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鴻門宴是劉邦聽從項伯(項羽的叔父)之言,向項羽賠罪示弱,換取項羽信任,因而項羽安排的一場宴會。

    鴻門宴剛開始有5個人參加,分別是項羽、項伯、范增、劉邦、張良,劉邦向項羽解釋情況,項羽就不想殺劉邦,而范增卻頻頻向項羽暗示殺劉邦,項羽不理。

    這個時候范增就出去了,找到項莊,讓他以舞劍為名,乘機刺殺劉邦,然後項莊就來到宴會,開始舞劍,準備殺劉邦,結果項伯看出不勁,就挺身而出,與項莊對舞,伺機擋住項莊的劍。

    在這個過程中,張良看不下去了,覺得這樣不是辦法,就出門找樊噲,讓樊噲進帳,然後告訴樊噲應該如何如何說。樊噲說好,然後就準備進帳,結果門口守衛不讓進,樊噲就用盾牌把守衛撞開,闖進了宴會。

    樊噲進了帳,就狠狠地看著主位的項羽,項羽見忽然闖進來一個壯漢,嚇了一跳,手很自然的按在劍上,問:來的是何人?

    張良馬上回答說這是沛公的參乘(警衛員),項羽就說:賜一斗酒。一斗酒大概是現在的四斤酒,樊噲也答話,一口氣喝完了一斗酒。然後項羽就說了一句話:賜之彘肩。然後邊上伺候的人就拿了一整個豬腿肉給樊噲,原文是這樣說的:則與一生彘肩。

    生彘肩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生的豬腿肉,但看問題不能斷章取義,要看前因後果。項羽是在開宴會的,既然是宴會,大家都在吃東西,宴會上會準備生的豬腿肉嗎?項羽會吃生的豬腿肉嗎?顯然不會,那個時候都已經是文明社會了,不可能還吃生肉。

    另外項羽說的是:賜之彘肩。又沒有說:賜之生彘肩。手下人膽敢自做主張,拿一個生的來?恐怕是不敢吧。

    這裡可能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說生彘肩是未經加工的熟豬腿肉,只是沒有切開,生解釋為未加工,後來樊噲在吃這塊肉的時候,是把盾牌放在地上,把肉放在盾牌上,用劍切開來一塊一塊來吃的,這樣就好理解了。

    另一種理解是:這裡的生只是誇張的形容詞,並不是說肉的生的,只是為了突出樊噲的勇猛,故意以誇張的方法來描述樊噲,你看看生吃豬肉、一口氣喝下四斤白酒,這是什麼概念?超人啊,為了突出樊噲,才這麼寫的。

    最不可能的就是故意拿生豬腿來為難樊噲,沒必要啊,項羽就沒打算殺劉邦,幹嘛要為難劉邦手下人呢?況且樊噲本來就不在宴會的名單中,只是後來闖進去的,項羽本人也是勇猛之人,看見了樊噲這樣的人,難免惺惺相惜,更不可能去為難樊噲了。

    綜述以上,這個豬腿肉肯定是熟的,不可能是生的,項羽也不可能給樊噲生的豬腿肉。

  • 2 # 土豆到底去哪裡挖

    關於鴻門宴上項王賜給樊噲“生彘肩”是不是生豬腿的事困擾了學者兩千多年,它折射出背後的隱喻遠遠不是那麼簡單。

    長久以來,關於這個“生”究竟是什麼意思,考據者一直分為兩派意見。一派觀點(比如清代的孫志祖)按照“生=不熟”的字面意義理解,認為這條生豬腿就是完全沒有進行過任何烹飪的生肉。項羽下令賜給樊噲一條豬腿,而下人搬來一條生豬腿,是為了給樊噲個下馬威,試試他的膽色。但樊噲畢竟是殺狗的屠戶出身,什麼好勇鬥狠的場面沒見過,於是面不改色,把這條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刀切著生吃。項羽看見這副混不吝的好漢架勢,為之動容,問他:“壯士,還能再喝點不?”

    還有一派觀點,比如乾隆時期的梁玉繩,以及其他一些學者,從訓詁學的角度考證這個“生”字。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認為“生”是司馬遷加上去的,他說:“‘生’字疑誤。彘肩不可生食。且此物非進自庖人,即撤自席上,何以生邪?”意思是這條豬腿不是廚子送進來的,而是直接從席上撤下來的,難道項羽和劉邦他們也坐在那兒吃生豬肉嗎?

