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法律史學徒

    青牛白馬的傳說——契丹之源

    西拉木倫河畔木葉山下騎著白馬的神仙邂逅了架著青牛車的仙子,最後二人像現在電視劇情節那樣毫無疑問的相愛了,二人生八子,即日後的契丹八部。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人傑

    阿保機契丹族傑出的領袖,統一契丹八部,平定諸弟之亂,建都臨潢府。妻述律平,子耶律倍 耶律德光 耶律李胡。阿保機改變了契丹以前以 柴冊禮 立皇帝的標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制度,在我看來他不亞於中華民族大多數的開國皇帝。

    遼太宗——承繼大統 遺恨燕雲

    作為阿保機二子,他並不是大遼帝國繼承人的首選,在他的父親——開創一個偉大帝國的阿保機眼中,帝國最優的繼承人是他的哥哥——東丹王耶律倍,最後阿保機所留下來的遺旨亦是希望耶律倍可以承繼大統,(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耶律倍,這個人是個悲情人物,他漢文化水平極高,文化素養甚至強於很多漢族人,如果繼承皇位,文治絕對可以比肩歷史上很多明君,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守成之君,但是可惜的是阿保機死後契丹並不是太平盛世,而是一個應該開疆拓土的時代,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文弱”的人註定成為悲劇,而歷史的結果也證明了客死異國是他一生的寫照)但是耶律倍有一個不一般的母親——述律平,此人是可以媲美呂雉馬皇后的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這些開國皇后的,比如她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力,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當時的契丹她可以與阿保機齊名“二聖”,但偏偏是這個人耶律倍的親媽對自己的大兒子絲毫無好感,甚至是存在厭惡,而對自己殘暴不仁的小兒子李胡極為喜愛甚至有立為皇帝的打算,這也驗證了一句俗語“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玩笑歸玩笑,要是真立了這李胡,估計遼也得二世而亡,所以在大臣們的一片反對聲中,述律後選擇了折中,既不愛也不厭的耶律德光也因此得到老媽的青睞,登上了那個多少人夢寐以求都難得的位置……

    未完待續……

  • 2 # 山外小樓昨夜夢

    遼國是公元10世紀左右東亞最大的國家,全盛時期疆域東到庫頁島、日本海,西至新疆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南部的廣袤區域。遼國除了大遼 西遼 起兒漫王朝 還有東遼後遼,遼始建國於907年,初名契丹,未建年號。916年始建年號神冊。947年1月(遼太宗會同九年、後晉出帝開運三年)攻佔開封滅後晉,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稱帝,並改國號為大遼,983年(聖宗統和元年)複稱契丹,1066年(道宗鹹雍二年)恢復國號為大遼。1125年為金所滅,凡九帝二百一十九年。

    契丹人很聰明變通的“南北兩院制”助遼國崛起

    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離,太祖分北、南院,太宗會同元年改夷離為大王。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我們熟悉的《天龍八部》中,蕭峰就曾被封為南院大王。

    說起遼國的故事有遼國第一大奸臣耶律乙,楊家將故事中的蕭太后,還有大遼王國的契丹皇后都姓蕭,唯有她是例外,自斷手腕上位收服群臣的述律平。牙刷、椅子、金屬活字印刷術(可行性和時間都比泥活字有保障)都是遼華人發明的。

  • 3 # 同成觀史

    契丹人創立遼國,九個皇帝年號挺多。年號“乾亨”的皇帝叫遼聖宗,他和皇后今天是主角:

    遼國的故事,肯定和宋朝有關,宋朝開國就和遼國打仗,說幽州那邊的地是宋朝的。大遼說,你說是你就你的? 雙方就你來我往撕打了40多年。打仗麼,就出戰鬥英雄,宋朝出了著名的楊家將,還有佘太君率寡婦徵遼的故事。遼國能打不?能,你看楊家能打的男人都打沒了。

    雙方合解於檀淵之盟,遼國著名人物蕭太后出現了。

    時間是公元1004年,遼國想一戰屈服中原。遼聖宗和蕭太后親率20萬大軍南下,直逼大宋淵州,宋真宗嚇得胳膊發軟,腿得瑟,和皇上一個德行的大臣們一看,那咱們就鼓搗鼓搗他撤吧。

