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觀察
-
2 # 紀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勝國的法蘭西,見證了“新形勢”的作戰方式——裝甲坦克,但是,很多“老人”依然認定,陣地戰還是世界戰爭的主流(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同時,這些“老人”又制定了一系列關於陣地戰的作戰預案,史上著名的“瑪奇諾防線”就是那個時期所建成的。
然而,法國的軍事專家,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對“陣地戰”的說法卻持有否定的意見。戴高樂認為,法蘭西屬於大陸國家,不具有地利優勢,在未來的戰爭中缺乏天然的屏障,在面對重兵時會很被動,所以,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但是,就當時法國的國情來看,戴髙樂客觀判斷,法國在於人口上,與歐洲別國相比,依然不佔據優勢。所以,要解決這個難題,就必須把“功夫”下在提升武器裝備與科學作戰上的優勢。戴高樂主張建立素質高,數量少,可以快速突擊的部隊。(難道是特種部隊)
戴高樂將軍曾經向那些“大佬”提議過他的“軍事思想”,但是,沒有人把他當回事,更沒有人同意他的意見。戴高樂將軍已經意識到,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軍方採納自己的“提議”是絕對不可能的,隨後,戴高樂將軍寫了一篇名為《建立職業軍》的文章,並將其發表到政治雜誌上面。但是,事與願違,戴高樂將軍所發表的文章並未引起軍方的重視。戴高樂將軍依然沒有放棄,在此後,他又出版了一本專著《建立職業軍》,這本書的篇幅比較短,在當時的定價僅僅只有15法郎,但是卻從六個方面詮釋了,關於建立現代化機械兵團的重要性。
儘管這本書將各個方面都分析的很到位,甚至,還有人評價《建立職業軍》這本書可以和科勞塞維茲的《戰爭論》所媲美,但是,思想古板的法華人,依舊無人問津(小編想到了清末)。然而,本地不火,外地火!這本“鉅著”在德國引起了納粹高階軍官們的極大興趣,甚至有些狂熱。德國將軍古德里安在得到了這本“鉅著”後,如獲至寶。古德里安將軍把戴高樂的軍事思想以及自己的軍事思想結合了起來,建立了 二戰中著名的 裝甲師與讓人聞風喪膽坦克戰術——閃電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僅僅只是用10天左右的時間,就使得法國一分為二。在德軍佔領法國之後,古德里安將軍問到法華人關於《建立職業軍》時,“可愛的”法華人竟然一無所知。
德華人僅僅只是花費15法郎,買來了戴高樂所著的《建立職業軍》,就創造了強勁的裝甲連隊與閃電戰法,為德國“拿下”法國打下了基礎。也許就是因為有了這本“鉅著”,才會出現“德華人“拿下”法國,僅僅只用了15個法郎” 的說法。
-
3 # 紅色手電筒
說這種話的人恐怕是法華人,用來告慰一下自己在二戰中糟糕的表現,也算是一種阿Q精神吧。
15法郎是戴高樂將軍的<<建立職業軍隊>>的售價,這本書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法華人對於未來機械化戰爭的設想,書中提出未來的法軍應該建立一支規模小,但是機動性強的機械化軍隊,核心是一支由6個師組成的約10萬人的機械化軍隊,核心是坦克部隊,同時步兵炮兵工兵等兵種都實現了機械化,這支軍隊應該作為未來法軍的主要力量。
對於法軍來說,當時是正在構築馬奇諾防線,建立一支機械化軍隊是要改變整個法國陸軍的結構,牽動的人太多,況且戴高樂將軍是當時法國政治家雷諾的狂熱支持者,而法國軍人對於政治有些特殊的興趣,大家想想拿破崙就知道了,這樣一支由戴高樂指揮的,支援某一個政治家的軍隊意味著什麼,這個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是政治問題,還有就是經濟問題,當時法軍有40萬,德軍只有10萬,但是這10萬德軍花的軍費比40萬法軍還多,建立一支機械化部隊很費錢,所以法華人還是修地下工事吧,至少地下工事修完了可以用很長時間,這段時間就可以少花錢了。當然法軍內部的保守勢力也是一個原因。
