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育漫話說

    首先,我們必須確認的是,因情緒不好而遷怒於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且需要自我反省。孩子何其無辜,家長不能讓自己的不懂控制脾氣而破壞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這是得不償失的。

    人,都會有情緒下低落或者煩鬱的時候。如果不懂控制情緒,肆意爆發,其破壞結果可能會毀壞家庭的幸福。試想,如果孩子總處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他會不變得叛逆、冷酷、自私、漠然、怯懦、嫉恨、暴虐嗎?所以,大人能控制好情緒,才是正向教育的開始。

    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我們不妨試試這幾個方面著手:

    1、日常預防:減少和削弱負面情緒的外部觸發因素

    我們都知道,當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零界點,失控也就成為必然。所以,瞭解情緒的外部觸發因素則有利於我們進行日常疏導和緩解。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經常對自己進行剖析。對容易讓自己生氣、難過或抑鬱的事件進行歸類,以此判斷出負面情緒的主要外部觸發原因。諸如,夫妻感情不合、家庭成員間關係緊張、工作不順心等。只有瞭解了情緒觸發原因,我們才能在平時注意透過適當方法的減少這些觸發因素,從而削弱負面情緒的積累,減少情緒爆發率。

    事實上,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只要處理好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以及工作,基本上也就遠離了負面情緒。

    所以,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是情緒控制的首要前提。

    2、情緒疏導:選擇合理的發洩方式

    當我們發現自己很煩躁易怒時,其實就是情緒快開始失控的徵兆,此時,我們可以對自己進行“隔離”。

    比如,把自己單獨留在房間、暫時不接觸其他人、保持沉默等等。然後,我們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爆發能否解決問題?爆發是否傷害家人,尤其是孩子?自己心情不好到底是為什麼?或者重複默唸:冷靜、冷靜、冷靜……

    這是一個冷卻自己的過程,也避免做出錯誤的行為。只有我們真的冷靜下來後,理智才會開始運作。

    負面情緒既已失控,那麼,發洩出來則是最妥當的選擇。

    那要怎麼發洩呢?原則就是合理,即,不傷害他人、不損害自己。

    在我認識的人裡,負面情緒發洩的方式很多,比如吃東西、購物、爬山、運動、傾訴、旅行等等。我個人認為,爬山和運動的效果會好一些。

    3、心理建設:培養積極、樂觀、堅韌的內心

    我們需要明白:不是隻有孩子需要進行心理建設,大人亦然。

    成長環境的不同、教育程度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人生閱歷的不同,我們的內心也會不同,心理承受能力更是千差萬別。

    心理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有意識的自我修煉。

    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人文傳記,透過感悟名人的人生起伏,學習他們的堅持不懈、積極勇進。也可以結交更多樂觀、開朗的友人,從他們身上感悟笑靨如花、人生飛揚。

    但無論怎樣,我們都需要讓自己更加Sunny明媚、積極向上、堅韌不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負面情緒持有控制力,我們的生活,也才不會總是烏雲滿天。

    總之,想要能夠控制情緒,則一定要內外兼修,既減少外部刺激,又增加內心防禦和控制。方法千千萬,只要我們去摸索,總會有適合自己的。

  • 2 # 兔爺艾蘿蔔

    我家孩子爸以前單位天天加班,週末加班,沒有加班費,精神壓力很大,情緒控制能力也變差。回家以後對孩子的忍耐力有10%就不錯了,以至於孩子吃飯慢,或者稍微不聽話點,就要遷怒於孩子,甚至動手教育。

    其實,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遷怒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孩子會模仿、學習你的行為,性格在後天會慢慢逐漸形成。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1. 改變外在因素

    如果是公司給你造成精神壓力,那就換單位;如果是夫妻關係不融洽,那就好好溝通解決。我家孩子爸自從換新工作後,每天下班回家陪孩子,越來越喜歡跟孩子相處,以前那種“我討厭爸爸”的狀態一去不復返。

    不要因為外在的因素抓狂。

    2.改變內在因素

    發脾氣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是能控制不讓自己發脾氣,那需要情商,是一項本領。

    既然是一項本領,那就不會很容易掌握。市面上有關情緒控制的書籍很多,網路上相關也很多,都可以學習,可以慢慢消化。

    我現在看的書是有關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對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的幫助。

    3.自我心裡暗示

    心理學上很重視自我暗示的力量。比如一個人每天給自己暗示“我是最棒的,我能搞定,我會解決”,那麼這個人的自信和能力都會得到提升。這個很有效的。 所以,請牢記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每次發脾氣的時候腦子裡想想“不要發脾氣,孩子長大變成臭脾氣的人怎麼辦?”給自己暗示“我要控制情緒,我不亂髮脾氣”。

  • 3 # 楊楊爸親子驛站

    這位爸爸的行為,就是心理學上典型的踢貓效應。

    01什麼是踢貓效應?

    一位騎士在晚宴上被領主訓斥了一頓,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自己的莊園,對沒有及時迎接的管家大發了一通脾氣。

    管家心裡窩火,回家後找了個雞毛蒜皮的理由,又把自己的妻子罵了一頓。

    妻子受了委屈,正好看到兒子在床上蹦躂,上去就給了兒子一耳光。

    最後那孩子莫名其妙的捱了一耳光,心情極度糟糕,一腳把正在身邊打滾的貓踢了個跟斗。

    心理學家用這則寓言描繪了一種典型的情緒傳染鏈,即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

    最終,無處發洩的最弱小者便成了犧牲品—踢貓效應。

    回頭再看,為什麼家長被罰,會遷怒孩子?因為憤怒已經戰勝理智。

    他只知道自己心裡不服,卻不敢挑戰上級,無奈能向最沒有反抗能力的3歲兒子發洩。不知道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02聰明的家長都會這麼做(1)多讀書,加強自身修養,選擇接愛。

    知道心情不好,也是人類本身自有的一種情緒,選擇接受這種情緒,是智者的選擇。

    (2)選擇合理發洩方式

    發洩方式很多種,我傾向於下面三種,最常用的是第三種:運動。

    大喊。找個沒人的地方,自已把心中的鬱悶喊給老天聽,沒準會感動老天一聲雷,也說不定。

    傾訴。找哥們朋友,或者愛人,把不滿的事情說出來,就會舒服些,這是情緒出口的好方式。惟一的條件就是,有人願意聽你說。

    運動。作為自我消化情緒的一種方式,運動,能夠讓你全身心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轉移你的注意力。用盡的體力、精力,沒時間去想煩心事。

    (3)強大自己,選擇改變

    當你改變不了現狀,別人可以罰你,說明你實力不夠,你就要努力。

    當你強大到可以罰別人的時候,回想這次經歷,你會感謝這次經歷,讓你的人生髮生質的改變。

    人生苦短,花點時間,學會做情緒的主人,這是一場修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貝加爾湖有哪些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