    千人諾諾,有一人諤諤。就在此時,寇準一聲大喝:扔了京城,等於扔掉大宋的民心,等於扔了大宋,誰都不許撤。哆哆嗦嗦的宋真宗在丞相寇準的逼迫下,硬著頭皮來到了雙方交戰的第一線淵州。立刻大宋軍民信心大增,誓死抗遼決心倍增。

    再說遼國,皇帝和太后雙聖親征,軍隊士氣高昂。一場混戰就開始了,大宋步兵以守為主,大遼騎兵以攻為主。攻防拉鋸戰中大遼就吃了虧,最高指揮官被宋軍硬努射死,大遼計程車氣頓時下挫。

    孤軍深入,久戰不勝,大遼也怕後路被宋軍切斷。於是蕭太后力排眾議,力主了一場談判。

    成天擔驚受怕的宋真宗,一聽和談,終於把那口氣兒緩了過來,同意同意同意。

    說心裡話,再打下去,寇準也繃不住了。那就談唄,皇帝的底線是300萬兩白銀,寇準私下對談判代表說,聽著,底線30萬兩。

    契丹人

    談判回來的大臣彙報談判結果,想逗一逗皇上,先伸出了三個指頭,皇上一看,他奶奶的,一分錢也沒給我省。轉念一想,300萬就300萬吧,不到我大宋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其實談判結果是,每年向遼國上貢白銀十萬兩,絹20萬匹,合計值白銀30萬兩。

    宋真宗欣喜若狂,每年和大遼撕打的費用上千萬都不止,這才30萬兩搞定,賺了。大遼也心滿意足,這麼些年打累了,也打不贏,國庫都空了。現在每年白得30萬兩白銀,賺了。

    最不滿意的是後代的專家,說檀淵之盟是大宋的恥辱,要不怎麼現在專家都改叫"磚家"了。

    檀淵之盟簽訂,兩個皇帝兄弟相稱,邊界撤卡撤兵,開放邊貿互市,老百姓互相走動。後來大遼國還掀起了一股"宋流"熱,喜歡宋朝的詩詞,全國上下最崇拜的詩人是賈島和蘇東坡,小孩上學都搖頭晃腦的學讀宋詩。

    大遼和宋講和,實際上也成為大宋北方的屏障,高麗和那些北方民族想到中原搗亂,大遼不讓你過呀!

    力主合談的蕭太后,與皇帝遼聖宗退回本國,繼續演繹愛情故事。漂亮美麗,能主國事、能辦大事的皇后,不是哪個皇上都能碰到的。為了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遼聖宗囑咐史官,以後記錄蕭太后的話,前面要用朕,朕是皇上、太后也是皇上。以後蕭太后說話就是朕說。

    只是遼聖宗35歲即亡,幼子繼位、蕭太后垂簾聽政,大遼亦步入鼎盛時期。

    大遼禮儀繁雜,讓大宋朝不堪其擾。前面不是說"宋流"嗎,文化、農耕、製造,什麼都學的大遼,把中原禮儀又給昇華了。大宋宮廷有個大事小情,逢年過節、或是皇上、太后、妃子、大臣等身體有個小摸小恙,大遼一概派一干人馬攜禮前來探望、問寒問暖。真是一波接一波、一批又一批,而且樂此不疲,也不管你大宋朝是何種感受。

    沒辦法,人家好意而來,恭恭敬敬、誠心誠意,咱大宋朝怎麼也得相敬如賓,禮尚往來呀。

    大遼國這種官方正式的拜訪、探望、慰問,在兩國相好的100餘年裡,竟達到了300多次,大宋也回禮相當次數,給大宋朝累的呀! 禮部的官員一看到大遼國的人,牙根癢癢,腳跟都疼。

    故事終有結尾,100餘年後大遼被大金所滅,奇怪的是,殘餘的遼華人不知去向。

    這就是歷史上,契丹人失蹤之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真族建立金國後,有沒有強迫漢族“剃髮易服”?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