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縱橫帝
-
2 # 胡不歸史
“北府兵”這個稱號來自於《晉書·劉牢之傳》:"玄(謝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鋭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敵人畏之。"其實謝玄的北府兵並非一朝募集就立刻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且謝玄的北府兵也並非新軍,而主要是在江淮地區的流民軍。流民軍的歷史可追溯到西晉滅亡東晉建立的這段時間,名義上歸晉領導實質是相當獨立的小軍閥,且各自為政主要以籍貫而聚。以流民軍為北府兵由來有自,始於平王敦之亂(322年)立有大功的郗鑑,他既是南來的流民帥也是最早駐京口的北府鎮將。謝玄所招北府兵是太元二年(377年),為應對前秦統一北方後的軍事威脅。北府兵的組建主要是以流民軍的招募為主,並且包括東晉歷次北伐中潰散在江淮地區計程車兵,這些士兵也成為流民軍。而北府軍也是時建時散,有戰爭則呼之而來成為官軍,遇戰爭潰散就又變回流民軍。
與北府一樣的軍鎮還有西府,位於建康上游的豫州。豫州成為軍事重地始於永和二年(346年),之後的十多年時間裡,豫州一直掌握在謝氏家族的手中。東晉謝玄的北府兵實際掌握者是劉牢之,謝氏家族勢力卻起自西府,所以淝水之戰的兵力構成,不僅有北府也有西府,而且此戰的主戰場也在豫州境內,但西府兵之名卻無記載。而北府兵稱號能流傳後世,得益於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並且北府的地位與勢力遠勝西府。
淝水之戰後北府兵經謝玄北征,恆玄篡晉等戰爭分化損失。直到劉裕再建北府兵,並以此為基石建立了劉宋皇朝,這應該是北府兵最輝煌的頂點。劉裕實行義熙土斷時,除徐、兗、青三州居住在晉陵者不在此例,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北府兵員與戰鬥力。北府兵歷經戰爭人口損失嚴重,國家兵力來源也轉移自襄陽。此後政治格局的變化北府的作用地位越弱,襄陽地區卻越顯重要。齊代宋北府軍鎮被正式取消,梁初晉陵土斷則取消了劉裕規定的特權,從此這個以江淮流民為主體,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北府兵正式消亡,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回覆列表
導讀:本章內容詳盡介紹北府軍的建立、構成、戰績以及消亡的整個過程。因為消亡的原因和這些息息相關,故此多花些筆墨做些鋪墊。北府兵誕生的時代背景:
何為北府兵?東晉太和二年,桓衝領荊州刺史,把揚州的軍權讓給謝安,雙方互相協作,出現了“君臣和睦,上下同心”的局面。這樣東晉朝內部就初步形成了“荊揚相衡”的局面。荊州地廣,兵精糧足。謝安雖然取得了經略揚州的權力,可畢竟力量太弱了。“建鄴擁天子以為尊而力弱,荊襄挾重兵以為強而權輕”。此時,北方的五胡已經完成兼併的過程。統一的前秦帝國如同猛虎在側,使得偏暗一隅的東晉壓力山大。無論是出於國家抵禦北方前秦的需求還是謝氏加強自身力量對抗日益膨脹的恆氏的客觀想法,迅速組建一支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已經勢在必行。“謝安任桓衝於荊、江,而別使謝玄監江北軍事,晉於是而有北府之兵,以重相權,以圖中原,一舉而兩得矣”。王夫之老先生一語道破天機。
北府兵組建:同年十月,謝安的侄子謝玄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奉命組建軍隊。因兗州的駐地在京口(現在江蘇鎮江)別稱北府,所以這支新組建的軍隊被稱為北府軍。兵源主要來自北方因戰亂南逃的流民,這是非常好的兵源。原因有二:第一,流民飽受北方胡人的摧殘,出於對胡人的憤恨戰鬥意志非常強烈。第二、很多流民帥成批成建制的加入新組建的軍隊。這些流民帥都是在北方漢人大族對抗胡人的私人武裝或者說是僱傭兵。經過與野蠻的五胡廝殺和周旋,絕對是難得的戰鬥精英。所以北府兵組建之初就是一支高起點、高素質初步具備相當戰鬥力的軍隊。初成的北府軍以謝玄為將、劉牢之為參軍。《晉書·劉牢之傳》:“太元初,謝玄北鎮廣陵。時苻堅方盛,玄多募勁勇,牢之與東海何謙、琅邪諸葛侃、樂安高衡、東平劉軌、西河田洛及晉陵孫無終等以驍猛應選。玄以牢之為參軍,領精銳為前鋒,百戰百勝,號為北府兵。”
