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二林說國關

    日俄戰爭是新崛起的日本對原有帝國沙俄的一次挑戰,根源在於日俄兩國在遠東特別是中國東北和北韓利益的衝突不可調和。結果日本成功了。1904年2月7日夜,日本不宣而戰,襲擊了俄國在旅順口和仁川艦隊 戰爭爆發。

    其實實力來說雙方並不是有太大差距。但所處的外交環境完全不一樣。首先是1902年英日就結成了軍事同盟,俄國可能面臨兩面夾擊的危險。美國也在戰爭爆發前警告德法不得介入日俄衝突和支援俄國,否則美國將加入日本一方。其次美英還給予日本大量的貸款和戰略物資。可以說日本在國際上有很好的環境。俄國等於被孤立了。法國作為俄國盟友不願干預遠東事務,擔心會削弱在歐洲的力量。德國一方面鼓勵俄國派遣軍隊到遠東,另一方面又向日本提供軍需品。

    外交不利是俄國戰敗的很重要原因。此外俄國缺乏戰爭準備,軍力分散等客觀原因也導致了最終俄國的失敗。最終在英美列強的調停下,戰爭結束了。

  • 2 # 創城共建

    1904年2月,日俄兩國為了爭奪中國的東北,在中國領土上進行了野蠻的戰爭。

    戰爭一開始,日軍為了保證陸軍在北韓和遼東半島登陸,消滅在南滿的俄軍主力,決定先奪取旅順。於是在2月8日晚偷襲駐紮在旅順港的俄軍,日本各艦一起開火,密集的炮彈在俄國艦船周圍爆炸,剛從夢中驚醒的俄華人急忙想逃往港內,不料又遭到日本追雷艦的伏擊,有兩艘戰鬥艦和巡洋艦當時被擊沉。

    次日日本又派大量軍艦主動襲擊,沙俄艦隊不僅沒有出擊,反而把港外的艦隊全部開進了旅順港內,這正中日本人的下懷,他們準備準備在旅順港外設定層層封鎖,下決心要將俄國艦隊困死在港內。戰鬥進行了6天,5萬多日軍已傷亡過半,但旅順仍然牢牢控制在俄軍手中。俄軍司令施特塞爾看著死傷累累的日軍不由得冷笑起來。

    乃木希典無計可施,決定用挖地道方式突破俄軍炮火控制的前沿陣地,但被俄軍發現,剛一挖通就被俄軍炮擊而死。不久日軍又抽調一個師,攜帶大批重型大炮和新式手榴彈以及大批的物資,前來增援乃木希典。他下令各師抽出精幹人員組成3000人的敢死隊,並由乃木希典親自率領,準備再夜襲旅順要塞。

    這一天,乃木希典命令各種炮火集中攻擊一處,準備開啟一個缺口。隨著陣陣猛烈的爆炸聲,俄軍的一處防線被擊潰,很多炮臺也被炸燬。乃木希典頭裹白毛巾手持一把東洋刀,帶領敢死隊員從缺口衝了進去。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些敢死隊搶奪了制高點。俄軍人被這種氣勢嚇得魂不附體,紛紛投降。隨後日軍後續部隊也及時趕到,在高地上架設大炮,向旅順市區和港口停泊的艦船轟擊,俄軍終於潰不成軍。

    施特塞爾看到大勢已去,只好在1905年1月開城投降,旅順落在日本人手中。旅順的得手,使日本取得東北的根基,俄國無力再戰,承認北韓為日本的保護國,還把中國的遼東半島權利轉讓給日本。從此,華人民在日本帝國的鐵蹄下,備受侵略者的欺凌。

  • 3 # 嘚吧一下

    這個命題應該說算得上半個偽命題。

    應該這樣講,日俄戰爭中,在戰爭前期雙方的“預演”上,俄軍佔盡優勢;但是到戰爭實際的進行中,俄軍就算得上“有多大臉,現多大眼”,不論是海軍還是陸軍,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都被日軍吊打。用“撤退”這個詞來形容俄軍在日俄戰爭中的失利,我不禁感慨中華文字含蓄功底之深厚。

    所謂的日俄戰爭,是1904-1905年,日俄為爭奪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旨在爭奪北韓半島、遼東半島控制權的一場非正義戰爭。

