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堂書法工作室

    這個提法不準確,何時為“後”啊?

    簡單說至清中期,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興起了金石學。嘉慶、道光時期,帖學已入窮途,當時 清代書法的集大成者有劉墉,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壇創作的經驗和潰巾論。咸豐後至清末,碑學尤為昌盛。前後有康有為、伊秉綬、吳熙載、何紹基、楊沂孫、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至此碑學書派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當代。

    晚清書法以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為代表。何紹 基的書法以顏真卿為基礎,蒐集周、秦、兩漢古篆籀,下 至南北朝、隋、唐碑版,心摹手追,自成一家。他的草 書成就尤其突出,楷書既醇雅又有唐人法度,精勁有北朝 書法的氣象。晚年精篆隸,60歲後將漢隸名碑幾乎臨寫 殆遍,所以他的隸書筆法穩健,古拙沉雄。他的行草是熔 顏字、北朝碑刻、篆隸於一爐,恣肆而超逸,天真罄露。

    趙之謙書畫、篆刻都兼長,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取法六 朝碑刻。他的楷書顏底魏面,用婉轉圓通的筆勢來寫方 折的北魏碑體,而且他的行草、篆、 隸書隸諸體,無不摻以 北魏體勢,自成一格。何紹基、趙之謙對清代末期的書 法影響極大。

    這時期的書法家還有張裕釗,他以北碑為 宗,高古渾穆,用筆外方內圓,其楷書對後來也有一定 的影響。篆、隸成就比較突出的是吳熙載。他是包世臣 的弟子,篆書學習鄧石如,渾雄不足而清逸過之,可惜 缺少個性,行草書純學包世臣,也缺乏創造。

    楊沂孫擅 長篆書,方勁雄健。吳大□是金石收藏家,善寫篆、隸, 隸書平穩,篆書能用金文結體來寫,面貌一新。

    當時寫 篆書的還有徐三庚,以《天發神讖碑》筆法寫篆書;

    莫 友芝以《禪國山碑》及漢碑額體勢寫篆書,都各有面貌。

    寫隸書的有:俞樾、楊峴等。

    此外,翁同龢以寫行、楷 著名,書法由顏入魏,蒼老平淡,筆力凝重,晚年也寫隸書, 用筆極為凝練。

    清代末年,以楊守敬、吳昌碩、康有為、沈曾植等書法最著名。楊守敬,收藏漢、魏、六朝碑刻甚多,擅 長隸書和行楷書,曾東渡日本,帶去不少碑帖,並收日本 學生,著有《平碑記》、《學書邇言》等,對近代日本 書法產生一定影響。吳昌碩,為清末書、畫、篆刻大家, 篆書對石鼓文下功夫最深,字形變方為長,講究氣勢;隸 書效法漢《三公山碑》、《裴岑紀功碑》,亦別具一格; 行書由王鐸上追唐人,晚年“強抱篆籀作狂草”,融會 貫通,開闢了新的境界。沈曾植是著名學者,書法學習 鍾繇、索靖,更熔鑄漢、魏碑刻,晚年精於章草,自碑 學盛行,書法家都用心於篆隸,草書很少有著名的。沈曾 植在草書上獨闢蹊徑,對後來有一定的影響。康有為在 書法理論上,發揮了阮元、包世臣的崇碑觀點,著《廣 藝舟雙楫》,對近代書法理論影響極大。他的書法亦植 根於北朝碑刻,尤其是北魏《石門銘》、山東掖縣雲峰 山諸石刻對他影響最深,所以他的書法渾拙古勁,奇肆 開張,有縱橫跌宕的氣勢,具有獨特風格。

    簡略回答如上,希望你滿意。

  • 2 # 劍飛齋主人

    清朝晚期一般指的是咸豐至清朝末年,這段時期最重要的是碑學的興起,直到碑帖融合,碑學和帖學都獲得了新的發展,大體可分作三類。

    名家太多,挑我喜歡的介紹吧。

    一、帖學名家:林則徐、翁同龢、曾國藩等。林則徐書法出自歐、顏、二王和米芾,清新穩健,受館閣習氣束縛。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的。

    翁同龢的書法出於翁方綱、錢南園,而上溯顏真卿、米芾,是晚清帖派書家的代表。

    此外,傳統行草的高手,如戴熙、郭嵩燾、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

    (曾國藩)