    陸忠發《現代訓詁學探論》認為,這個“生”並非“不熟”,而是跟生鐵、生絲的“生”一個意思,指“未加工”。項羽賜給樊噲的是一條煮熟了之後端到宴會現場,但還沒有分切加工的整豬腿。所謂分切加工,就是將整豬腿再切為更小塊的肉,用漆盤端到各人面前,然後用箸或匕取肉蘸醬吃。

    還有觀點認為這個“生”有可能本來是“全”字,簡牘傳抄當中誤寫成了“生”,但總的來說意思也是一樣:給樊噲吃了一條熟的整豬腿,而非生豬腿。

    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引得無數學者爭相考據,既體現出古代讀書人的迂腐可悲,又隱喻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宿命與無奈!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是一個大爭的時代,戰國爭鋒,知識分子“士”階層對眼前的世界有著獨立的見解看法,對治國安邦比那些住在深宮的君主們更有發言權,諸侯林立,作為知識分子以知識見解安身立命,侍魏國之君與侍秦國之君都是大展宏圖,實現抱負,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君主賞識則抵掌攀談,士為知己者死;政見不和則拂袖離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選擇轉圜的餘地比較大,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身心相對自由,那是一個知識分子如魚得水的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結束進入封建專制社會之後,天下歸於一統,皇權定於一尊,皇家就是獨家經營,知識分子愛幹不幹就只此一家,再無朝秦暮楚,遊說列國,待價而沽之機會,知識階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對君主權威的公然藐視而遭趕盡殺絕,讀書人要麼甘於寂寞,歸隱山林,要麼賣身投靠,為五斗米折腰;於此同時,皇權是權力中心就是真理中心,君主們口含天憲,金口玉言,一句頂一萬句,比如朱元璋在做皇帝前沿街要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當上皇帝后,似乎自然而然也成了知識的主人,對歷代典籍甚至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學說指手畫腳...因為別無分店,讀書人喪失了對東家的選擇權,知識階層成為統治階級的皮毛淪為權力的附庸。

    百花齊放結束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時也結束了,中國知識分子變成按照君主的理解對典籍按部就班進行詮釋的讀書人,皇帝寫了一首歪詩無法理解就說成是博大精深,詩裡出現個錯別字就引經據典說《說文解字》裡就是這意思...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裡說中國自古以來只有技術而無科學,技術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的經驗總結,而科學是對技術現象進行分門別類的抽象研究,歸納推理出本質規律的如數學公式,物理化學定理等等,而這些是要由專門的人去從事的,而中國的讀書人的精力都耗在對典籍中規中矩的詮釋或類似《史記》裡項羽賜給樊噲的豬腿是生豬腿還是熟豬腿這類匪夷所思的問題上,這不但是知識分子的悲哀,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外一端,另一些讀書人卻在研究天體,研究浮力,研究幾何,他們的子孫接著在研究重力加速度,研究微積分,化學反應方程式,當他們憑著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晶堅船利炮打上門來的時候,我們蒙了,然後痛罵清朝腐敗,滿清無能,其實冷靜想一想,就是漢武大帝在世,他面對這種情況也會含淚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為啥?因為這種落後是祖上幾千年前就種下的,他面對的眼前現實只是落後的結果!

    知恥者後勇,而不是委過於人。今天的讀書人或者說知識分子,不但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還要為未來探未知,而不要在糾纏項羽賜給樊噲的豬腿是生豬腿還是熟豬腿這類匪夷所思的問題上!

  • 3 # 紫藤唯愛你

    司馬遷說是生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常識判斷 項羽是個壯士英雄 自古英雄愛英雄 憑藉樊噲在鴻門宴的表現 項羽當會識別他為英雄 一個人會對他喜歡和與他一樣的人送吃生肉嗎 嘿嘿 當然不會 我的回答

  • 4 # 煮茶看書

    看下原文: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51。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52!”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53。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由此可知,生的!