大顯身手的北府軍:此時前秦已經完成了北方形式上的統一。前秦君主苻堅變得狂妄自大,無視前秦內部重重矛盾和王猛的臨終囑託,決心徵發傾國之兵南下滅晉。可他沒想到強大的前秦反而成了北府兵崛起的墊腳石。太元三年,前秦試探發起了大戰的前奏-淮南之戰,具體過程不是重點不再詳述,結果就是北府軍大勝。這僅僅是開胃菜而已,五年以後的淝水之戰才讓北府軍聲名鵲起。太元八年,苻堅親率步騎兵八十多萬南下與謝玄率領的八萬北府兵對峙於淝水。戰爭的結果是苻堅兵敗淝水,百萬秦軍如同神話般的潰敗。倒是給歷史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成語。偌大的前秦帝國分崩離析。次年,謝玄趁北方混亂,率北府兵誓師北伐中原。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前鋒線已經推進到河北境內,形勢一片大好。(如下圖所示:箭頭以南的方向藍色部分就是北伐獲取的領土。可能不太精確,只是參考)。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東晉宗室司馬道子害怕謝氏功高震主,力量無法控制。所以任命朱序擔任青﹑兗二州刺史,謝玄另有任用。(朱序就是那個淝水之戰中高喊秦軍敗了的將軍)。北伐被迫終止,謝玄被解除北府軍兵權。在這段時間內,北府兵承擔抵禦外部侵略,保衛國家的重任。壯哉,北府軍!
北府軍第二階段:內鬥工具北府軍強大的戰鬥力有目共睹,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覬覦。在皇室闇弱、軍閥橫行的東晉,誰掌握了北府軍,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北府軍先後經過王恭之亂、孫恩起義、恆玄叛亂等等內鬥。基本上北府軍站到哪邊,哪邊就會獲勝。北府軍已經沒有了當初外戰的靈魂,徹底淪為內鬥的工具,可悲可嘆。在兵權轉換中,北府軍在劉牢之的控制下幾次投靠他人淪為三姓家奴。北府宿將高素、竺謙之、竺朗之、劉襲、劉季武、孫無終均被殺,劉牢之被恆玄解除兵權後自殺。北府軍幾欲消亡。
北府軍的新生後短暫的輝煌恆玄篡位稱帝后,北府軍原參軍劉裕聯絡一部分北府兵中下級將領包括劉毅、何無忌等人,聚集北府兵殘餘兵將一千七百餘人在京口起兵。北府軍收復首都建康,斬殺恆玄,從江陵迎回了晉安帝。劉裕此人雄才大略,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所以北府軍在他的領導下鋒芒畢露,重現輝煌。先後剿滅譙蜀、仇池、劉毅、盧循等割據勢力;北伐消滅南燕、後秦等政權。不但南方一統,也把北方的國境線再次推向河北。使得東晉版圖達到極盛。
北府軍覆滅:元熙二年六月,劉裕代晉稱帝,東晉滅亡。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北府軍成為劉宋王朝的支柱軍事力量。兩年後,劉裕去世,太子繼位。北府軍由大將軍檀道濟統帥。檀道濟跟隨宋武帝劉裕多年,身經百戰。他把多年作戰經驗所得加上對前人的經驗總結成為《三十六計》,也是人才啊。檀道濟對劉裕和劉宋王朝忠心耿耿,否則也不回成為顧命四大臣之一。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亙古明言。宋文帝害怕掌管兵權的檀道濟造反,找了個理由殺了他和他的幾個兒子以及親信猛將。北府軍遭到沉重打擊。北魏聽說後彈冠相慶,因為最大的敵人死於內訌。檀道濟死後,宋文帝也怕忠於檀道濟的北府兵作亂。分化瓦解之下,立下赫赫戰功的北府強兵就這樣以悲劇的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以反抗侵略、保家衛國為靈魂和使命的北府軍終於消亡於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