    二、碑學名家:張廷濟、朱為弼、徐同柏、趙之琛、六舟達受、吳熙載、楊峴、張裕釗、吳大澂等。

    名家太多,還是選兩個介紹。

    張裕釗被康有為推許為“集碑學之成” 在近代有廣泛的影響。他的書法得力於《張猛龍》,特別是外方內圓的獨特筆姿。

    吳大澂開闢了一種新的篆書風格。以大篆立筋骨,以小篆斂體裁,筆墨又極其精煉,三美歸一。

    三、碑帖結合的書家:何紹基、趙之謙、楊守敬、康有為等。

    何紹基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算得上是一朵奇葩,早年從顏真卿入手,後來融會《道因法師碑》,再以後結合篆、隸以及北碑。然後融會各體的面目,一體而兼收。

    趙之謙的書法“碑派行書”的代表,他也是從顏真卿入,後專攻北碑,又學鄧石如,以北碑寫篆隸,又由北碑化生行書,風格很突出。

    楊守敬提倡碑與帖“合則兩美,離則兩傷”。他行書學顏和蘇軾,以後參入北碑意趣;大篆已經直達西周;隸書注重筆情墨趣。

    大名鼎鼎的康有為著有《廣藝舟雙楫》,這本書學書法的,差不多都學過吧。

    康有為自幼曾受過嚴格的傳統書法訓練,雖然以後專修北碑,結果無意中形成了碑帖融合的面目。很多人認為他的書法出自《石門銘》,實際上還有許多顏真卿行書的趣味。他的書作既有北碑的開張恣肆、篆隸書法的古樸雄渾,又有傳統行草的酣暢飛動,是篆隸北碑與傳統行草融會貫通比較成功的例子。

    終於到了介紹我最喜歡的吳昌碩。

    他既是清代書法的殿軍,又是近代書法的開山。

    晚年被推舉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是晚清傑出的藝術家,詩、書、畫、印皆是大家,影響深遠。

    他於篆、隸用功最多,尤其是《石鼓文》,晚年引入行草意趣,筆情墨趣,流溢行間。

    行書以王鐸為宗,融入歐、米,又引入碑法使行書也重放光華。

    治印初習浙、皖,既而出入秦漢,融入寫意繪畫情趣,還獨創修整印面和邊欄的法門。既雕既琢,復歸於樸,古今無二。

    吳昌碩的成就,即是清中期以來帖學和碑學融會的碩果,同時又為近現代書法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 3 # 藝滴美育

    在清代的中後期,“館閣體”書法仍然盛行,乾隆更是喜好書法,尤其喜好趙孟頫的書法,所以各路人士也由喜歡董其昌轉為了崇尚趙孟頫,在此同時,揚州八怪為代表的頗有繪畫藝術的書法畫家,也在此之前顯出來他們個性,給畫壇帶來了新的氣象,在乾隆年間,北方有劉墉、翁方綱等人,南方有梁同書、王文治等人。其中劉、翁、梁、王被稱為“四大家”。劉墉有“濃墨宰相”之稱,他的書法從趙孟俯和董其昌入手,後來又學了書法諸家,是集帖學之大成者,在七十歲之後更是研究北朝碑板,書法由早年的珠圓玉潤到中年時期雄健再到晚年時候又趨於平淡,比較擅長的是楷書和行書。梁同書既能寫蠅頭小字也能做大字,都是比較精緻比較清秀的,王文治也是書法擅長,有“淡墨探花”的名號,翁方綱精於金石考證,楷書主要是學歐陽詢。揚州八怪在為主要代表的書法頗有奇特樹峰。其中金農的書法已正楷、分隸、行草見長。黃慎的書法從原來學“二王”後來轉為懷素,由楷書轉為行草再轉為狂草。主要作品有《行書自書詩》,鄧石如和伊秉綬,被譽為是清代碑學的開山鼻祖,對後世產生了十分大的影響。鄧石如的主要作品是《三公山》。伊秉綬的主要作品有《節臨張遷碑》等等。作品融入隸意,頗有新意,以隸書最富盛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庫茲馬越打越好,已得科比與詹姆斯認同,2019年夏季賽年湖人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