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山流水116820061
-
2 # 鄭繼永教授
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突然"改稱一說,說法上有問題。一向以來,南韓政府變化頻繁,為區別政府,通常南韓都稱自己為 “XXX administration”或“XXX government”,美國對其稱呼也如此。改稱一說,有點牽強。稱南韓或文在寅政府,一向是美國的做法,不存在名稱上改變來表達對南韓政府的不滿這一說。當然,美國有意強調的話,是另一回事。
二、至於因GSOMIA韓日軍事情報協定問題上,文在寅政府不續簽問題上,對美國打擊挺大的,美國一直想整合美日韓軍事合作,韓日軍事情報協定是其中一環。文在寅如此,對美國的努力是個挫折。美國肯定心生不滿,這是必然的結果。
三、南韓不續簽,一直與美國有溝通,也有替代方案,也在平息美國的不滿。
四、文在寅的處境沒看出有太大的變化,不要過分強調這個事情。
-
3 # 炮口之外
文在寅政權代稱南韓政府,是一種對南韓政府合法性的質疑。由此,我對文在寅能否再任表示懷疑。南韓政府受美國影響太大,美國不喜歡的政府很難生存。這和日本一樣。
特別是本屆美國政府首腦特朗普,出身於傳統地產商。地產商與權力階層交往甚重,迷信權力且喜歡動用權力,所以,作為幾十年被抑制者,一朝權在手迫切地使用並維護權力。
像其他政客,十有一二支援就能交差。但在特朗普那裡十有一二反對或不支援就會視為仇敵。
(1)統一美國盟國內部思想,壓服各國以美國利益為準
在日韓對峙中,美國很顯然會幫助日本。日韓的重要性,很清晰。 特別是對日本,這個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支點國家地批評,現在已經日漸強硬。
美國和日本的政策開始趨同,即美國幫意圖以佔據世界經濟總量44%的實力、50%的軍事實力和國際政治影響力,意圖壓迫所有反對者,從而重樹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新秩序。
美國的財政制度特點使其經濟和軍事實力投射不足,必然要有承接者。能夠在此問題上真正解決美國資金和軍事需求的國家,在亞洲只有日本因此。
韓日關係緊張,必然影響美國亞洲戰略,在此情況下,壓服南韓以美國利益為主,日本利益為輔,南韓利益可棄思想不可避免。
(2)朝韓和談以及各種武器在南韓地佈置,都讓南韓最核心利益受損。因此,文在寅政府反抗在所難免
同時,美朝間的談判,只是特朗普作為本屆政府國際問題上,唯一亮點出現。但目前已經黯淡無光,對於南韓地憤怒很明顯。原因就是認為南韓沒有跟隨自己的指揮棒。
南韓本屆政府為了與北韓政府實現民族和解,可以說不遺餘力。自盧武鉉政府開始,對美國就並非言聽計從。由此,盧武鉉在國內外勢力下被逼自殺用以表示清白。
文在寅作為盧武鉉的好友,及政治同道人,繼續盧武鉉的政權特點。這一點讓美國也很不悅。美國需要的是與自己一心一意對付中俄朝的政權,而不是有自己核心利益、自身長遠利益的同盟平等夥伴。
-
4 # 辛金定
感謝主持人的邀請,美國改稱南韓文在寅政府,很正常。因為南韓政府開始不買美國的帳了,不完全聽從美國的指揮棒,特朗普對文在寅現政府表現出不信任。這是美國政府歷來的做法,它是想壟斷整個世界,實行霸權主義,就要染手他國的經濟事物,甚至主導他國的政治選舉,順我者生,逆我者亡,像入侵伊拉克,挑起兩伊戰爭,顛覆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美國政府都伴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美國對文在寅政權的稱呼,表現美國政府對南韓現政權的不滿,還威脅不到現文在寅政權下臺的程度,美國在南韓駐有軍事力量,美國駐軍軍費開支和南韓也有分歧,加上南韓和日本的關係緊張等諸多因素,導致美國對南韓文在寅政權的失望。
至於對文在寅政權的影響,要看南韓國內人民的反應,應該說,南韓的國民是會一致支援文在寅政府的,關鍵是文在寅要堅持原則,不要出而反而,反之,就會喪失人民的支援,喪失政權。分析有限,僅供參考。
-
5 # 趙問兒
