寶林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著名的武則天就是以九等才人的身份慢慢走向帝位的。唐朝的後宮制度在唐高宗時有所改變,但變動不大。
宋朝後宮品級和人數宋朝大致與唐相同,以四妃、九嬪為基礎設定。宋真宗時,將九嬪翻一倍,為十八人,宋仁宗時,在四妃中增設宸妃一位。 因此宋朝的九嬪為太儀、貴儀、妃儀、淑儀、婉儀、順儀、順容、淑容、婉容、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
元朝後宮制度及人數元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宮制度較為簡單,只設皇后、妃、嬪三等,人數不定,甚至可以有眾多皇后。後宮嬪妃也不是各住各的,一個宮帳可以住好幾位嬪妃和皇后,但自宮帳座次來區分各位嬪妃之間的等級。
明朝後宮品位及人數明朝對於後宮嬪妃的等級並未設立嚴格等級制度。皇后為後宮之首,貴妃次之。明憲宗時封萬貴妃為皇貴妃,也成為之後的慣例。除貴妃之外,還設立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後來還增加了端妃、恭妃的稱號。到了嘉靖皇帝的時候,又在皇妃之下設立九嬪,即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
清朝後宮品級和人數清朝設立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不限人數 。康熙皇帝擁有後宮嬪妃等79人,光緒皇帝只有一後二妃三人,這樣的差距也非常之大。
古代皇帝真的沒有嬪妃三千這一說,但也要分情況,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時期後宮兩萬餘人皆為玩物,除了沒位份而已。
-
3 # 尹禾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三千佳麗”和衍生的“三千粉黛”都是出自此詩。古代詩歌就像現在的影視等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尤其是詩歌,經常運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焦點。這裡的“三千”是概數,意指很多。而古代皇帝最正規的嬪妃制度是“三夫人九嬪”制度,總計121人,被很多朝代沿用。
“三千”古詩中運用“三千”概數的詩句很多,最為熟知的是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絕對不是李白親自量的距離;白居易的“三千佳麗”應該也是受到李白的啟發,李白在《清平樂·禁闈清夜》寫道:“六宮羅綺三千”;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白髮空垂三千丈”,是極為誇張的表述。
由於詩歌在古代是最盛行的藝術載體,所以“佳麗三千”一詞就因此傳播開來了,成為大多數男子的美好遠景。
《長恨歌》這是一篇長篇敘事詩,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正在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楊貴妃都是歷史上的人物,白居易並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他並不拘泥於歷史,而是藉著歷史的一點影子,根據當時人們的傳說,街坊的歌唱,從中蛻化出一個迴旋曲折、宛轉動人的故事,用迴環往復、纏綿悱惻的藝術形式,描摹、歌詠出來。由於詩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藝術化的,是現實中人的複雜真實的再現,所以能夠在歷代讀者的心中漾起陣陣漣漪。
嬪妃制度中國古代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君主一般擁有一為皇后和多位等級不等的嬪妃,在歷朝歷代中,確實有多達千餘嬪妃的現象,但是極為少見。唐朝等大多數朝代都沿襲《周禮》中的嬪妃制度: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稱為“三夫人九嬪制”,加上皇后,一共121人。其餘朝代也多有變數,但是相去不遠。
五代十國時期,有些國家嬪妃數量驚人,達到數千人,但這也是個別現象,沒有形成固定的制度體系,因此不具備參考價值。
總體來說,“三千佳麗”是有一定誇張成分的,這可能是每個男人心中的美好遠景,認為皇帝擁有特權,就一定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但是嬪妃也不是越多約好,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千佳麗的話,皇帝恐怕連戲都看不完;並且在一定時期,皇帝的聯姻還涉及到政治利益,是不能夠完全由自己做主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皇帝的身心健康,縱慾過度,X盡而亡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所以在禮制上,一般都對後宮編制定員有很嚴格規定的,除極個別皇帝外,很少能夠達到“佳麗三千”的場面。
回覆列表
後宮佳麗三千=嬪妃+宮女。嬪妃有名分的就沒有三千了,但皇帝的女人有名分的,記在歷史的有一推,沒名沒分的更是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