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一週半了,跟家人分享吃的,或者讓她跟小朋友分享玩具,她都樂意給,可是如果是自己喜歡的正在玩的玩具別的小朋友過來搶,她也會給,偶爾會類似象徵性的跟人奪一下,奪不過來也就算了,最近有個比她大倆月的寶寶,特霸道,總跟別人搶東西,自己的東西也霸著,那小寶的奶奶就讓我婆婆兇她孫女,我婆婆就真兇了她,是有所收斂,但我總覺得這種方式對於兩個孩子都不好,但我也怕我家寶會不會太軟弱了,擔心她將來受欺負,躲也躲不掉,那孩子見到我家寶就跟著,我比較擔心的是她太容易分享了,有時自己拿著或者正在玩的玩具別人搶走了她也不怎麼跟人爭回來,這樣會不會太軟弱?我擔心將來她受欺負。
4
回覆列表
  • 1 # 小遊媽媽育兒經

    親愛的寶媽,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看法。

    一週歲的孩子,熱衷於分享,對此,父母可以不用太過著急。因為當前他的分享,更多是一種模仿,一種互動和遊戲。可能在家中,父母經常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或者誇獎了孩子這樣的行為,所以孩子願意這麼去做。

    這個跟孩子東西被搶不知道護的行為以及未來是否被欺負兩者之間,不能直接劃上等號。

    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的物權觀。

    孩子的分享行為建立在自身物權的基礎上。換句話說,孩子先明確了“這是我的東西”的概念,才逐漸懂得“與人分享”。孩子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力,才會懂得尊重別人的物品,並學會與人分享。

    可能對此,媽媽是持否定觀點的,因為你提到有個比她大兩個月的寶寶,就特別霸道,總搶別人的東西。

    這個其實是寶寶物權意識的萌芽。一開始有物權意識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過程:凡是看到的、想要的、拿到手的,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要做有意識的引導,如兩個孩子因為爭搶東西而發生矛盾,不妨跟孩子說,“好朋友不搶,我們來一起玩。”或者引導孩子拿東西交換,或者引導孩子輪流玩,還需要教給孩子詢問對方意見:“我能跟你一起玩嗎?”“我們一人玩兩分鐘吧。”

    旨在引導孩子,看到這是“某某的東西”,我們需要尊重對方,徵得對方同意,並達成合作和分享。

    這個過程,大人的引導和態度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東西被搶,她很委屈,想要父母給自己維權,那麼父母不妨站出來,為孩子爭取她的東西,告訴搶東西的孩子:“這是某某的玩具,我們要要回玩具了。”當然,再可進一步引導孩子,如果要一起玩,可以怎麼做。

  • 2 # 冬日看雪

    很好的寶貝兒,說明寶寶太懂事了,已經知道把玩具和別人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不會有大人的這些想法的,不要告訴她這是吃虧的,讓孩子遵從她自己的內心的做法。

    對於小朋友欺負你的寶寶,家長可以與小朋友交流和溝通,查明原因,千萬不要打罵小朋友,同時也要與小朋友的家長溝通,雙管齊下,來規範孩子的良好行為,處理正確,寶寶受欺負的現象一定會消失。

    希望寶寶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3 # 媽媽手很大

    這主要取決於寶寶的態度。

    如果寶寶表現很開心的話,那就不要干預!

    對於寶Bora說,分享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而不是被欺負了。

  • 4 # 山人的生活感悟

    寶寶過於熱衷於分享,別人搶了他喜歡的東西他也不反抗,這樣以後會不會容易受欺負?

    我覺得有這種想法的人一般都是寶寶的媽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深有體會和感觸。我家寶寶這麼大的時候,對自己的東西也是隻知道給與,不懂得保護。

    孩子才一歲多兩歲不到呀。他能懂得什麼叫“熱衷於分享”,什麼叫“反抗”?什麼叫“欺負”嗎?這些概念都是做父母的強加給他的呀,並且一般是當媽媽的才有這種想法。

    我的孩子懂得要保護自己的東西,是到了三歲多快四歲時候。孩子的媽媽也是經常念,教他如何保護自己的東西,象題主一樣的心情,總擔心孩子長大會不會受欺負?