從以下看問題,突然修改稱呼,說法等問題。一直看來,南韓政府變化過頻,區別政府,通常南韓都稱自己為,XXXa0Vernment,美國對稱呼如此。改稱來看,過於牽強。稱南韓或者是文在寅政府,一向是美國做法,名稱改變不存在的,政府的不多說。美國如強調是另一回事。至於因GsOM|A韓日軍事情報問題,文在寅不續簽,對美國打擊挺大,美國一直在整合,美日韓軍事合作,。韓日軍事報協定是一環,文在寅如此,對美國努力是挫折。美國決對心生不滿,肯定是必然結果。南韓不續簽,多辦與美國溝通有關,是一個替代解決方案,為了平息美國不滿文在寅的處境沒看出有多大變化,不能過分強調這種事
回覆列表
在正常國家之間的交往中,稱呼對方都是某某國政府。一旦改了稱謂,特別是將這個國家的現任領導人加上去,叫某某人政權,那麼就表示很不正常了,通常釋放的意思就是對這位現任領導人的不滿已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現在,美國一反常態,把南韓政府的稱謂改作文在寅政權,顯然是故意為之。主要原因當然是文在寅宣佈不再續簽《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文在寅的這一做法,實際危害了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當然會非常震怒,改變稱謂就是對文在寅本人發出強烈警告。
自日韓發生貿易爭端以來,南韓事實上非常被動。在和日本的幾次接觸沒有取得什麼效果以後,南韓只能寄希望美國出面調解,促使日本做出讓步。不過,美國對此反應非常冷淡和消極,很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意思,這讓文在寅政府更加尷尬,確實是無路可退了。
在這種情況下,文在寅就只剩下《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這一棵救命稻草了。文在寅認為,拿這個協定,既可以敲打日本,又能威脅美國,迫使美國出面施壓日本。不過,文在寅顯然低估了美國對他的容忍限度。
本來,南韓在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中一直處於邊緣角色,美國很看不上這個國家。在美國眼裡,南韓只有絕對服從美國命令,為美國利益效力,而不能和美國討價還價,更不能拿某些問題要挾美國,甚至損害美國利益。很顯然,文在寅這次廢止《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犯了美國的大忌。美國把以前南韓政府的稱謂改為文在寅政權,是真的動怒了!
主子動怒,下人自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如果文在寅感到事態嚴重,迅速轉變立場,採取補救措施,求得特朗普的原諒,或許能幹完這個任期。如果堅持己見,將廢止《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行動進行到底,那文在寅確實就非常危險了。
美國政府一向是搞顏色革命和顛覆別國政權的行家裡手。二戰結束後,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等國家,經美國之手被拉下馬的外國領導人真的太多了,這裡不乏一些享有崇高威望的領導者。而南韓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美國傀儡,美國想拿下南韓領導人,比在自己國家免去一個州長都要容易的多。美國只要稍稍使些手段,就能借助南韓人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駐韓美軍)
其實,無論是日本,還是南韓,只要忤逆美國,稍微和美國保持距離的領導人,都走不很遠,執政時間不會很長,這其中的貓膩當然不言自明。日本還好說,首相下臺一般不會受到什麼迫害;而南韓就不同了,總統下臺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和監獄離的很近了。
這樣看來,文在寅確實沒有更好的選擇。後退,向美日妥協就無法向民眾交代,自己的這個總統也不好當;而繼續向前,美國顯然也不會放過自己。所以,文在寅無論怎麼做,都難以擺脫困境,他的處境確實是相當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