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韶華傾夢
-
2 # 雨夜構想
謝謝邀請。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了那句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成語的意思是,你丫的那點小心思,大家夥兒都知道了。就別裝腔作勢了。 話說司馬懿有倆大兒子,老大叫司馬師,老二叫司馬昭。這倆小子沒事就和他爹一起出去打仗鬥毆,天長日久這倆小子就養成了勇武好鬥的性格。而且一個比一個爭強好勝,心思縝密。老大遺傳了老爹大部分基因,為人花花腸子賊多。沒事兒就整點亂七八糟的事噁心大家。對皇上也是不怎麼好,沒事就去找茬,皇上對他也是沒招,也不敢說,也不敢問,啥事都隨了他吧!反正自己也就是個傀儡,和當年的漢獻帝如出一轍。當年的老曹就是這樣對待漢獻帝的。也算是報應不爽吧! 正當司馬兄弟如日中天,橫行霸道之時,老大忽然得了一種怪病,據說這種病只能是哪些心術不正之人才能得,可是大夫是不能和這哥們說的。一旦說了,別說小命不保了,就連家族也得受牽連。只能敷衍說是一種目瘤,修養一段就能好。這時候正是打仗期間。來了一個姓文的帥哥,還沒等打呢,就這麼一嚇唬。司馬大兄弟就給嚇昏了。眼珠子也從眼眶裡掉了出來。從此病情惡化,一命嗚呼了。 彌留之際,把老二叫過來了語重心長的說,老二啊,我不行了。以後咱家就交給你了,你嫂子你可幫我照顧好啊!還有我兒子他還小。你可別讓他受欺負啊!咱家這偌大家業以後就全靠你一人打理了。我兒子就是歲數太小了。要不我就讓他幹了。後來我一想就是現在讓他接班,最後還是你掌權。還不如直接給你得了。就這麼訂了,那個小皇帝你就看著辦吧。他屬實沒啥威脅。我的工資和崗位都給你了。你就別在自己家裡圖謀啥了。要整去外邊整,隨便整,別控制。 就這樣司馬老大走了。司馬老二繼續老大的事業直到最後。。。。
-
3 # 伊耆角木
不是司馬師傳的,而是司馬昭憑自己實力為司馬家保住的。官職不是爵位,不是你想給兒子,兒子就能接手的。更何況,司馬師沒有親生兒子,養子年幼且又是司馬昭的親生兒子,弟弟司馬昭不挺身而出做大將軍,難道留給別家嗎?
自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殺曹爽,獨專國政,司馬家在曹魏大權獨攬,司馬家的掌門人,所享有的權力與皇帝無二。但是,權臣和皇帝畢竟是有區別的。區別就在於,皇帝的權力來自於身份,所以只要皇位傳給兒子了,兒子自然擁有皇權;權臣的權力來自於實力,如果兒子不能擁有父親那樣的實力,那就算有父親的官職,也是沒有用的。
司馬懿殺曹爽後,雖然已經在朝堂一家獨大,但官職還是曹爽當年為了架空他而給的虛職太傅。太傅官職本身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司馬懿也始終拒絕魏帝曹芳給他的丞相、相國官職,加九錫特權,郡公爵位。但是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司馬懿權傾朝野。因為決定司馬懿權力的g不是丞相、相國的官職,不是郡公爵位、不是加九錫,而是他司馬懿自身的能力。
司馬懿爵位只是舞陽侯,縣侯一級,他死後,司馬師能以嫡長子身份從司馬懿處繼承的也只有這個無關痛癢的爵位。官職不能繼承,繼承了也沒用(太傅官職無實權)。雖然官職晉升為執掌全國兵權的大將軍,但能不能真正掌握全國兵權,也不在於這個官職,而在於司馬師確實有能力繼承父親的勢力,在軍中保持影響力。
可司馬師一死就不一樣了。司馬師一生沒有親生兒子,唯一過繼的嗣子司馬也是司馬昭的次子,司馬師死時,司馬攸虛歲也才十歲。如果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做大將軍,能掌握軍權嗎?所以,大將軍給了司馬攸也是不倫不類,最終恐怕也是必須要他的親生父親司馬昭代為掌權。既然如此,又何故要假模假樣讓司馬攸做這個大將軍。當然了,按照繼承製度,司馬師從父親司馬懿那裡繼承來的舞陽侯爵位,是隻能傳給司馬攸繼承的,這就是官職和爵位的區別。
司馬師一死,司馬昭無論怎麼算,都必須扛起司馬家大旗,為整個家族的利益,他也要確保大權不旁落。司馬師死後,魏帝曹髦有意奪權,命時為衛將軍,到許昌看望哥哥司馬師最後一面的司馬昭就此留鎮許昌,不許他回京。為了能穩住朝局,確保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司馬昭抗旨不遵,直接親自領兵回到洛陽,司馬昭跟隨父兄在軍中掌兵、朝中掌權多年,他一到京城,那些文武大臣即使再有二心,也不敢再有動作,曹髦也不敢與司馬家鬥,乖乖封了司馬昭大將軍,把司馬師享有的一切權力盡付於他。
