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凱旋在子夜

    談起美國的戰略重心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美國戰略重心在歐洲,有的說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有的認為美國的戰略重心是美國的軍事霸權,即海權。有的甚至認為美國戰略重心有兩個,一個是歐洲,一個是亞太。

    其實,個人認為,美國的戰略重心既不在歐洲,也不在亞太,因為它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美元。

    所謂的歐洲,不過是美國建立抵禦蘇聯的炮灰系統。幾十年的冷戰,使歐洲被美國捆綁在北約戰車上,無法動彈。

    所謂的亞太,不過是日韓,被美國捆綁在日韓同盟的戰車上,過去是夾擊蘇聯的冷戰前線,現在成為牽制中國的炮灰系統。

    所謂的海權,在全球化的時代,在導彈全球精確打擊時代,美國海權已經日益崩潰。因為封鎖海洋,不但阻塞了世界輸送美國的貿易線,而且也為世界大國所不容。因為大國陸地的導彈,可以輕鬆摧毀美國的航母編隊。

    所以,美國的真正戰略重心,既不是北約的歐洲,也不是日韓同盟的亞太,更不是所謂的全球海洋霸權,而是美元。

    美元是美國真正的戰略重心,是美國霸權之所以存在和繁榮的根本原因。美元紅利的組成部分:

    一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權,這個特權確保了美元在世界的主導地位和匯率操作權。這也是世界為什麼發展到一定時間,經濟就出現通脹或緊縮,70年代的拉美現象,80年代的日本廣場協議,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21世紀的次貸危機,一場場金融危機的爆發,是美國在從容利用貨幣霸權,汲取世界各國的發展成果。從拉美到日本到亞太到全球,規模越來越大。透過汲取各國的財富,確保了美國的繁榮和發展。這也意味著美國已經淪為世界的統治階級,世界的寄生蟲。

    二是歐日中俄等世界大的經濟體的貿易結算體系,使用的是美元。世界主要貿易體使用美元,確保了美元在世界的主導地位。

    三是世界能源體系、礦產資源體系的輸出,使用美元結算。美國透過軍事威脅中亞,控制中東,威脅拉美、非洲的產油國,透過期貨市場的價格炒作和控制,確保了對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世界原材料、能源價格的控制。

    這三點,印證了美元是美國的真正戰略重心。

  • 2 # 龍城校尉

    美國戰略重心在哪裡的問題,各路專家說得很多了,主流的觀點是在向亞太轉移。也有的堅持認為在歐洲。論據主要是從政治、經濟和大國競爭形勢等方面展開闡述,宏篇巨論,使得非專業人士似懂非懂。本人認為,判斷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看其主要軍事力量對著哪裡。

    國家戰略的支柱是軍事力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大頭在哪裡,其戰略重心就在哪重。尤其對美國這樣一個靠軍事實力說話的國家更是這樣。

           冷戰時期,美國海外軍事力量部署的重點在歐洲,其戰略重心也在歐洲。蘇聯解體後,其海外軍事力量部署的重點逐漸向東轉移,表明了其戰略重心實質上在東移。

            據統計,目前美軍共有現役部隊173.9萬人,其中駐美本土約有133.9萬人,佔總數的77%,駐在海外約有40萬人,佔總數的23%。其中,美軍在亞太地區共駐有19.01萬人,佔駐海外總兵力的47.59%,為數最多;在歐、非地區共駐有15.97萬人,佔駐海外總兵力的39.9%;在中東地區保留約3.83萬兵力,佔駐海外總兵力的9.6%;在拉丁美洲共駐有1.19萬人,佔駐海外總兵力3.09%。 美軍將其戰略預備隊和戰略核突擊部隊集中部署在本土,一旦需要,駐本土的戰略預備隊實施快速部署,支援海外戰區作戰。由此可見,美國當前的戰略重心是在亞太地區。

