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閃擊波蘭前,希特勒對波蘭的最後通牒,但澤或者戰爭。波蘭被英法保障獨立,對波蘭開戰等於像世界開戰。
6
回覆列表
  • 1 # 故紙書蟲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但澤就像是波蘭和德國的耶路撒冷。

    波蘭和德國兩大民族從1308年開始就展開了長達六百多年的但澤爭奪戰。

    從1308年德意志的條頓騎士團開始染指但澤地區,到一戰結束為止。

    但澤雖然被國際定義為自由城市,但是在外交等領域深受波蘭牽制。

    可波蘭名義上雖然得到但澤,但是因為但澤地區絕大多數都是德意志人民的緣故,波蘭也無法控制但澤。

    關於但澤地區的矛盾不斷激化,波蘭和德國都不願意放棄但澤。

    因為對兩國來說,但澤都至關重要。

    對波蘭來說,但澤是最好的出海口,沒了但澤,波蘭將徹底成為一個被列強環繞的內陸國家。那麼它的國際形勢可以參考現在的蒙古國。

    對於德意志來說,但澤的意義就更大了。

    首先,但澤是德意志民族的恥辱,希特勒為了鼓動民族主義熱情,一定要拿回但澤!

    其次,失去了但澤和“波蘭走廊”地區,德國領土將被分成不相連線的兩塊,連線德國大部分領土與東普魯士之間的咽喉被“掐斷”,位於“波蘭走廊”和但澤自由市之東的東普魯士成為一片孤島。

    飛地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是很可怕的。

    第三,德國需要開戰理由。

    對希特勒來說,拿回但澤地區,是偉大德意志帝國刻不容緩的事情。

    英法兩國拒絕,剛好是開戰理由。

    無論是為了民族情緒,還是戰略地位,還是為了開戰需要,但澤地區都是最好的藉口。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不惜與全世界開戰,也一定要得到但澤呢?因為但澤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

    但澤自由市是德意志的恥辱。話說波蘭走廊是德國在1919年根據凡爾賽公約割讓予波蘭的一塊細長邊境,這條走廊也叫“但澤走廊”。一戰後,德國戰敗,波蘭復國。根據《凡爾賽公約》,把原屬德國邊境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賤西岸劃出一條寬約80公里的地帶,稱為“波蘭走廊”,作為波蘭出波羅的海的通路,並把河口附近的格但斯克港,劃為“但澤自由市”,歸國際共管,使德國的疆土分紅兩個不連線部分。

    所以希特勒為什麼要吃掉但澤,原因很簡單啦其一,但澤是德國的恥辱

    希特勒上臺的最大承諾就是振興德國,然而一戰過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無論是經濟,軍事還是百姓的認同度都很不高,希特勒迫切需要用一件大事情去激勵德國百姓,使他們有戰鬥的熱情,收回但澤就是希特勒給德國打起的第一招

    其二,但澤是德國統一所必須的地方

    上面已經說到,但澤這個地方是英法為了削弱德國所設立,她的目的就是要隔開東西普魯士,使得德國囿於東歐,難以再次強大,為了發動二戰,希特勒必須收回但澤,而且當時民族復興活動興盛,德國以完成祖國統一為藉口收回但澤,也算師出有名,英法的抵抗也會小一些。

  • 3 # 袁載譽

    德國為了它,跟波蘭鬥了600年,甚至不惜打響二戰,與全世界開戰

    一戰後,德國民族主義分子,指責戰後秩序《凡爾賽條約》、以及不滿英國、法國之時,1個叫但澤的地名往往會被反覆的提及,作為德國受到其他國家欺壓的明證之一。

    在當時的德國民族主義眼中,英國、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再次變的強大,以給予波蘭人出海口為藉口,搞出了一個以但澤為主體之一的波蘭走廊,將德國版圖東普魯士,完全跟柏林為中心的德國本土隔絕開來。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但澤本身就不是屬於德國,而一戰後這樣對該地的爭議,在歷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了,它是德國德意志民族和波蘭斯拉夫民族對峙的符號,那邊強盛,那邊就能將其據為所有。

