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溫經典2019
-
2 # 一隻神奇的鳥
1。世界使用白銀的歷史人類使用白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7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商人們開始用白銀作為交換形式。後來,其他先民開始認識到白銀作為交易金的內在價值。
古希臘人鑄造了德拉馬克(drachma)銀幣,含銀量為1/8盎司。在羅馬,基本的錢幣為迪納裡厄斯(denarius)銀幣,重1/7盎司。 英國的先令貨幣最初也是表示一定數量的白銀。
如今,全球數百萬人認識到白銀的內在價值,並普遍將白銀作為買的起的投資。在美國,個人退休金賬戶的參與者將其投資組合的一部分投資於純度等於或超過99。9%的銀幣和銀條。2。白銀在中國的發展歷史白銀,在歷史上曾經與黃金一樣,作為世界很多國家的法定貨幣(貨幣原料),具有金融儲備職能,也曾為國際間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國先民對白銀的人認識和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白銀很早就被製作成工藝品和貨幣。中國古代把白銀用作貨幣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後的事。到了元代,銀本位制得到進一步強化,政府把白銀作為一種重要貨幣,銀錠‘元寶”出現。
到明清,銀本位制不斷鞏固加強,銀幣在明朝成為正式貨幣,元寶、碎銀和銀元成為清朝法定貨幣,白銀在明清王朝的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一直到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宣佈發行法幣、取消銀本位,白銀作為貨幣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銀元在民間一直流通到1949年。
明朝:明代初期,由於禁止商人及金銀銅錫出海,國內使用銅錢,禁止私鑄極嚴,對銀礦並不重視。永樂晚年,銳意通四夷,奉使使用中貴宦官,出始西洋有鄭和、景弘,西域有李達,是北有海童,西番有侯顯。 朝廷為了應付開支,開始重視開採銀礦。
先後遣官開採陝西、福建等地的礦產,設立葛容溪銀場局,雲南大理銀冶。宣德以後,金銀開採時停時續,民採、官採及所謂“奸民”私採,不斷髮生糾紛,政府軍與“盜礦者’常發生武力戰鬥。各銀場有朝廷派駐的官員督辦稅課。
此後,採銀潮開始開始,其高峰在嘉靖萬曆年間。 明代至嘉靖時,銀兩已成為全國流通貨幣,價值大的交易均用銀計價,民間也普遍使用白銀。嘉靖、萬曆年間,河南、雲南、山東四川等地開始開採銀礦。
直至明末,各地私礦徒結聚甚多,與農民起義軍匯成歷史大洪流。清朝:清代貨幣制度基本沿襲明代,使用銅錢和銀兩,短時期區域性使用過戶部和大清寶鈔。 一般大額交易使用銀,小額及零星交易使用銅錢。
因社會經濟的發展,使用白銀更為普遍,白銀的低位顯得更加重要。清中期以後,市場上通行使用白銀鑄幣,向外國購買機器鑄造銀元,與當時流行的西班牙、墨西哥銀元雞其他外國銀洋,以及新鑄的同源並行流通。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幣流通日廣,各種舊銀元並沒有完全退出市場流通,通商貿易仍以銀兩為標準,銀元要摺合成銀兩算。
然而,銀本位制的確立也有一定的不足。由於大量的白銀北用作幣材,原本白銀產量不豐的中國更顯出白銀短缺,白銀不得不依賴進口,因此,世界銀市的波動直接影響到中國貨幣幣值的穩定,進而影響到中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
3 # 口水雜談
