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閒聊
-
2 # 青言論史
中國歷史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現象,並不是僅僅只有明朝,只不過由於梁啟超先生的提法,使得明朝戴上了這個帽子。
所謂天子守國門,就是說把首都放在國境線附近。明朝把首都放在北京,挨著蒙古和遼東。而除了明朝以外,這麼幹的王朝還相當不少,比如六朝——東吳、東晉、南朝,首都就在南京,距離南北對峙的邊境線都非常近。
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天子守國門。只不過,羸弱的六朝未必願意這麼幹,只不過因為金陵當時是南方最大的城市而已。
而君王死社稷的君主,也不少,不止明思宗崇禎一個。
最著名的,就是紂王了。他在牧野之戰戰敗後,在朝歌自焚而死。
在十三世紀,金國和南宋的末代君主——金哀宗和帝昺,全部都自殺身亡。只不過金哀宗當時已經做了不少時間的皇帝,也是個成年人;而帝昺,是被陸秀夫抱著一起蹈海而死的。
-
3 # 磨史作鏡
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因為不好統計,為何不好統計,因為標準不清楚。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主要是用來美化明朝兩個皇帝的,天子守國門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把國都從南京遷往北京,而那時的東北和塞外草原還是蒙古瓦剌和女真人的地盤,處於邊防較靠前的位置。
君王死社稷,主要指李自成進北京後,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其實,朱棣遷都北京的最重要原因不是守國門,而是為了到自己老窩根據地,北京是他作為燕王經營多年之地,而南京他則無根基作為一個篡位的皇帝,他能睡好覺嗎!當然也有鞏固北部邊防之意。
崇禎皇帝這個情況就更是多了,南宋君臣崖山之戰失敗,數萬人和小皇帝趙昺一起投海而死,當然是死社稷,還有五代後梁末帝朱友貞、後唐末帝李從珂等許多都是自殺而死的。而且崇禎最初也是想跑的,但是被守門軍士堵了回來!只有死路一條了!
-
4 # 這些歷史要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現在我們看到這句話,許多首先就會想起明朝,朱棣定都北京,是為“天子守國門”;崇禎自縊煤山,是為“君王死社稷”......但是,這可並非明朝獨有,在明以前,也有出現。
首先是“天子守國門”,這一幕在唐初就發生過。公元626年,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剛剛掌握了大唐政權。正在此時,突厥突然發兵攻至距長安僅40裡的涇陽,京師震動。
李世民設下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人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談判,用自己個人的膽略和氣魄,鎮服頡利可汗,迫使突厥退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不戰而退突厥之兵,為大唐初年的經濟恢復和力量積蓄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貞觀之治打下了良好的開局。李世民運用自己魄力和膽識,成功的化解了帝國的危機,守衛了國家和百姓。
其實,澶淵之盟中,宋真宗也勉強算是御駕親征,守了一次國門的。當年遼國大軍入侵,直逼澶州,汴京震動。孱弱的宋真宗被嚇破了膽,加上不少大臣也主張避敵南逃,使得宋真宗也想南逃避難。幸虧宰相寇準力勸,才御駕親征,到澶州前線督戰,穩住了大宋軍心。最後,雙方才立下《澶淵之盟》,開啟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和平局面。
其次是“君王死社稷”,這一點金國末年的金哀宗其實比崇禎更轟烈。崇禎即位是,大明還坐擁關內漢地,還手握百萬大軍。雖然,那時的明王朝早已大廈將顛,但並非真的到了無力迴天之地步。
但金哀宗即位時,金國就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了,大部分國土淪喪,北方是天下無敵的蒙古帝國,南方又是不共戴天的南宋王朝。然而,金哀宗還是鍥而不捨的力圖振興。
無奈基礎實在太低了,而且又遇上了前所未有之可怕的蒙古鐵騎,最後國破身死,自縊於蔡州的幽蘭軒......
