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小嫻Vlog

    這個可不必著急,很正常。寶寶走的晚不一定就是體質的問題,只要寶寶會站,腿部有力量,爬的也協調,就不必擔心。多爬的寶寶更聰明,不必刻意讓孩子練習走,寶寶膽子比較小,或者家長太緊張他會摔跤,做好保護工作,適當的稍微摔摔也沒有關係。通常孩子在一歲左右開始學走路,如果孩子十三個月還不會走路,就要看是否下肢鍛鍊不足,最常見的原因是孩子在嬰兒期,坐學步車或者是抱背多了,孩子在地上的活動太少,坐學步車通常會比不會坐學步車的寶寶,要晚三個月才會走路。

  • 2 # 呆小咪m

    寶寶十三個月腿沒有力不會走路怎麼辦?

    寶寶十三個月不會走路很正常啊,但應該自己會站,會扶著走了。大多數寶寶9-12個月的時候可以在物體或者家長的幫助下邁出人生的第一步,1週歲後基本能單獨行走。

    媽媽整天讓寶寶呆在嬰兒床裡,或總是被放在推車上,或經常被媽媽背在嬰兒揹帶裡,或大多時間在學步車裡度過。導致寶寶腿部的肌肉沒有得到鍛鍊,就會比別的孩子走路會晚一些。

    如果一歲半之前不會走路正常,多讓孩子爬一爬,以後走路會比較穩,不要心急不要強迫自然而然就好。現在的孩子都在高樓裡,接觸地面的機會比較少。導致孩子的運動功能發育不好造成的,父母應有意識加強訓練,比如多帶他參加戶外活動等。

    我觀察過,從小經常被媽媽帶出來接觸地面的孩子,不論是爬還是走路都比那些在房子裡呆得多的孩子要強的多。

    多帶孩子戶外活動

    我孩子滿月後,基本上每天帶出來戶外活動,曬太陽。幾個月大的時候讓他在草地上玩耍,不用教他,他每天摸爬滾打在草地上,爬也爬得猛,八個月大,自己能從一樓爬上三樓。人家說可以哦。

    不會走的時候,整天扶著小凳子走著,那個時候,可吵了,天天凳子聲陪伴。就這樣,扶著扶著他自己鬆手走路了。

    反而見那些媽媽懶得帶孩子出來活動的,孩子通常到一歲還不走路。活動不夠,加上有的孩子比較文靜些,在家都是靜坐比較多。

    結語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運動,運動會產生創造性的能量,多帶孩子去接觸大自然,促進孩子和環境的接觸,從而完成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更完善。

  • 3 # 靜媽媽談育兒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走路,但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遵循這樣的規律,有的孩子晚一點也不要著急,花有千萬紅,人與人不同,不要去比較!

    但是如果你發現孩子比同齡孩子差得太遠,就需要去醫院檢查一下了,如果確實是生長髮育引起的就得治療!

  • 4 # 豌豆媽媽育兒

    首先,要糾正一個觀點,13個月不會走路是正常現象。千萬不要因為別人家孩子都走路了自家孩子還不走就覺得是孩子有問題,13個月還不走,只能說明孩子走路晚!

    第二個問題,孩子腿部沒有力氣怎麼辦?

    孩子不會走路,就代表:

    孩子身體還沒有準備好,腿部力量不夠;孩子身體的協調性還不是很好;走路是手、眼、腿的協調與一致,證明孩子的身體還沒有準備好。孩子平時可能爬的不夠。

    在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家長總是盲目的急於讓孩子學走路,而忽略了孩子不走路的根本原因。

    通常家長都會有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架著胳膊學走路;讓孩子坐學步車練習走路。但是孩子不走路,是腿部力量不夠,最根本的其實是加上腿部力量。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多練習爬!

