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心法則裡,DNA轉錄RNA合成蛋白質,蛋白質執行各項生命活動。那麼,DNA能否決定大腦的意識活動和思考方式?如果能,為何無意識的DNA能產生有意識的大腦?
6
回覆列表
  • 1 # 只提問不回答

    我的理解是dna只能保證產生編碼好的結構,而不能保證產生可預測的思維或者意識。儘管物質是產生思維的基礎,但並不是充分必要條件。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有錢是發展好足球的必要條件,但不是有錢就能產生一流球隊。

  • 2 # 虎皮青貓

    路過順手答。

    首先要考慮一類特殊情況:致病基因。早在2010年就有研究表明,MKP-1基因與抑鬱症有明顯的相關性。類似的基因還有很多,雖然不能說“XX基因導致XX病”,但認為它們會影響意識活動是合理的。

    其次,如果是非致病基因,是否會如題主所言呢?

    《自私的基因》用了一個比喻來說明問題:基因是策略制訂者,個體則是執行機構。執行結果怎麼樣,並不是基因能直接控制的範疇。基因只能儘可能地最佳化策略,提升大腦根據生存環境自我完善的能力。

    更直白也更籠統地說:基因是老師,大腦是學生。當然,基因本身沒有意識,它們的“策略”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題主說的“無意識基因產生有意識大腦”,是物種進化的一次大突破。進化早期,生物沒有大腦只有神經系統,那時才是基因決定一切行為的田園時代。

    後來大腦出現了,動物可以更精準地控制身體,從而獲得生存優勢。在意識出現之前,部分動物已經獲得後天學習的能力,把沒腦子的前輩甩了九條街。

    然而沒有意識,這些“聰明”的動物仍然擺脫不了生存機器的身份。它們僅僅是基因繁衍的手段。

    當然,複雜大腦的生存優勢十分明顯。於是“複雜派”基因比重穩步提升,大突破發生了。當生物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基因對行為的直接控制程度便大幅削弱。

    打個比方:

    你餓了會點外賣,不會燉了家裡的狗,除非它是哈士奇。

    同事在領導面前抹黑你,你會用業績還自己清白,不會跟那傢伙決鬥。

    你吃完飯會看一會書,讀讀報紙,甚至仰望星空,而不是心急火燎地繁衍後代。

    碰到敵人你仍然會進入戰鬥/逃跑模式,但同時還會報警,甚至發自拍附文“寶寶好害怕”。

    ……

    這也是人類最值得自豪的地方。我們仍然是生存機器,但不再僅僅是生存機器。無論我們的大腦天資如何,都有靠後天努力改善自己的潛能。

    容我中二一下:總有一天,人類能擺脫基因的控制,成為純粹的意識存在。

  • 3 # 何處是家鄉

    先說結論,基因形式決定思考方式。比如鳥類和哺乳類都是動物,因為各自的基因不同,必然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舉例說明最簡單。所有人都見過一個現象,一隻流浪狗在漫步覓食,當你慢慢走到它身邊,它會有所警惕你,會望著你,只要你沒有惡意,它會繼續低頭覓食不再關注你。一隻小鳥落在地上覓食,當你慢慢走向它,哪怕很小心很輕很慢,只要它發現你立刻就會飛走,不會去判斷你有無惡意。

    這說明,狗已經具有了比較高階的思維,已經可以透過觀察,對周邊環境進行復雜判斷;鳥的思維做不到這一點,於是所有靠近它的大型動物都是一種威脅。

    我個人還有一個經歷,也經常用做例子說明問題。騎電動車在路上走,一條流浪狗慢悠悠橫過馬路,抬頭看了我一眼,突然加速躥過馬路,又慢悠悠走著。狗看了一眼,立刻就比較出自己的速度和電動車的速度,做出“有威脅”的判斷,採取了加速透過的行為決定。

