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園園的農村生活互

    用10—50ppm的氯黴素或土黴素浸洗10—15分鐘,每天一次,連續5天天氣炎熱,水質不好,易生菌,要勤換水

  • 2 # 級有家

    水黴病(又稱膚黴病、白毛病)。

    一、發病原因:

    這是一種真菌性面板病。一般常因魚體面板外傷後水黴及綿黴菌乘虛侵入,寄生在魚體諸鰭傷口或敗壞的魚卵上的一種魚病。

    二、症狀:

    受水黴菌的侵入感染後,肌膚組織潰瘍、黏液增多,並出現像舊棉絮樣的灰白色菌絲體,這就是肉眼可看到的一塊塊白色絨毛,這種絨毛狀菌絲體寄生在魚體患處後,逐漸伸入肌肉,吸取魚體內的養分來營養自己,從而使病魚慢慢出現焦躁不安或呆浮懶遊,食慾減退,最後常因衰弱死亡。

    三、發病季節:

    終年可以發生,尤其早春、晚冬及Sunny不足,陰雨連綿的黃黴季節更為多見。

    四、防治方法:

    1、在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綠0.3克,將病魚浴洗10—20分鐘,然後用棉籤輕輕擦菌絲,見能脫落即可。

    2、成齡病魚,可區域性用鑷子除去水黴菌絲然後再用紅汞或5%一10%孔雀石綠塗抹傷口,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在5千克水中投放映喃西林0.1克或食鹽50一100克,將病魚浸洗10—20分鐘,再將病魚換入每5千克水溶有0.02克呋喃西林的淺水中過夜,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4、除注意操作避免擦傷魚體外,在發病季節,特別:是黴雨季節裡,魚池(缸)水中可以放入微量食鹽(萬今之一),有預防效果。

  • 3 # 浪人小黃

    應該是水黴病 。病魚感染水黴菌後,其體表出現灰白色的團狀菌絲,形如棉絮狀。菌絲逐步擴充套件後,魚遊動失常,面板粘液增多,食慾減退,最後消瘦死亡。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受傷,或由於低溫凍傷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勿傷魚體,越冬池的水溫要控制在15℃以上;每立方米用10克的孔雀石綠浸洗魚體或魚卵;用3%-4%食鹽水浸洗病魚10—20分鐘;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潑灑;用0.4‰的食鹽與0.4‰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 4 # 開心果

    用10—50ppm的氯黴素或土黴素浸洗10—15分鐘,每天一次。

    塘鯴在魚苗和魚種階段病害較多,應重點防治。首先應做好魚塘、池水及魚苗(種)入池時的消毒工作,其次應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如不少地方在養塘鯴的池塘上搭棚養雞,雞糞直接排入池塘,造成水質汙染和病原體的傳入,引起塘鯴患病。因此,雞糞要收集後經生石灰消毒才可投入魚塘作基肥用。

        一、黑體病

        又稱吊頸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頭部向上,垂直於水錶層,直至死亡。檢查病魚,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的背部出現黴斑點。此病由細菌感染引起,在飼料不足、水質汙染時易患此病。發現後應立即徹底換水,可用水體淨化劑每畝250克淨化水體,4~6小時後,用二氧化氯消毒劑每畝2公斤進行全池消毒,連用2~3天。另外,可用麵粉加水蚯蚓拌魚病寧投餵,每100克魚病寧拌飼料50公斤,連喂3~4天。

        二、腸炎病

        魚體消瘦發黑,腹部膨脹,離群獨遊,輕壓腹部有淡黃色粘液從肛門流出。經解剖觀察,腸道充血發炎,腹腔充滿黃水。此病由細菌或病毒引起。飼料缺乏、投料不均勻或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或餌料,容易引起此病。發病後,首先應改善水質,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進行水體消毒,並用藥投餵,可用90公斤麵粉拌10公斤新鮮水蚯蚓(或魚漿),拌250克魚寶投餵,連喂5天,有較好的療效。