白銀作為貨幣普遍流通是在東漢時期,文獻中常有用銀賞賜功臣的事例,還有些臣子用銀賄賂當權得勢的太監以達到升遷的目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魏晉時期,連年征戰與政局的不穩定影響了黃金的開採,黃金的使用在此曾一度衰落。 唐代的繁榮昌盛使金銀幣走出低谷,蓬勃發展起來。特別是銀幣在民間也開始使用,並逐漸成為通貨,長達千年之久。到了宋代,銀的貨幣職能更加穩固,物品的價格基本都用銀來表示。但銀幣正式成為法定貨幣是在明代中葉,這主要是受了流入中國的西方銀幣的影響。明朝政府確立了銀兩制度,各地官府將稅收、徭役等都摺合成銀兩收取,官員的俸祿和國家的開支也用銀兩支付,銀與錢並行流通。與此同時,黃金在流通領域逐漸減少,更多地作為裝飾品和地位的象徵。 清初康、雍、乾三朝的貨幣體制基本沿用了明代的銀、錢並行制度,沒有大的調整,只是由於銀幣的形態有所改變而引起了諸如鑑定、兌換等方面的問題。乾、嘉兩朝以後,歐洲的貨幣與金融體制進入了中國,銀圓貨幣大力衝擊了舊式銀兩的使用。舊式銀幣勢必要被新式的銀圓所取代。1933年,民國政府下令實施“廢兩改圓”的政策,使用了千年的銀兩制度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銀是人類最早發現和開採利用的金屬元素之一。約在5000~6000年以前的遠古時代,人類就已經認識自然銀,並且採集它。在16世紀以前,世界銀礦的採冶中心居地中海和亞洲地區,最大的銀礦在希臘、西班牙、德國和中國,當時年均產銀不足200t。到了中世紀以後,美洲和大洋洲相繼被人們開發,從此世界採銀業的重心,逐漸轉到秘魯、墨西哥、玻利維亞,繼而發展到美國、智利、加拿大和澳洲,至今這些國家仍是世界上主要產銀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和開採利用銀礦最早的國家之一,據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中出土的耳環、鼻環等銀質飾品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認識銀礦,並且採集、提煉白銀,加工製作飾物。進入春秋時期,全國詳知“銀之山”10處。在戰國至漢代的墓葬中,見有銀項圈、銀器、銀針等隨葬品,這充分說明,戰國至漢代,不僅能採冶銀礦石,而且加工製作銀器的工藝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到了唐代,據記載,當時全國“有銀”地點共35處,民間採銀頗盛。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白銀的年收入量達10萬餘兩。宋元是中國古代銀礦業繼續發展時期,元豐年間,銀礦場分佈於68個州(京、府、軍),元豐元年銀的總收入量達21萬餘兩。銀在元代是作為一種主要貨幣,至元31年(公元1294年),除京師外各路交鈔庫所存“鈔母”白銀總數約100萬兩。但是到了明、清和民國時期,銀礦業的發展曾一度停滯不前,年產銀量僅徘徊在2~6t之間。
白銀作為貨幣的流通是在東漢,在這之前並不作為貨幣普遍流通,就像如今的珠寶,雖然之前,可也不能直接當錢去花 。
回覆列表
銀子從秦朝開始流通,明朝完成銀本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將紛繁複雜的仿形貨幣,統一為黃金和半兩方孔圓錢。
在這一階段白銀開始鑄幣並得到了較大推廣,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早採用銀質的國家。
但由於中國不是白銀的生產國,白銀的產量很小,根本無法滿足流通所需要的數量。
到明代時,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原先的銅錢貨幣運輸不便,無法適應大批次的流通,必須有一種更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替代。
而當時由於中國在於西方的多年貿易往來中一直處於巨大的貿易順差,西方使用白銀作為貨幣支付,使中國的白銀儲量大量增加,最終使白銀成為普遍流通貨幣。
白銀作為貨幣普遍流通是在明朝中後期。
中國自漢代開始製造銀器,但作為流通貨幣使用由唐朝開始,在元朝時流行元寶,明朝是因為和西班牙。葡萄牙貿易,銀幣大量流通,亦使中國成為使用銀本位的國家。
在中國貨幣史上,白銀自唐朝已逐漸成為貨幣金屬,唐朝白銀已貨幣化,中國真正成為用銀之國,雖然也通行銅錢和紙幣,明朝完成銀本位。
明朝政府確立了銀兩制度,各地官府將稅收,徭役都摺合成銀兩收取,官員的俸祿和國家的開支也用銀兩支付,銀與錢並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