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茗史館

    五代時期,燕雲十六州的歸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而其分界線便是石敬瑭割土求援,將十六州拱手送給了契丹,而直接後果就是造成了後唐的覆滅,間接結果則導致了宋朝的先天不足。至於為何當時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主要由於當時中原地區正處於亂世,要麼根本沒想著收復,要麼就是實在沒能力。

    燕雲十六州本為中原所有,直到石敬瑭割土求援

    燕雲十六州指的便是今天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山西北部地區,主要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等,共計十六州。由於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乃是中原政權東北方向的重要防線,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五代十國初期地圖

    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中原地區開始進入五代十國的亂世。911年,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登基稱帝,建立大燕,改元應天,燕雲十六州部分為其所有。不過桀燕建立後便不斷遭到晉王李存勖的攻擊,最終於913年被攻陷,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於次年被殺,燕雲十六州逐歸後晉所有。

    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後唐,並滅掉後梁。石敬瑭因曾多次救過李嗣源的性命,又擁立其稱帝,因而深受重用。933年李嗣源病逝後,李從厚即位,調任石敬瑭為鎮州成德軍節度使(此前為河東節度使),而讓在陝西的李從珂任河東節度使。李從珂隨即發動岐陽兵變,石敬瑭更是直接殺死李從厚的隨從,李從厚被石敬瑭囚禁後隨即被李從珂派人殺死。

    △李從珂

    李從珂即位後,石敬瑭被任命為太原節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不過,雖然石敬瑭對李從珂有擁立之功,但由於其權利過大,李從珂仍然將其視為最大的威脅,由於其經營河東地區多年,李從珂便想方設法想要將其調離。

    石敬瑭返回河東之後,與李從珂鬥智鬥勇,兩人互相猜忌,矛盾逐漸加深。後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石敬瑭為試探李從珂,佯裝辭去馬步兵總管的職務,請求調任其他地方任節度使。大臣薛文通向李從珂建議,“河東調動也要反,不調動還是會反,且時間不會太長,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李從珂下令,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並隨機下詔催促石敬瑭前往鄆州就任。

    △石敬瑭

    石敬瑭先是裝病不走,之後更是要求李從珂讓位給李嗣源的親生兒子李從益,言其乃為養子,無繼承皇位的資格。李從珂逐下令罷免石敬瑭所有官職,並隨即派兵予以討伐。石敬瑭為防止有變,早與契丹暗中來往,如今見兵臨城下,於是便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許諾割讓燕雲十六州。

    耶律德光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偷襲後唐軍隊,大敗之。耶律德光隨後於後晉天福元年(936年)十一月冊封石敬瑭為皇帝,石敬瑭在契丹幫助下滅掉後唐,逐割讓燕雲十六州於契丹,並稱比自己還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再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為何不收復燕雲十六州,實際上是有心無力

    石敬瑭雖然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但中原政權丟失的可不僅僅是燕雲十六州,早在李嗣源時期便已經丟失了平州,後唐滅後梁之時契丹又趁機奪取了寧州和營州,後來易州也被契丹奪走。

    △燕雲十六州位置

    燕雲十六州割讓之後,中原地區等於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中原地區開始全面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而契丹(遼國)則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開始向遊牧和農耕並存的民族過度,燕雲十六州地區,漢族則開始和契丹人混居。

    既然燕雲十六州如此重要,為什麼始終未能收復呢?實在是有些有心無力。

    1、後晉:沒想著收復。石敬瑭建立的後晉由於依附於契丹,自然不會想著去收復燕雲十六州,在石敬瑭統治時期,後晉對於契丹簡直是百般恭敬孝敬,哪裡敢得罪“父皇帝”。直到石敬瑭去世之後,石重貴即位,由於不願向契丹臣服,結果導致契丹軍南下,雖然後晉頑強抵抗,但最終還是由於內部叛變導致滅亡。而遼國則趁機佔領大部分中原地區,直到947年四月,因中原地區的強烈反抗,遼太宗被迫北返。

    △後晉、後漢和燕雲十六州

    2、後漢:實在沒能力。後晉被滅後,劉知遠趁機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然而劉知遠稱帝僅一年便因病去世了,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漢隱帝雖然是皇帝,但朝政卻被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郭威所把持,這些武將個個專橫跋扈,內部矛盾極為尖銳。後來,劉承祐設伏殺死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並密謀殺死郭威,郭威逐舉兵反抗,劉承祐兵敗後,逃跑途中被殺。之後郭威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隨即稱帝。後漢歷史僅三年,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顯然不太可能。

