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足球星世界

    你好,當球隊已經選擇採取防守反擊的時候,說明了球隊自我承認,在進攻端上不如對手,所以才會先採取穩固防守的方法,在找到進攻機會,進行進球

    我個人認為,最合適的防守反擊陣容應該是4-4-2陣容,為什麼呢?首先,採取這個陣容,在近幾個賽季獲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的球隊,就是馬競了

    為什麼推薦4-4-2呢?4-4-2可以說是一套非常經典的陣容,這一套陣容,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可以掩蓋球員個人實力不足的缺點,因為,這套陣容在3條線密度上的分配上,非常的合理,只要在戰術執行力方面到位了,3條線之間的距離保持合理,防守強度將會非常大

    而這套陣容,在防守端防守成功的情況下,前場的2位進攻球員,就能夠打出非常犀利的防守反擊進攻了,這一點,可以參考,當年的國際米蘭和現在的馬競,基本都是一名策應型前鋒搭配一名速度型的前鋒

    不過,4-4-2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除了剛剛說的,在戰術執行方面要求比較高之外,對於球員的體能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只能夠透過不停的奔跑,來保持球隊整體陣容的移動,也只有這樣的操作,才能夠儘可能的掩蓋球員自身實力不足的問題

    但無論怎麼樣都好,一旦駕馭好了4-4-2陣容,即使是草根的球隊,也能夠取得非常出色成績

  • 2 # 波多體育匯

    目前最適合反擊的陣容是4231,中場5名球員可全部收縮至已方半場,全力防守,等對方大舉壓上的時候,我方利用快速傳球和自身速度迅速反擊,方可一擊制勝。防守反擊的前提是立足於自身防守反擊,然後快速反擊,對邊鋒和前鋒的速度要求較高,必須具備速度、帶球能力和把握機會的能力。世界名帥穆里尼奧就是反手反擊的代表性人物,在任職皇馬主帥的時候,對面巴薩等強隊經常採用此戰術,讓巴薩難以招架

  • 3 # 可樂愛球球

    在單一陣型時代,5-3-2是典型的防守反擊陣型,由4-4-2的中場回撤一人充當中後衛,最早出現在1960年的大國際時代,時任主教練埃雷拉(阿根廷人)將一名自由球員安插在後衛線,於是出現了5-3-2陣型。自由球員的發展有兩條路線,一條是貝肯鮑爾和薩默爾領先的“自由人”理念,一條就是義大利慣用的清道夫理念。

    意甲小世界盃期間,“自由球員”多數是清道夫或者盯人中衛。如果不設專門的盯人中衛,清道夫在站位上屬於中後衛,即拖後中衛,主要負責清掃兩肋、中路被突破之後出現的險情。

    清道夫的好處在於,準確判斷進攻方向以後,將對方的攻勢迅速化解,憑藉五後衛(三中後衛)的人數優勢,迅速取得球權,由後場發動反擊,解決進攻問題的通常就是雙前鋒。

    在5-3-2陣型當中,雙前鋒的配置比較簡單,要麼一邊一中,要麼一名影鋒(以前是前腰)加一名正統中鋒。防守反擊戰術要求這兩人有快速形成攻勢並獲得進球的卓越能力,在此基礎上,雙前鋒面對反擊態勢時,突破能力、處理球的能力和跑位能力不僅要求高效率,還要求進攻結果最大化。簡單說就是抓機會的能力要超強。

    20世紀90年代前後,中場防守協同能力不強的隊伍經常會使用5-3-2,讓出中場和本方三十米區域前段的大片縱深,以人數優勢完成防守,形成反擊。

    5-3-2的缺點在於中場球員人數太少,防守的時候站位間隔太大。

    1.兩名邊後衛保持5後衛的完整性,基本不會對前衛隊友進行支援。

    這導致三前衛防守時無法兼顧兩條邊路,如果三前衛集體將對方的持球隊員逼向某個邊路,那麼另一個邊路就會成為自由走廊,轉移球能力很強的對手會迅速完成進攻方向的轉變,這樣另一邊路的邊後衛就要承受過大的壓力。