    回到歷史背景,當時項羽勢大,是對抗秦軍的主要力量,劉邦討了巧,先入咸陽,

    鴻門宴本身就是生死宴,項羽下面的人故意為難,拿一個生的豬腿上來就不足為奇了

  • 5 # 風拍小簾燈暈舞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花費了不少筆墨來刻畫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在《鴻門宴》中項羽兩次稱呼樊噲為壯士,英雄惜英雄,自然不會在吃的方面來羞辱一位好漢。所以我比較同意陸忠發《現代訓詁學探論》這一個觀點,這個“生”並非“不熟”,而是跟生鐵、生絲的“生”一個意思,指“未加工”。項羽賜給樊噲的是一條煮熟了之後端到宴會現場,但還沒有分切的整豬腿。

  • 6 # 虹貓大俠

    鴻門宴雖然不是一個好宴,但絕對是一個正規的宴會。那麼問題也就來了,一個正規的宴會,哪來的生豬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雖然項伯拔劍攔下了,但以項伯的武藝肯定是攔不住項莊的。於是座位靠門的張良偷偷溜出去叫來了樊噲。於是就有了上面這一幕。

    關於賜生豬腿,這裡有三個解釋,一併說一說,看看哪個有道理。

    一、史記傳抄時弄錯了

    司馬遷的《史記》成書是竹簡版的。出現字跡不清楚也在所難免,後人把“全”認成了“生”,“生彘肩”實際是“全彘肩”。

    就像《西遊記》中,“卵二姐”不少人認為應該是“卯二姐”才對,一個道理。

    這個說法個人感覺可能性不大,漢初的時候,人們還是流行篆體字。上圖是“全”和“生”兩字的篆體書寫,從字形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抄錯的可能性比較小。

    不過也不排除是這個原因。因為這個詞只提到了一次,而且如果該字字頭出現模糊的話也只能靠猜。對比下半段還是很像的。

    二、故意為之

    項羽賞賜樊噲的如果是一個生豬腿。那麼這個豬腿哪來的?

    秦漢時期人們吃飯都是分餐制,每個人一個桌,個人吃個人的。臨時加菜,只能從廚房拿。給樊噲生豬腿肯定不是項羽的意思,因為項羽沒有說拿生的,賜之彘肩怎麼聽也不會聽錯,下人肯定也不敢私自做主拿個生豬腿上來。這事八成是范增的主意。

    鴻門宴雖然對劉邦不利,但項羽的大帳也不是劉邦一個護衛能隨便硬闖進來的。給他個生豬腿就是想羞辱一下樊噲。項王賜飯,不吃就是不給項羽面子。吃,你就只能啃生的。

    誰知道樊噲就敢吃生豬腿。一下子就把大傢伙鎮住了,這也讓項羽好感大增。

    三、特殊嗜好

    還有一種可能,吃生的是項羽的一種特殊嗜好。

    項羽最艱難的一戰是鉅鹿之戰,此戰還產生了一個成語~破釜沉舟。項羽為了表示必勝的決心,命人把做飯的鍋砸了,船也鑿沉了,只帶了三天的乾糧,與秦軍決戰。

    講真,決心是好的,但只吃乾糧對消耗巨大的項羽來說肯定是不夠的。開火做飯肯定不行了,因為鍋都沒了。怎麼辦?那就只能來點生肉了。

    在後世的特種兵訓練中就有一項野外求生訓練。比如說《特種兵之火鳳凰》中,老兵就曾經訓練女兵吃活物,嚇退了不少女兵。再比如《士兵突擊》老A選拔賽,伍六一就捉了一隻田鼠和大夥分食。野生食物能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也是好東西。

    以項羽的能力,適應野外求生,吃生食應該是沒問題的。

    據說吃生食還有上癮的可能,沒準項羽從那會兒養成了這個習慣。沒事來點野味生食。或許準鴻門宴時,手下就剛好獵殺了一隻野豬呢?

    有野味打牙祭,項羽正好點了一個生豬腿。還沒吃呢?樊噲來了。得,看你這麼勇猛忠心,好東西賞給你吧!看樊噲吃得老香,項羽心裡估計得大呼“同道中人啊!”這好感啊估計得蹭蹭的往上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延不過一勇夫,基本上不懂軍機,為什麼會有人吹噓他?還拿他來踩諸葛亮和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