    爬是一種全身運動,爬的過程需要手、眼、腿的協調來一起完成。爬的過程看似膝蓋在用力,仔細觀察是大腿帶動了膝蓋,所以爬行除了鍛鍊全身,還可以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所以,當孩子還不會走路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多爬。透過爬行來增加腿部力量。

    孩子不喜歡爬怎麼辦?

    沒有不喜歡爬的孩子,只有方法沒有用對的家長。孩子不喜歡爬,推薦這幾個爬行遊戲。

    遊戲一,鑽隧道

    1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開始探索空間,知道物體客觀永恆的,所以孩子會很習慣玩躲貓貓這種空間遊戲。

    家長可以利用家裡廢棄的快遞盒子透過組合,貼上,製作出一個隧道,陪著孩子練習爬行。

    遊戲二,追逐遊戲

    在飲料瓶子中裝入顏色鮮豔的玻璃珠,然後在孩子面前滾動瓶子,瓶子裡的珠子因為飲料瓶的滾動會發出聲音,還會不停變換顏色,孩子好奇想要一看究竟,就讓孩子追著瓶子爬!

    遊戲三,爬過障礙物

    在訓練孩子爬行的時候,可以透過增加障礙物的方式來提高爬行的難度。因為要爬過障礙物,腿需要抬的更高,爬行過程中可以有效的鍛鍊腿部的力量。

    透過不斷地爬行就可以增強孩子腿部肌肉的力量,不過家長要知道,胖孩子相對瘦孩子要走的晚一點,如果孩子本身比較胖,也不要著急!

  • 5 # 靜若樹

    孩子13個月腿無力還不會走路不用過於擔心,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說明孩子學會走路的的時間比較晚而已。

    孩子正常學會走路的時間一般是10個月至15個月。每個孩子生長環境不同、身體狀況不同,所以孩子生長髮育狀況不同。

    當然,孩子過了一歲,還不會走路,作為父母,當看到別的孩子早早地學會了走路,看到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別的孩子不免心生著急。

    父母如何調整孩子過了一歲腿無力還不會走路的狀況呢?

    1.停用學步車。

    有的孩子在六個月以後,父母為了省力省心,就讓孩子用學步車。有的家長還認為早點讓孩子用學步車能讓孩子早點學會走路,但事實證明早早地就坐學步車的孩子走路一般都比較晚。

    這是因為孩子長時間坐學步車走路,養成了依賴的心理。孩子坐在學步車上就大膽地走來走去。孩子一旦離開學步車就不敢邁步了。

    2.讓孩子多站立。

    有的孩子走路晚和父母經常抱孩子有關係。孩子的腿部鍛鍊的機會少,自然孩子腿部的力量就小,學會走路的時間就會晚。讓孩子多站立,這樣不僅鍛鍊孩子的腿部力量,還能為孩子學會走路打好基礎。

    3.堅持讓孩子扶著欄杆學走路。

    孩子在學會獨立走路之前是有一個過度期的,這個過度期就是讓孩子扶著柺杖試著走。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腿部力量,還能鍛鍊孩子的自信心。

    4.鼓勵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當孩子扶著柺杖自己走路一段時間後,父母應引導孩子獨立學走路了。

    試著讓孩子站在空曠的地方,鼓勵孩子走一步。這個時候,孩子應該很膽怯,害怕被摔了,不敢往前邁步。

    家長可以伸出臂膀給孩子溫暖的保護示意讓孩子大膽地邁步。家長也可以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具站在不遠處鼓勵引導孩子大膽邁出人生第一步。

    總之,孩子在學走路的時期,家長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操之過急。先讓孩子學習站立,然後學習扶著柺杖走,再鼓勵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心鍛鍊,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欣喜的時刻到來了,孩子竟然會走路了。

    靜若育兒說說:分享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講述真實、感人的育兒事例;傾訴切身經歷、感觸頗深的育兒心得;專注與更多的父母一起交流、探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育兒問題;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長為令父母驕傲的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嬰兒喝什麼型別的奶粉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