-
5 # 優己
歷史上有三個時期實現過,一個是漢高祖到漢武帝時期,這時候由於河套地區被匈奴佔有了,這使得西漢政權是暴露在匈奴的鐵蹄威脅之下。匈奴人甚至在漢景帝時期縱兵攻入關中併火燒甘泉宮。這事被漢武帝定性為國恥!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漢武帝反擊匈奴,派衛青攻下河套地區並設立為朔方郡,並改年號為元朔。
第二個時期是北宋王朝。由於在五代十國時期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遼國,這使得北宋的門戶大開,河南開封一直被遼國鐵騎威脅著。北宋常年駐紮著十幾萬部隊就是為了防止遼軍南下。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金兵南下攻破開封,滅亡北宋。
第三個時期是明朝。朱棣不想再出現藩王或者大將在邊疆手握兵權亂政的局面,便把都城遷到北京,自己領兵自己守國門,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到明朝被滅亡。
-
6 # 二曲人
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古時學者對以往朝代中,有皇帝忠於職守情況的象徵性總結。必須說明的是“天子守國門”與“君王死社稷”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現象,只不過都發生在皇帝身上罷了。如果以象徵性的“天子守國門”進行統計,在大一統的在朝代中,西漢、唐朝、明朝等應是“天子守國門”了,在諸如南北朝、五代十六國這種混亂時期,那“天子守國門”就很多了,因為國多邊界多,守國門的也就多。而如果認真地對“天子守國門”進行統計,恐怕只有明朝了。如果對象徵性地“君王死社稷”進行統計,各朝各代都有,是很多的;如果以認真態度統計,可能就明思宗朱由檢一人了。
西漢、唐朝都長安,並不是要“天子守國門”,而是歷史原因與建都優勢所決定。亂五代時有些國家如後晉,是邊疆立國,不守也得守。只有明代,都城本來在南京,而明成祖朱棣力排重議,遷都北京,他除出於政治考量外,也認為北京有多重優勢,同時兼具鞏固邊防功能。而“君王死社稷”情況要複雜一些,單就“死社稷”來說,有很多死社稷的皇帝,但他們大多是被殺死、毒死、逼死的,是求生不能,不得不死。而崇禎皇帝是不南遷,不投降,主動自縊而死的。
-
7 # 夏有涼風61
所謂“倆大一小”,第一,首先說的是“秦始皇”一統的“大秦帝國”,始皇贏政,統一國家後,為了抵禦北方匈怒,特地命人在邊防修築長城。還有就是“大隋朝楊廣”,倆位都是不久就國隨人亡。這倆位都符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情況。
還有就是一小,我說的一小就是“五胡亂華”時期的“冉魏”政權,“冉魏”以一城而建一國,還是在胡人林立的地方,自冉閔下了“殺胡令”後,胡人漢人分的是“涇渭分明”冉魏天子守國門,可謂算是“四方雲動”。
最後也是落的個“君王死社稷”的下場。嘿嘿
-
8 # 羽書遲
謝邀。你的問題其實就是兼具"天子守國門"和"君王死社稷“兩個條件的有多少?最著名的肯定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明朝先在南京建都,後遷往北京,當時北京與遊牧民族勢力不遠,危險性很高,是為“天子守國門"。崇禎寧願自殺也不做逃跑,投降等舉動,是為“君王死社稷"。
遍觀中國古代歷朝。我們可先看第二個條件"君王死社稷",一般大多是亡國之君(未代帝王),不屈而死的末代帝王有商朝的紂王,後梁末帝,後唐末帝。應該說敢於以身殉國的末代皇帝不多。再回第一個條件"天子守國門",其實就是說一個王朝不懼危險定都在戰略要地,以王朝的雄武鎮懾外敵。這樣的王朝,我們也翻一遍。定都洛陽等中原地區的不算,偏安一隅的不算,乘下的只有定都北京和長安的。定都長安中有幾個強大的王朝,如西漢、隋、唐,但很遺憾先輩有血性,後代卻窩囊,找不到"君王死社稷"的例子。所以中國曆朝唯有明朝做到了,只有崇禎皇帝一人符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條件。
回覆列表
我認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要分開來講!
