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舒蘭心理
-
2 # 老玩童財經
發自內心的情緒穩定和裝出來的情緒穩定是不一樣的。
還是要真正的直面自我,才能真正內心平和,情緒穩定。
每個人的認識閱歷、知識背景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瞭解自己、包容自己,才會真正的情緒穩定。
逆境時,要無條件信任自己;
順境時,要多多警惕自己;
何必非得要“演繹”?
-
3 # 暖玉青陽
我很喜歡“演繹”這個詞,並且也喜歡這個引號。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如何演繹自己的人生,當然是自己說了算。
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是內在成熟穩定的。這樣的人才會給人安定可靠的感覺,讓人想要親近,願意信任,感覺安全。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喜歡這樣的人,也會想要成長為這樣的人。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沒能將自己的人生演繹成這個樣子。 更讓人絕望的是,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難以達成這個目標了。
其實想要演繹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沒辦法保持情緒穩定,不穩定的部分之外的部分就是穩定的了。
所以,我會重點談一談哪些情況會讓人無法保持情緒穩定。
第一類,有情緒地雷,一碰就炸
情緒地雷也有幾種,通常跟我們過往的成長經歷有關。
1)未解的情結
我們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腳,那裡是不能碰的,一碰肯定會不舒服。
比如,給孩子輔導功課特別容易炸毛,這個往往就跟家長自己的某個情結有關了。
有些人是因為自己的學歷不算高,在職場競爭力不夠,吃了很多苦,就會很擔心孩子步自己的後塵;
有些人是因為自己憑著高學歷目前混得讓人眼紅,很擔心孩子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來配得上父母的社會地位;
有些人是期待孩子能夠一飛沖天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這類問題的根本是家長要解決好自己的擔憂,能夠與自己的焦慮共處。
當家長能夠處理好這個衝突的時候,遇到這類情景就自然能夠情緒變得穩定了。
又比如說,因為個子矮、身材胖、頭髮少之類的被人取了侮辱性綽號,那麼聽到這類詞語的時候難免會炸毛,因為那個被羞辱的感受還沒有被處理好。當一個人能夠坦然接納自己的這些缺陷,反而會主動“自黑”,就不會輕易被這個問題點燃了。
以上是情緒地雷的第一種情況。
2)不恰當的認知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有個ABC理論,說的就是認知導致情緒變化的事情。
舉個例子,嬰兒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有個階段會不停的把玩具從高處丟下來,讓家長撿。 家長通常以為孩子是沒拿好,一般會撿起來遞給孩子,然後認為孩子會拿著好好玩。但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撿起來遞給孩子之後,孩子完全不領情,馬上又把玩具丟下來……然後就是一次一次的撿起來,一次又一次的丟下來,沒完沒了。
有些家長或者老人就會變得生氣,覺得孩子是故意折騰大人的,甚至會打罵孩子。
其實,這不過是嬰兒神經和心理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必經階段,孩子透過反覆把玩具丟下來,又被重新放進小手裡去,確認“客體的恆常性”,也就是說,孩子明白了他所看到的物體是持續存在的,並不會因為沒拿在手裡或者沒出現在視線裡就徹底消失了。 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個行為並不會因為大人的打罵而消失;當他們確認清楚了,心理發育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反覆丟玩具的行為就會自然消失的。
如果家長進行了相關學習,理解了這個現象,就會對孩子的這個行為欣然接受,不會再生氣炸毛了。
所以,導致我們炸毛的不是孩子的行為本身,而是我們對孩子這個行為的看法,也就是我們的認知。 當認知發生了改變,情緒也會因之發生改變。
3)不合理的期待
有時候,導致我們情緒起伏的是一些期待的落空或者被拒絕。
生病的時候期待愛人能夠知冷知熱,煩悶的時候期待愛人是朵解語花,想要某個禮物的時候期待戀人能夠買給自己……這些原本都是帶著愛和甜蜜的渴望的,卻沒能被實現,那種失落的痛苦不是每個人都能消化的。接不住的情緒,當然會漏出來。
調整自己的期待值,對於可能遭遇的失敗、拒絕有一定的心理預期,明白每個期待都有可能會實現也有可能會落空,慢慢訓練自己對痛苦的承受能力,人也會慢慢變得成熟穩定起來的。
因此,找一找我們生活裡那些特別容易炸毛的時刻,看看是踩到了哪個地雷。
情結的地雷,就去修復那個情結,認知的地雷就去調整那個認知,期待的雷就去調整那些期待。拆除了這些情緒地雷,就不會炸了,情緒自然穩定多了。
第二類,人格發育不完善,情緒涵容能力低
這一類情況就不太樂觀了,通常需要接受心理諮詢甚至心理治療才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一些人天生就是比別人更敏感,更易激惹,這類人如果小時候能夠得到非常優質的養育,也會發育出相對較好的情緒穩定能力;但如果不幸遇到了不夠理想的養育,可能就會特別偏執、極端,容易有受害妄想,對情緒的涵容能力特別低,稍微有點事情不順心就怒不可遏喪失理智,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我”……
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個人素質如何,而是早期創傷使然。他們可能知道自己這樣不對,也可能不知道自己這樣不對,但無論知道與否,他們都沒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也可能會事後後悔不迭,也可能天天默唸《莫生氣》,然而並不會有什麼改善,因為“道理知道了不少,然而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人多了去了,不是他們不想過好,是他們真的需要專業的幫助。
關於專業的幫助,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了,建議找靠譜的機構接受正規的心理諮詢,修復這些人格發育上的缺憾,拓展自己的情緒涵容空間,從而實現情緒的穩定。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舞臺上的主角,演繹怎樣的人生,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的。
回覆列表
這問題中所說的“演繹”,似乎是說表面看起來情緒穩定,而是否真實並不關心。但我覺得這非常難,如果這樣,情緒只能被壓抑,但壓抑的情緒還是會找出口發洩出來的。所以還是考慮真實的管理情緒吧!
一個人情緒是否穩定,與他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需要慢慢來,如果想快一些的話,心理諮詢會是個比較快的途徑。深層原因需要具體分析,在此簡單談一下表層常見原與對策。
1.降低對外界和自己的期待,沒有期待,沒有傷害。包括對其他人,對環境的期待,都適當降低一些。
2.增加換位思考的覺察。遇事反思對方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只是具體做的時候出現了偏差。又或者,別人在他自己的範圍內已經盡力了,結果卻還不讓人滿意,這時候過多要求就是苛責了。還比如,許多人覺得自己給老闆打工,換個角度想,其實老闆何嘗不是給員工打工?因為他要發完所有員工的工資,才能有自己的。
3.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愛好,體育鍛煉,社交圈子都豐富起來,生活充盈了,各種體驗增加了,人看事情的角度就會變得靈活。
都做下來需要時間,但只要注意覺察和督促自己堅持去做,肯定會有效果的。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