所以,大將軍官職不是司馬師傳給司馬昭的,而是司馬昭靠自己的實力,為司馬家保住的。司馬師真正能傳的只有爵位,這個可以傳給嗣子司馬攸。
回覆列表
司馬師(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晉文帝司馬昭的同母兄,晉武帝司馬炎的伯父。
司馬師是一個雄才大略,沉著堅強的人。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一直被司馬懿當作接班人來培養。在司馬懿展開高平陵之變,成功奪權後,司馬師便被司馬懿確定為司馬氏的當家人。雖然司馬昭能力不差,但在當時的司馬懿看來並不合適。因為當時的司馬氏處於浪風口,需要的是一個能鎮住心懷不軌的雄主,而當時的司馬昭為人處事比較謹慎,而且隱忍,特別像年輕時候的司馬懿。
因此,在最後的決定中,司馬懿選擇了司馬師。
由此,司馬師為何之後又讓司馬昭繼任呢?
其一,司馬昭的威望不可忽視。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在司馬懿在世的時候,每逢有戰爭,都是隨父出征,他們的威望都是一步步提上來的,自然能得到軍中個人的佩服。另外,司馬昭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是比較突出的。
舉一個例子,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徵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紮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於退走。事後,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佔據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得不到作戰的機會,攻堅而不能下,應趕快撤退,以後再作打算。”曹爽等引軍撤退,費禕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透過。
其二,事發突然,以求其次。在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發起勤王,司馬師率軍東征,途中因毌丘儉、文欽等人帶兵襲營而驚嚇過度,最後病重於許昌。因為事發突然,司馬師根本來不及做更好的打算,而這時的司馬昭聽聞訊息來許昌探望,彌留之際的司馬師自然讓司馬昭繼任了。
因為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就算司馬師想讓其他人繼任,司馬昭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有能力去篡改遺囑。既然這樣,司馬師何不為了給自己留下好的名聲,以及為了妻子和女兒著想,從而欣然把位置留給司馬昭呢!
其三,兒子不是自家的,再謀也是嫁衣。在古代這個崇尚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的時代裡,無論是諸侯還是族長等比較有威望和權勢之人,只有自己留有血脈,才能讓麾下的人團結一心,看到希望而竭力輔佐。否則,自己的主上都沒有繼承人,自己再怎麼輔佐還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所以,司馬師為了穩定自己的麾下,不得不從司馬昭那裡過繼了一個兒子——司馬攸!因為養子也是有繼承權的,這是古人喜歡認兒子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司馬師突發病逝的時候,這個兒子還小,根本沒有能力繼承他的位置。更關鍵的是,這個兒子是司馬昭的。就算司馬師讓司馬攸繼位,到頭來還不是司馬昭進行掌權?
所以說,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司馬師這一邊,那為何不為了自己,為了妻子和女兒,也為了司馬氏的長遠發展著想,從而讓司馬昭來繼承自己的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