        三、水黴病

        由水黴菌感染所致。病魚體表出現灰白色的團狀菌絲,形如棉絮狀。致病原因是在撈捕、運輸過程中受傷,或由低溫凍傷引起。治療方法可用3%食鹽水浸泡魚體10~20分鐘,也可用濃度0.1×(10的負6次方)的孔雀石綠或用0.04%食鹽水與0.04%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

        四、氣泡病

        魚苗培育階段易感染此病。常見病魚浮於水面,腹部朝上,腹內有一氣泡,不能下沉。致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池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料,或池中水質老化,水中藍、綠藻類過多,在強光下使水中氣體過飽和,魚苗誤食氣泡所致。鑑於此,池水透明度過小時,不宜投放魚苗。發病後應立即排掉部分水,注入新水,並投餵充足的活飼料(如小蚯蚓),以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

  • 5 # 客家仔大飛

    塘鯴魚病害較少,常見的主要有列印病和膚黴病。 前者魚體上發生圓形成橢圓形紅斑點,如列印一樣;後者在發病處白毛叢生,毛上粘有黃泥。受水黴菌的侵入感染後,肌膚組織潰瘍、黏液增多,並出現像舊棉絮樣的灰白色菌絲體,這就是肉眼可看到的一塊塊白色絨毛,這種絨毛狀菌絲體寄生在魚體患處後,逐漸伸入肌肉,吸取魚體內的養分來營養自己,從而使病魚慢慢出現焦躁不安或呆浮懶遊,食慾減退,最後常因衰弱死亡。

    治療方法:列印病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潑灑;膚黴病可用0.08%的食鹽水全池潑灑。 1.車輪蟲病:由車輪蟲寄生引起,魚種階段可用每方水用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合劑全池潑灑防治,或用“魚康”A型殺蟲劑、“魚蟲淨”按量稀釋全池潑灑。

    2.三代蟲病:由三代蟲感染引起。防治可用25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病魚15分鐘~30分鐘,也可參照車輪蟲治療方法。 3.水黴病:由水黴菌感染引起。用生石灰清塘,減少日常操作受傷,密度合適,規格一致是有效防止該病產生的原因,發病後可用30%~40%的食鹽水浸洗病魚5分鐘~30分鐘治療。

    4.腸炎病:由細菌感染引起。投餌定時定量,保證餌料質量,飼料品種更換要漸變,能有效預防該病發生。發病後可用“魚菌清”、“魚必康”、“魚菌靈”等抗菌藥予以治療或拌餌投餵。

  • 6 # 北流瓜瓜

    是在魚塘,還是魚缸?如果是魚缸肯定是被同類魚咬的,因為活動範圍小了,魚密度大了。經常換水還不致於魚死。如果是魚塘,有可能是被其他魚咬也有可能是細菌病毒感染所致爛身。還有如果出來大量死魚,建議把水塘的水全部換掉。

  • 7 # 鄉間影片

    我認為養殖塘鯴魚出現了爛身症狀,首先水質肯定是有問題的,建議先對水質進行檢測。

    方法一:治病

    一般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減少它的食物,每天只餵它一次。另外,如果您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每餐10斤飼料中新增2套魚病康套餐,持續5天。外用:黴平加碘製劑加改底。這樣,內外結合使用,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方法二::預防為主

    一般按投餵100斤飼料計算,加三黃散100克復胃100克黃芪多糖草,每半月1次,每次3天

    方法三:選好苗減少傷害

  • 8 # 鄉村文化影像

    唐鯴魚爛身主要與養殖環境有關係,有自然環境原因,比如周圍是否有汙水等不利於生長環境因素,也有人為因素,比如養殖時候自身環境消毒不好,或者水質消毒不到位,也有可能缺氧造成的,要具體分析才能得出爛身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另外還要注意車輪蟲病,三代蟲病,水梅病,腸炎病等引起的爛身原因。分析爛身原因,然後再針對性購買藥物治療。好魚也死掉主要原因是周邊環境汙染導致水環境不好,導致死亡。

  • 9 # 春迎萬物482

    魚得這樣的病是水質,氣候,池塘,飼料,要對池塘裡還成新的水質,要對池塘裡放一些抗 菌藥物,保質飼料要新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四月讀書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