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國硝煙

    女真國基本沒有漢人平民,只有降兵降將和包衣。駐守外東北的明軍,死的死,降的降。漢人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沒逃沒死的淪為滿人的包衣,自身和兒子成了奴才,老婆女兒成了別人的女人。所有降兵著清兵服,剃髮。所有包衣按主子意思著裝剃髮。不再有一個獨立的漢人社會。

  • 2 # 種花家的白胖子

    除了滿清,其他少數民族統治下的漢人都沒有被強迫胡服易發,即使被視為蠻夷的蒙元,也沒有文字獄,沒有燒燬漢家典籍。

  • 3 # 我是一個存在483

    據載,金國統治的119年裡,確實頒佈過幾次剃髮令,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並沒有出現滿清統治者那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野蠻行為。

    金華人的髮型是將頭頂和兩鬢的頭髮剃掉,而後將腦後留著的頭髮梳成兩條小辮。契丹人、韃靼人及蒙古部落也大多采用此髮型,但是後金滿清人的髮型,卻是那種金錢鼠尾頭。

    北宋滅亡後,南宋曾派大使出使金國。經過中原地區時,發現百姓大多將頭剃剪為金華人髮型。

    大使問百姓是否強迫改變髮型,百姓答並未受到強迫,只是感覺這種髮型夏天更加清爽,洗頭髮也更加方便了。所以自覺改變了髮型。

  • 4 # 史海尋蹤

    女真建立的金國,確實有過強迫漢民剃髮易服。金太宗就曾下令,“禁民漢服,削髮不如式者,死”,意思是禁止穿戴漢制服裝,剃髮不符合規定製式的,都要處死,可見命令還是很嚴厲的。

    但此舉也經歷了強烈的反抗,最後不了了之。倒是北宋滅亡43年後,南宋使臣范成大出使金國,看到北方故地之民,很多已改為金朝髮式。便詢問有沒有受到強迫,居民答道,留金國發式,是因為易於梳洗,夏時涼爽。可見,漢文化在影響其他民族同時,其他民族的文化,同樣也在薰陶影響著漢民族。

    中華文化所包含的,也不僅僅是漢文明,而是以漢文化為主,融合了多種民族的文化精髓。

    提到金朝的剃髮易服,不能不提一下滿清的剃髮易服。滿清起源於女真的一支——建州女真。和金朝時的女真還有不同,嚴格講應該是分屬不同的女真部落。金女真皇姓完顏,而清源稱後金,皇姓愛新覺羅。女真民族在歷史演變中,也融合了東北地區多個民族及部落。而且連名字也不斷演變,肅慎、勿吉、靺鞨、女直等,都是曾用名。直到明朝時,才演化為建州、海西、東海等幾個主要分支。

    而且金朝和清朝時髮式也是不同的,金時將頭頂和兩鬢頭髮剃剪,腦後扎兩根辮子。而到了清朝,僅留腦後之發,扎一根辮子,稱“金錢鼠尾”。

    儘管清時推行剃髮易服,不惜施行殘酷手段來強迫,“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用意是“滿化漢民”,但後來連康熙乾隆等帝都極為推崇漢文化,逐漸演變為漢制掌國。

  • 5 # 史海悠遊閭春暉

    謝謝邀請! 可以明確地說,金國從建國初期開始,就存在著明確的民族壓迫,不但在兵權授予上排斥漢人和契丹、奚族,更在朝廷取士等政治權益上,公開按照女真、渤海、契丹、奚族、漢人、南人的次序進行排列。尤其對於黃河以南的原北宋子民的中原漢人,(即金國所謂“南人”),防範尤其嚴格,金太宗時期,諳班勃極烈斜也曾公開要求將河南地區的南人斬盡殺絕,只是由於金太宗及太祖庶長子完顏宗本的堅決反對,才沒有得以實施。

    金代初期對廣大漢族的政治壓迫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從天會四年開始頒佈的“改俗令”:其主要內容,就是強迫漢族剃髮、左衽,敢於違反者,即是尤懷舊國,當正典刑。從《三朝北盟會編》卷三的記載來看,金人好白衣,衣短而左衽。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環,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從這段文字來看,金國時期女真男人的髮式,確實與清代滿人接近。在改俗令頒佈後,各地均有因違反法式或服式而被處決者,史料中劉陶知代州、韓常知慶源、耿守忠知解梁等,均有因此事而誅殺部屬或百姓的,而這三位其實自己也都是原來生活在遼國境內的漢人,只不過不屬於金人眼裡的“南人”罷了。