    戰前,俄軍陸軍常備軍105萬,海軍擁有戰艦200餘艘,乍一看似乎穩操勝券。但是,俄國國土遼闊,兵力分散,軍隊機動性極差,遠東地區俄軍留守兵力不足10萬人。俄軍引以為傲的太平洋艦隊實際上不過是大清北洋水師的翻版,戰術思想落後,艦船年久失修。

    從制度的優勢上,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已經進化成一個準近代國家,而俄國沙皇還停留在農奴制為經濟基礎的封建時代。俄軍戰術思想還停留在100年以前的集團衝鋒白刃戰階段。俄軍後勤保障極差,陸海指揮系統管理混亂,有線電話只按照到軍一級,師及以下的軍隊聯絡基本還是依靠騎馬或徒步。

    反觀日本,除了制度優勢外,剛在十年之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打敗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在《中日馬關條約》中又獲得了2億兩白銀的賠款。日軍陸軍的戰術思想先進,山炮、輕重機槍都大量列裝部隊。日本海軍雖然只裝備了80艘左右的艦艇,但大多是英國建造的新型艦艇,效能良好,規格統一。

    所以,這場戰爭的戰鬥過程就是:日軍吊打“戰鬥民族”,生動的給俄軍上了一堂近代軍隊對付“古代軍隊”的教學課。

    最終,在國際社會的“調停”下,遼東半島和北韓半島的利益也重新分配,俄軍在獲得巨大優勢後撤走,從精神上戰勝了日軍。

  • 4 # 高貴不貴

    日俄戰爭深刻的地緣政治含義,縱觀日俄之戰,日本取勝的原因我個人籠統的分為三個重要因素:第一是敏銳的戰略洞察力。俄國屯兵中國東北不肯撤軍,立刻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警覺,尤其是當日本政府察覺到俄國有控制北韓半島的企圖時,立刻向俄方提出外交交涉。交涉決裂以後,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解決。並採取先發制人的進攻手段。第二,積極爭取外交的有利地位。突出的行動就是日英同盟的建立。當年,在老大帝國的面前,日本還只是個後進生,能否取得大英帝國的支援,對於日本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經過不懈的努力,1903年,日英同盟成立。事實證明,英國這個同盟夥伴選擇之正確,無疑使得日本如虎添翼;而法國,雖然也是歐洲老牌強國,但是在國際政治中,法國從來就是十分短視並且不堪擔當大任的國家,見風使舵加上惟利是圖的性格,在日俄戰爭中也有所體現。不過這一次,法國的見風使舵倒是在無形之中幫了日本的忙。第三,有一批具有犧牲和獻身精神的軍隊指揮官。在這場戰爭中,他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陸軍的乃木希典大將和海軍聯合艦隊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都是卓越的指揮官。尤其是東鄉平八郎,率領聯合艦隊迎擊俄國大名鼎鼎的波羅的海艦隊時,冒著巨大風險,在敵旗艦射程之內,竟然毫不猶豫地來了個“ 艦前大回頭”,為的是擺出能佔據絕對優勢的“ 丁字戰形”,為此,東鄉乘坐的旗艦“三笠號”被敵方擊中40多發炮彈。但是這個陣形,配合後來變換的“ Z字戰形”,為聯合艦隊取得絕對勝利奠定了戰術基礎。從海戰結果來看,老大帝國的龐大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加上遠東艦隊),在兩天之內被日本的聯合艦隊打得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日本艦艇被擊沉3艘,陣亡117人,傷583人;俄國被擊沉16艘,自沉5艘,被俘6艘;陣亡約5000人,傷約6100人。兩相對照,讓人不勝唏噓。日本軍隊將領之優秀,還在於他們不但有“武略”,同時也具有“ 文韜”。拿東鄉平八郎來說,他同時還是一個深諳國際法的專家,這也使得他在發起對敵攻擊時,對戰爭總體走向和結局有更加宏觀的預見和決策。這場戰爭,使得日本在北韓的殖民利益得以保全,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承認,成為日本加入帝國主義列強的起點。

  • 5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俄艦隊司令一開始就因“身先士卒”被日艦僥倖擊成重傷無人指揮。岸上的最高指揮官也被打死,僅剩副的沙皇親戚指揮卻又無能。儘管部下頑強抵抗,打死打傷的日軍多於自己的傷亡,還是信心不足,投降了事。雖敗卻沒給日本任何賠償,將長春以南鐵路給了日本,以北還是沙俄的。日本也無力往北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權殺關羽後,為何要向曹操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