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多羅什

    那似曾相似的感覺——既視感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起來的就是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中的這麼一段話:“我們都有一種偶然而生的感覺,覺得我們所說所做的是很久以前所說所做的事情,覺得我們很久以前曾被同樣的面孔,同樣的事物,同樣的環境圍繞,覺得我們很清楚再往下去要說些什麼,彷彿我們突然記起這一切一樣,我一生中,再也沒有比他說那番話之前對這種神秘現象感受得更為深刻的了。”

    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地有這樣三種經歷:1.某種場景好像在何時經歷過。2.某種感覺好像在何時有過。3.某個地方好像在何時去過。總而言之,這3種感覺在心裡學上統稱為“既視感”(Déjà vu,法語,意思為“曾經看過”),據統計,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1次既視感。法國生理學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的著作《精神科學的未來》(The Future of Psychic Sciences)中第一次定義了這種現象,並且將其命名為“既視感”。

    這樣的三種感覺,你有過麼?

    根據目前心理學屆的定義,既視感包括了我上面所述的三種類型,目前絕大部分人都只經歷過其中的一種或二種,只有極少數的人三種情況均經歷過。

    1. 某種場景好像在何時經歷過。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特點是感覺強烈,細節清晰,不僅僅是視覺,連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以及周圍的一切一切,都好像是過去某個時刻的copy.就如同過去某個事件A被你遺忘,然後突然想起來那樣,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你恢復了什麼記憶,因為這種場景一般很短,只有幾秒至幾十秒。

    2. 某種感覺好像在何時有過。

    這種感覺與場景經歷所不同的是,你所經歷的不再是場景或者環境或者動作,而是某種感覺,而無論這種感覺是愉悅還是鬱悶,都會有一種“久別”這種感覺的經歷,所以帶給你的首先是驚訝,然後才是這種感覺所能帶給你的影響。

    3. 某個地方好像在何時去過。

    這種感覺的經歷者是最少的,具體表現為一個人到達某個陌生的從未去過的地方時,感覺周圍的環境卻是如此熟悉,對周圍的細節瞭如指掌,彷彿生活在這個環境中很長時間。

    So, the question is,Where is the déjà vu come from?有一點可以首先確定,那就是,當你覺得某個事情發生之前,大腦裡面已經有了這個事件的相關記錄,無論它是不是確實發生過,並且發生在你自己身上。這就好像你複製一個同名檔案到一個資料夾目錄下,系統會提示你這個檔案已經存在,是否覆蓋一樣,無論這個檔案是你以前自己建立的或者是來源於其他途徑,它確實存在於你的大腦硬碟之上了。

    好了,這樣一來形成既視感的條件就有了:第一步,透過各種感覺器官,攝取外界資訊,將其輸入電腦;第二步,大腦在記憶庫裡搜尋這些資訊,如果記憶庫裡面有這些資訊,那麼新來的資訊就會被定義為“似曾相識”,所以,既視感並非錯覺或者幻覺,它確實是你記憶庫裡面應該存在的東西。

    那麼,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或者說主觀上認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些事情,記憶庫裡面就不應該有這些的,對吧?那為什麼又會有既視感的存在呢?

    一,夢境的碎片

    很多人感覺到,他們的既視感有點像是以前某個夢境的碎片,尤其是一個人第一次產生既視感這種感覺時,和做夢的感覺非常的相似,就好像回憶起以前一個時間久遠被遺忘的夢,這樣的解釋也許有一點點道理,但是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那就是,為什麼我們以前會做一個與未來場景有關的夢呢?很多的細節都被一一重現,如此吻合的夢,是無法用機率來解釋的,而且夢重複的一般是你經歷過的場景,他不能夠預示未來,你也不會夢見你從未見過的素材,事實上,你從來沒有做過也不可能做過這樣的夢。

    二,宗教,超自然的神諭

    所謂神諭,可以說就是這樣一種既視感,透過一些超自然地力量,把“未來的記憶資料”灌輸到大腦中,而所謂先知的人,就是可以自由呼叫這些資料的人,並非是先知經歷了未來,而是未來的資料如同在大腦中放電影一樣,好像讓人經歷了未來。

    三,最著調的解釋:大腦傳輸延遲

    根據腦神經專家做出的“傳輸延遲論”,是解釋既視感的主要理論,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這個理論的主要內容是:把資訊放入大腦的不是別人也不是什麼超自然力量,而是我們自己,因為你的既視感所感受到的事件,很可能就發生在0.1秒以前。

    從大腦結構來看,位於大腦左半球的顳葉部是一個資料彙總中心,它會排列我們獲得資訊的時間順序,當某個器官(如眼睛)攝取到資訊後,資訊透過兩條神經線路傳送到顳葉部。其中一條為直達路線,另外一條要經過右腦,雖然負責傳播這些資訊的神經脈衝速度並不算太快(最多也就是120m/s),但因為我們的腦袋也就幾十個釐米,所以在這麼短的路程中,兩條線路的訊號會幾乎在同時到達—這是正常情況。但在某些特殊的時候,比方說你沒吃早飯,沒睡午覺,通宵熬夜,等等導致注意力分散,精神高度疲憊,大腦處於混亂的情況下,繞經右腦的那條線路就發生了遲滯,在這小小的傳輸誤差中,直線傳播的訊號已經到達顳葉部,並且被大腦處理整合放入了記憶庫,這是,途徑右腦的訊號到達了,因此就會被認為是發生過了的事情,從而產生了既視感。

    四,心理學家的解釋

    和腦神經專家的觀點一致,心裡學家也認為大腦記憶庫裡面的資訊來自於我們本人,不過他們不認為是神經傳輸造成的,只是你無意識間接受了某些資訊,但自己實際上並不知情。就如同你去朋友家做客,你忽略了朋友家牆上的一副油畫,簡單的說,主觀上你不認為你看到過這幅畫,但是實際上這幅畫的資訊已經被你的記憶庫所記錄,當你再次注意到這幅畫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告訴你,你已經看過這幅畫了,所以,既視感產生了。

    五,物理學的多元宇宙,時間旅行

    多元宇宙是最普遍的物理學說法,在這種理論中,你透過某種方式躍遷到了你所不曾經歷過某個事件A一個宇宙B當中,但是你任然帶著宇宙A的經歷,當時間A發生在宇宙B中,你就會有關於這個事件A的記憶,於是,既視感又產生了。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你拼命地想找到某樣東西,並且這樣東西在你的記憶中確實存在於一個確定的地方,但它就是不見蹤影,你七上八下,翻箱倒櫃以後卻發現這個東西老老實實地呆在那個確定的地方,物理學家們把這個叫做物品的短暫地進入了別的時空,同樣的,既視感的產生就是人進入了不同的多元宇宙而已。

    六,結語

    對於既視感,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未視感”(jamais vu,法語,未曾相識),松鼠會前一陣子的文章“字為什麼變的陌生了”就是未視感的一個經典例子,未視感其實也從反面證實了“傳輸延遲論”的科學性,其實二者的本質是一樣的,既視感就是檔案放錯了地方,而未視感則是檔案被暫時刪除無法找到了。所以,對於既視感最為科學的解釋,還是“傳輸延遲論”最為恰當。

    本文參考了印象2008.05上Bigfrank的似曾相識,感謝原作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雪豹》這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