    對於這一點來說,每個人都能做出,但如果要更精確比較出速度差,必須用數學計算。很明顯,狗不會計算,是進化把這種複雜計算壓縮成某種集約化形式,寫進了狗的基因裡。同樣,人有一切低等動物為了保護生存而形成的基因形式,所以人既可以看到大型猛獸不用思考就立刻逃跑的行為,又有看到大型食草動物判斷出安全狀態的彼此相安無事,還有測量距離與時間後更精確的速度計算。

    顯然,基因形式決定了不同動物的思考方式和最終形成的意識。

  • 4 # 生物流

    大腦的很多意識活動和思考方式都是遺傳物質DNA決定的,但基因並不能決定所有。

    決定和影響大腦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基因

    決定大腦基本構造的基因賦予或限制了大腦的思考方式

    人類的大腦是大猩猩的3倍,進化出了很多大猩猩沒有的腦區,比如語言區。人類最顯著的能力就是語言。我們絕大多數思考和記憶都是用語言進行的。比如買了6個雞蛋,每個8毛錢,我應該付多少錢呢?我們呼叫了記憶裡的乘法口訣,六八四十八。這裡的思維和記憶都是語言形式的。動物沒有語言,無法用語言去思考,只能藉助其他方式。動物與人思考方式的不同是由DNA決定的。

    致病基因

    有些變異基因會改變大腦的結構,比如導致抑鬱症、孤獨症、21三體綜合徵等變異基因,會影響人的智商、思維。

    決定本能心理的基因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人類的擇偶策略。男人永遠喜歡年輕漂亮、膚白貌美的女人,因為這樣的女人更具生育價值。女人喜歡身體強壯、有錢有勢的男人,因為這樣的男人佔據更多的資源。再比如性嫉妒心理,當我們看到妻子或女朋友跟別的男人談笑風聲有肢體接觸的時候,嫉妒心油然而生,是不由自主的。還有我們對待親生子女和外甥侄子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這些進化來的心理策略都是基因決定思考方式的例子。

    進化來的心理策略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的多。生理上,我們有龐大且專門化的器官組織(如肺、肝、心、腎、面板等)去應對龐大且細化的生存環境壓力。心理上也很有可能是一樣的,我們會進化出很多心理反應去專門應對進化中頻繁出現的場景。而這些進化出來的心理都是細微精巧的腦回路決定的,也是DNA決定的。

    一般性機制的基因賦予大腦自由

    如果我們所有的思考方式都是進化而來的,我們就無法面對新的問題。但如今很多問題都是進化中從來沒見過的,我們依舊可以處理的遊刃有餘,甚至創造性的解決。這說明有一般性的能力或者腦結構,允許我們處理新的問題,生成新的思路。比如,可塑性、智力、工作記憶、類比推理等等。有了工作記憶這個容器,我們可以放數字、字母、公式等任何放得下的東西,只要我們願意。有了智力和推理能力,我們可以推導數學公式、也可以編寫程式碼、解決物理問題等,這些學科需要不同思維方式。

    DNA給了我們一般化的能力,我們可以用來思考多種多樣的事情。DNA是無法限制我們用一般化能力來思考什麼問題、進行什麼意識活動的。

    為何無意識的DNA能產生有意識的大腦?

    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怎麼產生的?這些是心理學腦科學的終極問題,可能現在沒人有正確答案。但在道理上不難解釋。比如,一堆沙子沒有任何用處,但經過加工變成有組織結構的晶片後就擁有了強大的計算能力。大腦也類似,無意識的東西只要以某種特別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協同合作,就可以產生新的東西,就可能產生意識。

    總結

    基因決定了大腦結構,決定了人類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比如用語言思考),並且基因進化出了許多心理機制,會讓我們程式化的產生某些想法(比如擇偶、性嫉妒)。所以基因可以決定我們很多思維方式,甚至決定了絕大多數。但基因也讓大腦有了一般性的機制,大腦可以在一般性的機制基礎上去做各種各樣的思維、推理和創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C羅到尤文,花一億歐加每年3000萬歐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