戴高樂的這本書有一部分賣到了德國,後來看過這本書的法華人,在德軍閃擊西歐以後就發出來德國的勝利是用15法郎買下來的說法。這個其實有一點太抬高自己了。
在二十年休戰期間,各國的軍人對於未來戰爭的設想都有一些先驅者,其中英國的富勒和李德爾哈特最早,象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和德國古德里安,包括杜黑,米切爾也許還應該包括陳納德,對於一戰後期出現的飛機坦克都有了一些在當時看起來超前的看法,法國的代表就是戴高樂。
應該說在這個學術領域,理論和實際中取得成績最大的是蘇德兩國,德軍集中使用坦克併成立了坦克師,是大規模集中使用坦克的代表,蘇聯提出的大縱深戰役理論,則是又提出了用傘兵首先搶先佔領機械化部隊前方的要點這些做法,不過由於大清洗的影響,蘇聯的實踐活動就不如德國順利了,後來蘇聯人還說過,德軍的進攻方式是我們的大縱深理論的翻版,但是古德里安解決了如何指揮控制叢集坦克的問題,這個是蘇聯到蘇德戰爭爆發也沒有解決的。也是圖哈切夫斯基在他的各種文章中沒有提到過的。
對於未來戰爭可以提出各種設想,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設想透過實踐變為現實,也就是要進行軍隊改革,德國首先做到了這一點,所以在二戰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來在總結歷史教訓的時候,各國得出的結論就是,對於軍事領域的新的變化一定要及時的跟進,否則就會在未來的戰爭中一敗塗地。
回覆列表
在英國和美國的幫助下,付出慘重代價後,法國在一戰中擊敗德國,一雪普法戰爭之恥,跟大多數國家一樣,法國軍隊高層沉浸在勝利喜悅中,對一戰中的若干重大問題視而不見,認為以後的戰爭形態依然會是一戰這樣的陣地戰,法國憑藉堅固的堡壘以及盟友的支援,在下一次戰爭中依然會戰勝德華人。
當未解散的德國軍官團靜靜反思自己在一戰中經驗教訓的時候,法國軍隊內部也有人在做著同樣的事,不過,相比自己的德國同行,法國軍隊的整體保守氣氛讓他顯得更加另類,這就是戴高樂,戴高樂在1934年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建立職業軍》,200頁,15法郎,論述了建立機械化軍團的重要性。
據稱當年的德國裝甲兵先驅古德里安將軍也看了這本書,對其中的某些觀點十分讚賞,並完善了自己的裝甲戰理論,處於吸引眼球的注意,就有不少人稱德軍之所以在二戰中迅速擊敗法國,就是借用了戴高樂的理論,這未免有些過頭了,實際上,德國的裝甲戰理論是整體研究的成果,古德里安將軍做出了突出貢獻,但也不敢將其據為己有,更不要說戴高樂了。
在這本著作中,戴高樂提出,英國和美國有大洋或者海峽的保護,蘇聯則有難以匹敵的戰略縱深,德國的經濟中心較為分散,只有法國政治經濟中心集中,缺乏戰略縱深,一旦對手突破邊境防禦,法國將失去反擊之力,因此建立高度機動化的機械化軍團來取代被固定在馬奇諾防線中的大軍,才是法國的國防重心,很可惜,戴高樂當時人微言輕,沒有得到法軍高層重視,而二戰爆發後,德軍在繞過馬奇諾防線後,法軍果然失去反擊之力,只能投降。
從一戰剛結束,德國國防軍就開始研究裝甲戰,提出集中兵力組建裝甲師打閃電戰的構想,事實上,一戰結束後,大多數國家都將坦克作為步兵伴隨火力使用,沒有意識到讓其單獨組成作戰集團後會具備強大的突擊力,德國國防軍透過不斷的研究,包括在蘇聯的秘密試驗,完善了自己的裝甲戰理論,最終橫掃歐洲,戴高樂的那本書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客觀的看,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