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海沒有十里海

    李世民的確是個成就很高的皇帝,但如果是說文治武功歷史第一,實在不敢苟同。

    我一直覺得唐朝,尤其是李世民時期的史官是極其沒有出息的,李世民期間確實做出了很大的功績,但上升到千古一帝的標準上,還是有點過(康熙自封千古一帝在我看來也是極其不要臉的,我對清朝是帶有偏見的。),隋朝與唐朝的更迭,並沒有多達幾十年的混戰,在中國歷史朝代的更迭中已經算是比較快的,民傷也不至於說損傷國之根本,隋文帝也是個精明的皇帝,同樣是也結束了數年的混戰才開創的朝代,但是比較一下隋朝和唐朝李世民期間的人口,國庫,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這些最基本的比拼中,李世民治下的唐朝,甚至不如隋煬帝時期的隋朝。

    武功方面也不用說了,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說得好聽是和親,但是無數的史書也說得很明白,唐朝當時也是被打怕了而不是能夠震懾住對方的存在,文成公主確實是李世民的愛女,不到迫不得已李世民會把她遠嫁新疆。

    唐朝本身就是一個愛粉飾太平的朝代。開花繁榮,文治確實可能達到歷史巔峰的一個層次,但要說文治武功歷史第一這個層次,至少朱元璋,趙匡胤和劉徹留下來的東西要比李世民更加強大

  • 2 # 95278110

    李世民被歷史學家定性為千古明君,若論文治武功勝過的有很多位,就以立功來說,始皇帝,漢高,漢武,光武,隋文,周武,唐高祖,明太祖,孫中山等都高於他,文治超過的就更多了,但無論怎麼說李世民在中國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治國理念,納諫用人,立功立是都可圈可點,是歷代帝王的學習榜樣。

  • 3 # 零下十度買了地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文治武功”這四字的標準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

    以“武功”為例,如果我用“皇帝在任期間獲得領土最多”為標準,中國歷史武功第一人,是乾隆。他獲得領土包括今天的新疆全境,青海西藏雲南的一部分,三分之一的蒙古,俄羅斯/中亞/緬甸/越南的一部分,領土面積至少超過350萬平方公里。這個資料,中國歷史無人能比。

    那麼,乾隆就是“文治武功”第一人?肯定不進前三甲吧。兩個千古一帝,一個始帝,一箇中國對外擴張第一人,一個入選美國評影響世界歷史500人的皇帝,中國歷史上起碼還有5個皇帝跟乾隆一個level甚至更好。

    所以什麼“文治武功”第一人,先說清標準再評!

  • 4 # 虎頭山看客

    秦始皇嬴政,隋煬帝楊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功大過後人評說。

    秦始皇對內統一六國,築長城抵禦外族入侵中原。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完成政治文化經濟的大一統,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能延續發展至今的基礎。對比現在的歐洲就知道秦始皇多麼的偉大。

    隋煬帝掃平南陳,徵吐谷渾。開通大運河促進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融合,大運河到清朝還在發揮著重要作用。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舉措,使寒門士子可以透過科舉制度入朝為官,現在仍在沿用這一制度。

  • 5 # 致遠東方

    武功:打下大唐3/5江山,完成大一統,打高麗滅突厥對外版圖擴充套件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西域、中亞、東南亞、東北亞,被外族尊天可汗。

    文治:開創貞觀之治,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奠定大唐近300年基業,建立天可汗體系,華夏族開始大融合,奠定大東亞中華文化圈!

  • 6 # 週週說古今

    誰是最了不起的千古一帝?我說是宋太祖趙匡胤,你同意嗎?

    什麼是千古一帝?這個標準很難界定,文治武功還是情懷操守?作為一代英主,功在當代還是功不必在我?這麼多評價指標,我想應該綜合考慮才能公正客觀。縱觀各路指標,我看好趙匡胤!

    首先說文治。宋朝不是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但卻是公認的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宋王朝繼承的是中晚唐、五代以來禍亂相尋的爛攤子,國土面積比歷代中原王朝要少,但宋朝卻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唐朝極盛時人口約為七八千萬,宋朝則一度達到了驚人的一億。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無他——太祖趙匡胤開啟了史上少有的文治盛世!趙匡胤是資深武夫出身,他對五代十國以來軍人治國軍人亂政的弊病十分清楚。在其稱帝之初就在思考怎麼去除這一禍亂根源。加之他本人就是透過兵變才登上皇位的,所以趙匡胤深知如果武將的權力過於集中的危害。所以他採取了“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將許多手握重權的大臣手中的權力收了回來。還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權力都削弱了。將原本在朝堂上的宰相的椅子收走了,讓宰相從此都只能站著彙報事情。而且他還覺得文以治國,武以興邦,所以實行了“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覺得文官比起武官來說更加重要,所以重點都是以文治國,讓宋代成為了文人的天堂。

    再說武功。宋太祖趙匡胤的武功從絕對量上來說的確難以比擬漢武帝、唐太宗、元世祖這樣的大神。但歷史總應該在其客觀背景下進行評價才談得上公正。不同於以上各位,趙匡胤面臨的是唐滅以來近七十年的天下大亂,各路地方政權群雄並起不說,北面還有一個佔據燕雲十六州的契丹,生存環境可謂是最險惡。這樣的條件下,要求趙匡胤取得漢武唐宗一樣的版圖不公平。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的另一突出功績就是削弱蕃鎮。宋太祖以比較順利的解決遺留有兩三百年的蕃鎮問題,並且採取了長效措施從制度上解決蕃鎮的長期威脅。一是以新代宿。逐步把資深節度使召回,換以資歷較淺的新人,很像今天的輪崗制度。比如開寶二年,他做皇帝十年了,一下子就了了五個節度使,然後把他們叫到開封來,崇以朝中虛銜。這招其實並不新鮮,唐末許多皇帝都設法這麼做,只是威望不足往往弄巧成拙。趙匡胤憑藉在軍中的地位,恩威並施做到了。而是削減節度使的節制權,又稱大節度領支郡。唐天寶年往後的近200年來,大節度使是可以節制地方的,也就是集政軍權力於一身,因而造成尾大不掉,擁兵自重的蕃鎮亂局。到了宋太祖這裡,他逐步收攏節度使的節制權,大節度使只能節制鎮所大郡,其餘小郡都收歸中央管理。三是明晰財權。除了官員俸祿,辦公經費以外,軍費朝廷專門派人來另管。而軍使另外的地方財富,中央又設立了各路轉運使來掌管。那麼逐漸的,又讓轉運使對以前蕃鎮所領各州,實行監察。就這樣朝廷在各種各樣的措施中,各藩鎮的權力被削弱殆盡,在財力上也加以限制。

    除上述外,宋太祖又以寬厚的胸懷、完美的人格和所施的善政,使其廣為後世所傳頌。宋史載趙匡胤還曾在石碑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史稱“誓碑遺訓”,規定宋朝歷任皇帝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相傳這份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後來金朝打敗宋朝,佔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檔案的存在。遺訓記載的內容如下:

    1. 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2. 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3. 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值得肯定的是,宋朝的歷代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個誓碑遺訓。

    而這項制度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首創者趙匡胤本人溫厚的個性和大宋的“善政”方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里怎麼樣識別隊友是人機的?人機就會搶物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