首先來說“天子守國門”,我們常知道的是大明朝定都北京,大明天子多次鎮守北京抵禦外侵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天子守國門”,可是我們必須要清楚,歷代定都北方的大一統王朝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天子守國門”,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最具威脅,所以中原歷代大一統王朝定都北方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抵禦外侵,定都北方就能更加積極的調動全國資源,在與遊牧民族的對抗中佔據主動。
所以我們來看幾個比較典型的王朝,西周時期四周都是蠻夷,尤其以西北的犬戎最具威脅,所以西周定都鎬京。西漢時期匈奴最具威脅,隋唐時期突厥最具威脅,所以定都長安。北宋時期由於失去了燕雲十六州,所以只能退到開封,可是開封無險可守,只要北方遊牧民族跨過黃河便可長驅直下兵鋒直抵開封。明朝定都北京亦是如此。反觀定都江南的那些王朝,無一不是偏安一隅,像三國時期的東吳,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南宋,南明等,因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是“天子守國門”。
但守是一回事,守不守的住是另一回事,犬戎攻入鎬京,西周滅亡;西漢初年匈奴多次入侵燒殺搶掠;大唐自安史之亂後,面對叛軍,天子多次逃出長安;面對金軍入侵,北宋無力抵抗,開封陷落,發生了“靖康之恥”等等,這些有都是“天子守國門”的失敗案例。
那麼再拋開“天子守國門”不談,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沒有面對外族入侵或者國內叛軍,視死如歸,真正做到了“君王死社稷”的帝王呢?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有!
1,後梁末帝朱友貞。朱溫第三子,後梁在經過了內亂以及朱友貞的無能統治下,已經日薄西山,在與李存勖建立的後唐政權的對抗中逐漸落入下風,最終後唐軍隊攻破後梁都城開封,朱友貞令部將皇甫麟將自己殺死,後梁滅亡。
2,後唐末帝李從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後唐滅了後梁後沒多少年,李從珂就發動兵變奪得帝位,李從珂打仗勇猛但治國無能,再加上石敬瑭引契丹軍入侵,最終李從珂無力迴天,於洛陽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滅亡。(值得一提的是,李從珂自焚時懷抱著中國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傳國玉璽,也就是從這開始,傳國玉璽正式消失在中國的正史記錄中,可以說傳國玉璽從這一時期正式消失,從這以後傳國玉璽都只是出現在野史記載中,且有很多版本)
3,金哀宗完顏守緒。完顏守緒繼位時正是金國國力衰微而蒙古強大的時候,完顏守緒啟用了一批優秀將領來抵抗蒙古人的入侵,並多次向南宋示好,主動罷兵以求與南宋一起抗擊蒙古,在國內他整頓吏治,改革朝政,團結民心,可以說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英明之主,可惜天不遂人願,金朝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行將就木,任誰都無法挽救這個國家,於是面對這個滿目瘡痍的江山,他不禁慟哭:“我做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也無恨。所恨的就是國家社稷到我而絕,與歷來荒淫暴亂之君同樣亡國,為此讓人憤憤不平”,為了不做亡國之君,他在蒙宋聯軍攻城之前便匆匆將帝位傳給完顏承麟,但隨著蒙宋聯軍的破城,完顏守緒自縊而死。
4,南宋末帝趙昺。金國滅亡後,蒙古騎兵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宋,在幾十年的抵抗中,南宋軍隊一敗再敗,一退再退,最終退到海上,退無可退,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軍隊戰敗,丞相陸秀夫揹著末帝趙昺跳海殉國,南宋滅亡,這也標誌著傳承千年的大漢衣冠第一次遭到徹底摧毀。
5,明思宗朱由檢。想必這位大家就很熟悉了吧,李自成攻入北京,他自縊煤山,以身殉國,也算是死的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