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珮琦媽

    作為家長,會想到這個問題,證明是擔心孩子作文跟不上,或者說孩子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我們常說,想要正常的輸出,必須有大量的輸入,寫作,不管對於孩子來說,還是大人,其實都是一樣的。

    想要孩子寫出好的作文,那日常的積累必不可少。

    1.閱讀經典好書,讓孩子形成閱讀的好習慣,孩子對文章有了欣賞力,明白什麼樣的文章是好的文章,慢慢的輸入會引起質變。

    2.平時節假日讓孩子多出去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的多了,孩子心中的積累也就多了,接觸大自然景象,也可以開發孩子的感知。

    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本書中,尹建莉老師就曾經舉例,她家的孩子,因為閱讀大量經典書籍,孩子在寫作文上,從來沒有發愁過,因為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欣賞力,寫出的文章自成美感。

    4.寫作輔導班要不要參加,這個我覺得不是從源頭上去解決問題,如果說參加了寫作班,孩子寫作文有提高,那是好事情,如果還有反效果,讓孩子更加不喜歡寫作文,那就得不償失。

    5.從興趣入手,讓孩子從心底喜歡閱讀和寫作,可能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 2 # 閱界z讀行俠

    一年級可以報作文班,但是,這個班要符合以下幾個要求:

    1、不教識字,教口語表達邏輯,建立孩子的結構化思維模式。

    2、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遵循兒童心智發展規律。真正看見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3、教學團隊正向成長,面向未來的教育。

    為什麼說一年級可以有寫作?

    因為已不是我們傳統理解的寫作。不是單純的碼字,而是引導孩子的一種感知和表達。

    首先,一年級或者學前班的孩子,聽完一個故事後,要學習用自己的語言來理解和表達,這裡不是死記硬背,是自己的理解,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結構化思維模式。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回答都應該被鼓勵和引導,孩子這這樣的學習中永遠感覺到被支援。才不會害怕犯錯,勇於嘗試。

    其次,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完整書寫能力,所以,要允許孩子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畫畫是一種表達,他能把自己的畫講述清晰,也是一種思維習慣,將來寫文字時,就不會零亂和枯竭。所以這裡需要老師和家長明白的是,畫畫不為了畫得像,而是一種自我表達方式。也是用來溝通交流的。

    最後,還要慢慢幫助孩子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這是收集靈感的最佳方式。留意自己感興趣的事,並學習關注細節,不僅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還可以幫助孩子積累經驗教訓,學會如何學習。

    未來的學習不是教知識和方法,而是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圖片裡就是一個孩子的早晨,她用圖片講述了起床後的時間軸,其實就是一篇日記。

  • 3 # 智樂園

    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沒有必要報作文輔導班,要報的話,到小學三年級報比較合適。

    1、小學一年級識字量少少,寫作還不是重點。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以拼音和識字為主,說話為次。一年級從漢字的筆順、讀音學起,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漢字讀音和書寫,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所以,當學生剛開始學習,很多字都不會寫,要想讓孩子訓練作文,應該是比較困難的,也是不現實的。

    2、小學二年級,雖然有一定的漢字基礎,但寫作訓練僅以看圖寫話為主,也不用報輔導班。

    其實,二年級學生仍然是在識字基礎上注重對學生遣詞造句的訓練。每週的寫作練習,多以看圖寫話為主,內容比較簡單,所以也不必報班。

    3、小學三年級已有習作練習任務,需要系統訓練,應該報個作文輔導班。

    經過小學一、二年級的積累,學生已經有了進行寫作的基礎了,這時已經有條件進行寫作訓練,而且教育局在語文期中期未考試中,加入了習作測試,即不少於300字的小作文,佔30分,所以,在三年級報個作文輔導班,學學寫作的套路,積累一些優美詞語、句子、段落,都能提高語文成績。況且,上輔導班和不上輔導班考試的效果也大不一樣,上了,成績會明顯好一些,所以,我主張到三年級時報個作文輔導班。

    總之,對於是否報作文輔導班,我是傾向於報的,一年級不報,三年級報還是最合適的。當然,題主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作決定吧!

  • 4 # 雅各收納搬家

    關於你說的,要不要給一年級的小朋友報名作文輔導班,有沒有這個必要也是見仁見智吧。

    應該上小學之後作文,在語文課當中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一個位置,可以先從做日記開始當然如果你有這樣的條件的話,也可以讓他報作文輔導課都沒有關係啊。

    其實在這個課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語文是特別特別重要,語文學得好的話,其他的科目應該都是很輕鬆的,但語文當中呢,最主要的就是作文呢,所以你還是選擇作文打好基礎,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 5 # 名師雲課堂

    不知道家長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什麼年齡就做什麼年齡的事”,要知道作文課是從三年級甚至是四年級才開始讓孩子接觸的,現在才一年級,連常用的漢字都還沒認識完全,這遠遠達不到寫作文的水平。所以小學一年級就報作文輔導班未免為時過早。

    那一、二年級的孩子都該做什麼呢?看圖寫話。看圖寫話,顧名思義就是看著圖片,然後描述圖片上面的內容。不要小瞧看圖寫話,它能鍛鍊孩子的觀察力、認知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等等。看圖寫話能讓孩子理解字詞句的運用,對於今後的作文課是非常有幫助的。

    總結:孩子的成長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長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在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年紀的事。

  • 6 # 三冬學

    首先表明觀點:一年級孩子完全沒有必要報作文班,建議三年級左右報比較合適。

    小學語文學習從字詞句到段落和篇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一二年級,學校教學是以字詞句和看圖寫話等基礎為重點學習內容。

    一二年級學校教學主要著重在拼音、字形、字音、字義、組詞、同音字、多音字、擴句縮句、改病句、關聯詞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為中年級段的閱讀理解和習作打基礎做準備。

    同時,一二年級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包括很多家長容易忽視而又十分重要的方面,比如說:坐姿、握筆姿勢、書寫要求、家庭作業的時間安排和習慣養成,等等。

    由於一二年級學習難度小,家長看著孩子學習不費力、成績也不差,就以為孩子學習能力強,放任自流。其實,一二年級正是鞏固語文基礎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如果有缺失,到了中年級(三四年級)將在學業緊張、難度加大的壓力下抽時間來彌補,到時家長就會叫苦不迭、悔不當初了。

    到了三四年級,學生們在進一步學習鞏固字詞句基礎的同時,接觸閱讀理解和習作的學習。

    老師也會逐步開始教授一些習作方面的手法和技巧,並在講解課文時融會貫通的去帶著學生們鑑賞相關的好句好段。同時,在此階段,有經驗的老師會讓學生們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筆,包括日記、仿寫、段落練筆等,訓練學生們的習作技巧和書面表達能力。

    因此,孩子在一年級時報作文班實屬拔苗助長。

    如果孩子字詞基礎在學前已有啟蒙,那麼可以嘗試在孩子一年級時進行看圖說話、續編故事、觀察自然等口頭練習,引導孩子進行五種感官觀察、五種人物描寫、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口頭表達訓練,引發孩子觀察和想象能力,為今後習作做鋪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美白的護膚品是成套買,還是單個買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