    2.三名前衛過分收縮中路,兩條邊路會成為自由走廊,防守透過率太高。

    當對手中路進攻侵徹力很強(特別是前鋒和前衛的個人突破能力)的時候,三名前衛一定會回收,保護中後衛身前的肋部區域。這樣一來,兩條邊路就會放空,給對手的邊鋒越過前衛防守線,直接面對邊後衛的機會。

    沒錯,後衛線有多達五個人頭,就算對方邊鋒區域性進攻能力很強,也很難在突破邊後衛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中後衛的卡位。但邊鋒不一定會選擇繼續突破,而是起腳傳中,此時考驗的是中後衛的高空球爭頂能力和盯人能力,只要對手的兩名或三名攻擊手個人能力很強,中後衛的防守依然會受到很大的威脅。

    隨著整體傳球-控球戰術的發展,加上對中場防守球員奔跑能力的進一步提高,4-4-2陣型先是回撤一名前鋒成4-5-1,進一步在21世紀初的西甲進化為4-2-3-1,即將兩名中前衛發展成後腰,突出中場的人數優勢,確保流暢的傳遞轉移,這樣能夠抓住5-3-2陣型的邊路弱點,連續形成壓制。先不說防守總是被動的,五中場可以在任意一條邊路迅速形成區域性的人數優勢,要麼在邊路和肋部連續跑出空當,要麼獲得大量遠射的機會。

    面對4-4-2的時候,4-2-3-1也能很好地利用中場人數。

    1.如果面對4-4-2當中的平行站位,4-2-3-1當中的三名進攻前衛能有效攻擊兩條線之間的空當。

    2.如果面對4-4-2當中的菱形站位,4-2-3-1當中的三名進攻前衛會拉開寬度,全力進攻菱形站位當中的拖後前衛——即現在所說的單後腰,一旦被打爆,攻擊手可以直接威脅後衛線。

    當中場優勢成為足球比賽爭勝的重中之重,單一陣型向動態陣型演變——時間段從1986年開始,以比拉爾多麾下的阿根廷國家隊為觸發點,五名前衛以及3-5-2陣型在中場爭奪過程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3-5-2的兩名邊前衛回收,就變成了5-3-2,進可在中場和前場憑藉人數優勢頻繁攔截、搶斷,退可在後場持續形成人數優勢。無論對4-4-2還是5-3-2,3-5-2總能保證中場兵力的主動權。

    進入21世紀,整體“防守結構化”概念成熟,成熟有感於中場防守覆蓋面的不足,5-3-2開始回收一名前鋒變成5-4-1,解決前衛線防守人數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進攻人手太少的弊端,給中鋒進一步的支援,5-4-1衍生四種變化。

    1.兩名邊後衛助攻到前場之後當邊前衛用,兩名邊前衛頂到鋒線當邊鋒用。變成3-4-3。更靈活的戰術是兩名邊後衛助攻到對方的三十米區域,直接當邊鋒用。

    2.某一名後衛球員迅速頂到前衛線(多數是邊後衛,因為自由人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戰術理念了),變陣4-5-1,進而演化為進攻4-4-2、4-3-3等常規陣型。

    3.兩名邊前衛頂到前衛線,前腰繼續向前,變陣3-5-2。

    事實上目前最流行的還是動態陣型,一旦進入陣地進攻,5-3-2變陣3-5-2,或者5-4-1變陣3-4-3。2014年世界盃的荷蘭隊就是5-3-2變陣3-5-2甚至變成3-4-3的典型。這要求兩名邊後衛和兩名邊前衛有出眾的折返奔跑能力,無論前場高位逼搶,還是中場退防,抑或是後場防守,都要做到協同性、聯動性高度統一。

    只有打慣了防守反擊的義大利隊依然是5-3-2變5-4-1,2016年歐洲盃義大利擊敗瑞典的比賽就是典型案例。

    目前的歐洲主流聯賽當中,除了意甲,德甲、西甲和英超基本都是四後衛。動態陣型的好處在於邊前衛防守時深度回收,成為邊後衛或充當一名後腰,防守上抗擊打能力進一步增強,進攻的時候則變化多、彈性大。所以有統治力的強隊已經基本不打5-4-1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葉問三浦實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