  • 3 # 青山綠水136888044

    就是糾結世界上的牛鬼蛇神擠壓中國,不過,美國在地球上的聲譽不好,被他們毀壞的國家太多,大家都不在相信他們了,有道是美國早就成了地球的公害。

  • 4 # 迷彩大講堂

    2018年1月31日,全球化智庫(CCG)在京舉辦主題為“從美國國情諮文演說看中美政治經濟走向”的專家研討會。會上中外專家圍繞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發表的任內首份國情諮文,結合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特朗普的達沃斯演講等,對2018年美國內政和中美關係走向、中國的應對策略等問題進行評估和研討。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特朗普本次演講中規中矩,符合國情諮文傳統風格。中國前駐美公使何寧認為,特朗普上任一年以來,將國內事務作為施政重點。但對其施政成果,各方評價反差巨大,其迄今仍未能擺脫“通俄門”等執政困擾,這些現象在美國曆史上並不多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表示,特朗普在演講中用了大量篇幅宣介其在內政外交方面取得的成績,主要是為今年將要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造勢。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認為,與以往的國情諮文類似,特朗普的演講具有明顯黨派特徵,這有利於穩固共和黨基本盤。

    貿易議題並未成為演講重點。何寧認為,主要是因為特朗普認為貿易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仍在解決之中,目前尚無值得稱道的具體成果。普華永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稱,特朗普一味追求消除貿易逆差並不合理,貿易逆差並不等於利益逆差,很多利益最終都流向了美國。長期看,中美貿易摩擦還將繼續,但是仍有較強的互補性。何寧指出,美國政治人物一再操弄這一議題主要是出於政治考量,因為這容易引起選民共鳴。事實上,有研究表明,中美貿易中雙方獲益大致相當。美國工人失業主要出現在第二產業,而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增加已經彌補甚至超出了前者,這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

    特朗普很難擺脫現有多邊規則的約束。何寧認為,雖然特朗普一直追求透過雙邊談判的方式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但現存的多邊機制仍在發揮作用,美國無法擺脫這一規則的牽制。以TPP為例,雖然特朗普在達沃斯時曾表示,如果條約合理,美國可能迴歸TPP。但屆時無論是挨個雙邊談判,還是小多邊談判,不僅費時耗力,執行的也仍是通用的多邊規則。特朗普雖曾威脅,如果美國利益無法實現,不惜退出WTO,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將是難以承受的。在WTO的規則中,美國無法隨意徵收高關稅,即使以反傾銷、反補貼為由徵收懲罰性關稅,也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調查,滿足條件後才能採取規則範圍內的措施。

    美國可能正在調整戰略重心,目標已對準中國。滕建群表示,特朗普演講中雖然只提到中國一次,但卻再次將中國確認為對手。結合此前的《國家安全報告》和《防務報告》,美國可能已經將主要挑戰和威脅調整為與中俄等大國之間的競爭,這可能是其冷戰以來最大的戰略轉移。在當前美國整體收縮、對外政策呈碎片化的背景下,奉行孤立主義和門戶開放原則的特朗普能否成功實現這一戰略調整尚不可知。

    未來中美關係能否行穩致遠,考驗雙方智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認為,當前中美競爭的格局已經明朗化,體現在貿易、金融、全球化等各個領域,但雙方能夠合作的領域同樣廣闊,例如朝核、中東等。何寧認為,未來中美之間還將出現各種爭議爭端,甚至彼此採取一些救濟和反制措施,但都只是在試探邊界,雙方激烈的、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基本不會發生。而美國商業屆的感受和中美政治關係狀況,可以作為判斷會否爆發“貿易戰”的晴雨表。滕建群指出,當前舊的平衡正在被打破,新的平衡尚未建立,兩國官員和學者對於中美關係的看法存在明顯差異,雙方應該加強各層級溝通,建立兩國領導人定期會晤機制,及時管控分歧,防止誤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業生產中,你認為造成品質不好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