    我估計做爸爸的都是如我一樣有另外一種想法: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孩子只有先反覆確認了自我意識之後,慢慢的開始分出哪是自己的東西哪是別人的東西。再稍大一點,才能就懂得在分享中也要保護自己的東西。

    孩子的發育有先有後,有的孩子懂事早,有的孩子懂事晚。我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父母的不必過於糾結一些孩子的成長體驗,有句老話叫“樹大自然直”嘛,孩子真有不會的你也教不會,該懂的到時自然會懂!

  • 5 # 紫蝶5488

    喜歡分享是好事,只要寶寶快樂就行。

    愛分享的寶寶,小朋友也都喜歡和他玩,。

    而且寶寶才周半,過了兩週歲,你再看看他會不會愛和別人分享。

    寶寶越大越小氣,這是我的個人經驗。

  • 6 # 靜待花開抒流年

    寶寶還小,物權意識還很模糊,別人搶他東西不反抗應該是無意識的,說白了他沒當回事。現在的家長對寶寶一般很寵愛,玩具比較多,別人拿走了他還有另外的玩具可以玩,另外別的孩子走的時候玩具還是自己的,他不怕失去。等他長大一點,物權意識重了,或者有特別鍾愛的東西就不會這樣了。寶寶玩的開心最好

  • 7 # 虎妞55516253

    寶寶還太小,不懂得什麼是自己真正該珍惜的,或者說玩具他都不太在意,所以不存在受不受欺負之說,等他慢慢長大,他才會體會到什麼能分享,什麼不能分享。現階段不要急於引導,讓寶寶徒增煩惱。

  • 8 # 一慢二看

    看了樓主的描述,就像看到我家兒子小時候一樣,那個時候,兒子姥姥著急,怕兒子長大受欺負,但兒子現在快13歲,是個中學生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兒子受同學的歡迎程度是越來越高,幼兒園偶爾會有同學搶他東西,但他一般也不太計較,不會和我們抱怨,哭訴。小學基本沒有聽孩子說被欺負,當然鉛筆呀,橡皮呀、尺子啥的丟的次數也比較多,兒子在班裡人緣很不錯,有好幾個要好的小哥們。上中學的兒子更是享受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在和不熟悉的孩子玩的時候,兒子也屬於被很快接納的。

    我覺得之所以這樣,是兒子比較大氣,而且心地善良,孩子們自由第六感覺,他們天效能區分好壞。而且我一直堅信吃小虧是福,讓孩子佔眼前的便宜,不如在更大更廣闊的方面有收穫。

    樓下有網友說孩子還沒有建立物權感,這個有道理,但物權感這個事情,有時候不是大人刻意教出來的,而是因為大人自己的一些做法讓孩子形成對東西是否看重。我家兒子還有個妹妹,妹妹小時候對自己東西的守護和哥哥一比就成了“小氣鬼”,記得帶才1歲2個月女兒在樓下玩,她騎著小滑車,然後放下小滑車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我和其他家長在旁邊一邊看著一邊聊天,然後發現妹妹突然跑向自己小滑車,並一屁股坐上去,我還奇怪呢,一會兒看另外一個小朋友跑過來,一臉的失望看著女兒的小滑車。這個時候我不會和妹妹說,“你把車讓出來,讓其他小朋友玩。”因為現在這個時候確實是孩子在發展物權感的時候,能明白這是她自己東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妹妹長大丟東西的機率則很小。

    就我家而言,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教育方法,為什麼孩子一個手鬆,一個手緊呢,反思後覺得因為老大的時候,作為新手父母,主動提供了他各種想要的東西,他個人對東西沒有欲求。到女兒,我們做父母也成熟了,東西都有,不再買不必要的東西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女兒出生就面臨一個稍大點的小孩,比較有危機意識吧。

    當然,孩子大方,善良,如果真碰到惡意欺負孩子的人,做父母的一定要堅決保護孩子,幼兒園放學的時候,可以問問孩子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從中甄別,如果真有孩子被惡意欺負,讓孩子勇敢的站出來和欺負人的孩子說,不喜歡這樣,並告訴如果對方不聽,爸爸媽媽會支援並幫助他解決。總之,讓孩子堅信,自己解決不了的,有爸爸媽媽在背後做堅強的後盾,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 9 # 胡周愛生活

    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他會有辦法的。

    前提是,家長能夠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內心。這事發生後,問問孩子什麼感覺,希望把玩具給別人嗎?如果不喜歡,你希望怎麼做,希望對方怎麼做?如果下次還有人這樣做,你想怎麼做?一步步引導,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期待,他的辦法也就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憨豆先生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