    但澤位於今天的波蘭北部,因為地形是大面積開闊的平原有著天然的港灣,加之作為維斯瓦河入海口,可以很好的跟歐洲大陸內部建立溝通,於是但澤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商業發達的港口城市。

    目前主流的考古學觀點,認定但澤約是在980年前後,由波蘭國王梅什科一世創立,作為斯拉夫人聚散地,政治上歸屬於波美拉尼亞公爵管轄,在1308年前後,當地居民一度達到了10000人以上,成為歐洲遠近聞名的城市,而此時它的名字還是波蘭名字格但斯克。

    直到1308年條頓騎士團的到來,條頓騎士團在教皇“承認騎士團對他們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權,同時要求他們將當地原住民基督教化。”的擔保下,自13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征服波蘭沿海地方的普魯士原住部落。

    1308年11月13日條頓騎士團沒能經受波蘭城市繁華的“誘惑”,襲擊了非普魯士原住部落,波蘭版圖內的格但斯克。並在那裡製造了大屠殺,將那些不順從騎士團的人統統殺害,而這直接結果,造成格但斯克的波蘭人急劇減少。

    而波蘭人並沒有打算就這樣輕易放棄,波蘭為了奪回格但斯克代表的波美拉尼亞,征戰了數十年。直到1343年,實在是疲倦了,波蘭和騎士團達成了一個雙贏和約,即波蘭不再要回土地,但是騎士團必須承認自己的土地,是來自波蘭國王的“恩賜”,表面上間接向波蘭“臣服”,讓波蘭有個面子下臺。

    隨著騎士團在當地紮根,騎士團代表的日耳曼民族,得以大量的湧入,填補了因為騎士團殺戮而減少的當地局面,漸漸的格但斯克變成了日耳曼人口中的“但澤”。

    1466年波蘭曾藉著騎士團衰落,將“但澤”重新收復,但是當18世紀末,騎士團的後繼者普魯士,逐步崛起成歐洲強國。1793年“但澤”來到了普魯士手中,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了德意志帝國。

    直到一戰結束後,“但澤”才回到波蘭手中,不過這時都不是完全回到波蘭,“但澤”根據一戰戰後的國際協定,是屬於半獨立的自由市,波蘭對其沒有絕對主權,但有一定的管轄權。

    而此時但澤的人口,對於波蘭在當地行使權力,一點都不友好,不完全統計,1923年超過95%的人口為德意志人,而波蘭人的比重只有3%。當地的德華人,反波蘭的情緒強,訴求回到德國。

    正是因為這個情緒,德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將收復“但澤”作為了自己的宣傳口號,把“但澤”塑造成為德國復興的符號之一。1939年3月15日德國政府,公開要求波蘭歸還“但澤”,遭到波蘭拒絕。德國為此開始磨刀霍霍向“但澤”,試圖以此逼迫波蘭放手。

    出乎當時德國意料的是,波蘭的盟友,當時國際秩序的掌舵人英國、法國在7月30日,公開警告德國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將導致一場戰爭。但是此時的德國,並未被嚇到收手。

    選擇在1939年9月1日發動對波蘭的全面進攻,波蘭不但失去了“但澤”,還陷入“亡國”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以此為開端,所以很多歷史愛好者直言“德國為了但澤不惜與全世界開戰”。

    二戰結束後,波蘭基本收復包括“但澤”在內的戰前國土。而這一次,波蘭為了不重蹈覆轍,在蘇聯人的幫助下,驅逐了當地絕大多數日耳曼人,然後移民入波蘭人,將但澤變成了波蘭人的城市,時間是在1946年前後。

    從條頓騎士團在1308年佔領“但澤”,到波蘭人民共和國於1946年將其納入版圖,波蘭、德國為了“但澤”爭鬥了638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法的禁書目錄》上條當麻的手為什麼砍了還會再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