    河南、山東、安徽等所謂“南人”在金代中期終於從改俗令的壓迫中解放了出來,這都要感謝《金史》中被汙為暴君的海陵王完顏亮,他為了打擊反對自己的女真守舊集團,以及凸顯自己要成為“天下共主”的形象,於天德二年專門下詔:“河南民,衣冠許從其便”,此舉變相廢除了河南區域的“改俗令”,允許這些地區的百姓恢復漢人衣冠法式。

    但是在黃河以北地區,改俗令依然不可違背,漸漸成了當地民眾習慣的風俗。到了金代晚期衛紹王執政時,南宋使臣程卓途徑沃州柏鄉一座紀念漢光武帝的廟宇,驚訝地發現壁畫上的東漢雲臺二十八將,居然服飾都是左衽,由此可見金朝剃髮左衽的改俗令對社會傳統影響之大。

  • 6 # 折衝萬里

    金朝滅亡北宋後,女真人對漢人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一種心態出於對文明的嚮往,以及穩定統治的需要,主張親善漢人、拉攏漢人。一種心態基於勝利者的優越感,而歧視漢人、欺壓漢人。第二種心態,在金朝入主中原之初,最為嚴重。甚至,女真人一度強迫金朝控制下的河北、河東兩地漢人剃髮,並改漢服的右衽,為胡服的左衽。據《大金吊伐錄》記載,金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金朝下令“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不得錯失”。南宋文獻《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亦記載: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元帥府禁民漢服,又下令髡髮不如式者殺之”。

    自漢文明形成以來,便演化出蘊含豐富,同時,也極為嚴格的禮數制度。在漢人眼中,服飾右衽乃華夏禮儀,只有死人去世時,才改為左衽。若在世時,改為左衽,則意味淪為了異族的奴隸。再者,漢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故而,漢人成年後,便不再剃髮,無論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金朝強迫漢人改左衽、剃髮,無疑是對漢人的莫大侮辱,也必然會遭到漢人的激烈抗爭。很多金朝佔領區的漢人紛紛逃亡,甚至,揭竿舉義,武力反抗金朝剃髮易服的暴行。漢人的英勇反抗,一度狠狠動搖了金朝的統治。

    幸好,隨著金朝統治集團的迅速漢化,以及金朝統治重心向中原遷移。女真人強迫中原漢人剃髮易服的暴行,得以大幅改觀。而且,上自金朝皇族,下至女真百姓,反倒自發接受了漢人的衣冠髮飾。史書記載:金熙宗少時“宛如漢家一少年”,“雅歌儒服”,“盡失女真故態”。至於海陵王完顏亮,因其長相酷似漢人,當時,金朝上下都稱完顏亮為“孛烈漢”,意為“貌似漢兒”。長期受漢文化、儒家思想的薰陶,金熙宗、海陵王還對守舊的女真貴族,產生了嚴重的牴觸心理。金熙宗視女真舊貴族為不開化的野蠻人,並公開蔑稱那些倡導女真舊俗的開國勳臣為“無知夷狄”。

    據《靖康稗史》記載,“(金朝)宗室大臣目(完顏亶)為漢兒,亶亦鄙宗室大臣若異類”。海陵王同樣非常鄙視守舊的女真貴族,完顏亮曾作《詠龍詩》“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在詩中,完顏亮便將守舊的女真貴族們比作令人厭惡的“蝦蟆”。除了深受漢文化薰染的金熙宗、海陵王,很多女真百姓在與漢人的錯居雜處中,同樣受到了漢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並逐漸放棄了本民族的服飾、語言,轉而改著漢服,改習漢語,改用漢字,甚至改為漢姓。待至女真人自己,都競相仿效漢人的衣冠服飾。金朝對漢人剃髮易服的壓迫,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北約頻繁軍演,俄羅斯稱:“再挑釁不警告直接打回去”矛盾升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