    △後周和燕雲十六州

    3、後周:機會只有一次。郭威建立後周之後,在穩固統治的同時,積極推行改革,使得後周國力蒸蒸日上。郭威在位僅四年便於954年去世,之後由養子柴榮繼位,結果北漢趁著皇位交接之際,聯合契丹南下攻打後周,柴榮歷經艱難才將其擊敗。之後,柴榮又討伐唐、蜀,不僅鞏固了後周的周邊邊境,使得南塘、後蜀均不敢再輕易動兵。在周邊形勢穩定之後,柴榮這才於959年向北用兵,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三州,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但在同年五月攻取幽州時,因病重班師,並最終於次月病逝。

    △遼國國力並不比北宋弱

    自從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之後,由於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正處於亂世,形勢極為複雜,想要北伐並不容易,機會僅有後周那麼一次,但也因為柴榮的病重最終失敗。而到了北宋時期,遼國對燕雲十六州的統治已經極為穩固,且國力一點也不屬於中原王朝,再想要收復已經極為困難,尤其是趙光義北伐失敗之後,等於喪失了最後的機會。

  • 2 # 從前1那些事兒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沿線。

    在中國北方,古代長城分為內外長城兩部分。而且十六州就處於太行山脈的內外長城這裡,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中原王朝只要擁有內長城的七個州(幽、薊、瀛、莫、涿、檀、順),再加上不斷在修建的長城,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是能夠緩解很多的。

    而遼國對這一地區特別是幽州,十分重視,對幽州進行大規模的擴建,使幽州城成為方圓36 裡,城高3 丈、寬1.5 丈,人口30萬的軍事、政治重鎮。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率軍攻遼,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三州,但在五月的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重,班師回朝,死於東京。

    到了宋朝,於979年和986年兩次北伐意圖奪回燕雲十六州,可是兩次大戰皆遭大敗。初期宋軍雖然收復了幽州以南的幾州,但僅能圍困住遼軍重兵駐守的幽州,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到了公元1005年,宋遼澶淵之盟簽訂後,宋朝得到十六州中的涿、瀛、莫三州,代價是每年宋每年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

    可是,兩國貿易之初,遼國就承擔著巨大的貿易逆差。遼國國內的經濟受到北宋貿易的嚴重衝擊,導致遼國自主發行的貨幣,老百姓都不用,商人們之間的貿易之人都用北宋貨幣。

    如此,澶淵之盟的簽訂,也不知是好是壞?

  • 3 # 平淡是真151500

    五代後晉時期,兒皇帝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於契丹,自此中原北方門戶大開,無險可守。燕雲十六州西側以雲州(現大同)為中心,均處於大同盆地,就算收復了雁門關鄰近的朔州,寰州等地,不收復雲州,依然無法利用地理優勢守住;東側以幽州(現北京)為中心,北鄰燕山,就算收復了幽州以南的幾州,不收復幽州的話,依然無法利用燕山優勢,失守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要想徹底收復燕雲十六州則必須拿下幽州和雲州。

  • 4 # 完顏佚名

    唐朝滅亡後,在中原相繼出現了五個相繼更替的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除了這五個“正宗”的王朝,中原之外還有十個割據政權,如前蜀、後蜀、南唐、吳越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23年後梁滅亡,後唐建立。公元936 年,後唐將領石敬塘反叛,被後唐大軍圍困,他向遼國(契丹)求救,如果遼出兵幫他滅了後唐就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果然,遼出兵幫助石敬塘滅了後唐。同年,石敬塘建立後晉。於公元938年把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從此幽雲十六州劃歸遼國的版圖。那麼幽雲十六州是哪些州呢?是指:幽、順、儒、檀、薊、涿、瀛、莫、新、媯、武、蔚、應、寰、朔、雲。它大至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天津、北京一直到山西大同一帶。石敬塘當上了皇帝后,他信守“誠諾”,給了人家的東西是不能要回來的。公元947年劉知遠推翻了後晉建立後漢,在後漢統治時期,各地割據朝廷難以控治當時遼國兵力強盛,想收復十六州,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公元951年郭威推翻後漢建立後周,國之初立諸事煩多,郭威執政四年便去世,他沒有時間去考慮收復失地。他死後養子柴榮繼位,於公元958年發動收復十六州的戰爭,在兩年時間內,收復了幽州以南三州十七縣。由於遼國實力強大,他想收被割讓出的十六州,只能是“望洋興嘆”了。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五代時期劃上了句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對一個女生說“如果我是男的一定追你”,是下意識的覺得這個女生不漂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