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台山大雄哥

    對蝦的黑鰓病怎麼樣,怎麼辦?

    對蝦如果得了黑鰓病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水質變老綠水或紅黑水

    2.早晚對蝦靠邊遊動,用手都能捉得到,放到清水裡面1分鐘死亡

    3.蝦鬚斷頭有黑點,蝦體微紅或蝦殼黑點很多

    4.蝦殼離肉或棉花蝦體重下降

    冶療方法:

    黑鰓病都是由細菌感染病毒引起的,統稱叫弧菌。

    黑鰓病比較常見,需要選用針對性的藥品殺死弧菌,例如:1.可以選毒必克和噬菌王配合使用,專治弧菌黑黃爛鰓,只要不是纖毛蟲引起的,基本都能治好。2.你也可以選碘來消毒,但一定不能選二氧化氯這類比較猛的消毒產品。

  • 2 # 水產小武

    黑鰓病主要是柱狀曲橈桿菌感染所引起。病蝦鰓呈橘黃色或褐色。隨後逐漸變暗,最後變成黑色。一般由細菌、真菌感染造成組織病變,呼吸困難,然後有許多有機碎片附在鰓絲上,並有聚縮蟲等附上鰓絲,使蝦呼吸更困死了,蝦體消瘦,遊動停滯,病蝦浮於水面,不久死亡,主要危害蝦的幼體。1.主要發生在高溫期。高密度放苗、清淤不徹底和池中富營養化等都是可以引起的。2、定期潑灑生石灰,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來預防。3、全池塘潑酒聚維銅碘,病重時隔日重潑一次。同時飼料新增維生素C2、複方思渃沙星,連投5~7天。

  • 3 # 閩南少年郎

      今年以來,對蝦的黑鰓問題很常見。養殖中,蝦鰓是蝦發病時的一個重要的指示性器官,許多病原都會導致對蝦發生鰓病,這是因為鰓部是蝦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器官,其防禦能力又較弱,所以當感染病原時,鰓部往往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現症狀。當黑鰓病嚴重時,繼而會出現慢料、遊塘、死蝦等現象。若是防治措施不力,就不得不提前賣蝦,致使養殖收益大幅度降低。

    蝦鰓受損,變黃

      一般而言,健康蝦鰓具有如下特性:鰓蓋光滑、半透明,鰓絲平滑、乾淨、整齊,略有彈性,無異物附著。凡不符合以上特徵者均視可為病鰓。

    蝦鰓的作用

    1、起呼吸作用;

    2、排出機體毒素(新陳代謝);

    3、吸收營養物質、微量元素。

    黑鰓的危害

    1、對蝦患病後,攝食減少或停止。鰓主肝,肝主腸,腸主肉殼;

    2、病蝦因鰓部呼吸功能受損,機體嚴重缺氧而死亡;

    3、無法適量的吸收營養物質、微量元素會造成瘦身、棉花蝦;

    4、遊塘。常無規則的在池邊緩慢遊動,時而頭朝上在水面打轉,易受驚而跳出水面。

    黑鰓形成的原因

    1、重金屬、氨氮、亞鹽高:這三種物質均為血液毒,它透過血液迴圈作用於鰓部或直接作用於鰓部,損害其攜氧功能,從而引起鰓組織缺氧壞死,甚至全身中毒死亡;

    2、長期高PH值:PH高低燒鰓、腐蝕;

    3、有機質過剩:在養殖中後期,隨著對蝦排洩物的增多,以及殘餘飼料和老化,死亡的水生生物屍體的沉積,很容易造成池底惡化和水質的汙染,致病菌和寄生蟲大量繁殖,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注意底質改良和水質淨化,黑鰓病和爛鰓病就容易發生,尤其在夏天高溫季節、有機汙物高速分解時更易發生。(對蝦都有對鰓部自我清理的動作,主要使用鰲足進行清理,當水質有機質太多時,清理無效,便會引起鰓病);

    4、細菌感染:病原是弧菌、氣單胞桿菌;

    5、對蝦也會因大量死藻類堆積於鰓葉中而使鰓區呈黃色/黑色:在一些新建的黃泥底質蝦池放養潛底性種類,或進行越冬,由於鰓部沾了底泥,對蝦也會出現黃鰓;

    6、纖毛蟲:由固著類纖毛蟲、吸管蟲和固著輪蟲附著在腮絲、體表上而成。本病多發生在池水肥度大、有機質含量高的池塘。主要危害是,影響蝦的呼吸和正常生長髮育,嚴重時引起脫殼困難而死亡。

    預防方法

    1、保持PH值穩定:補充碳源—小蘇打、控藻控菌—百安清;

    2、保持水質清爽通透:重毒清+增效降解靈;

    3、氧化清潔底部環境:底毒消+護底衛士;

    4、徹底分解底部蛋白質殘留:百安清

    治療方法—早發現,早治癒

    1、底部引起的黃黑鰓,可使用黑鰓淨+底毒消+樂米氧

    2、水質引起的黃黑鰓,早上黑鰓淨+樂米氧,傍晚重毒清清鰓;

    3、細菌性黃黑鰓,早上黑鰓淨+底毒消+樂米氧;

    4、更長效預防黑鰓的發生:定期使用百安清,5-10天/次,4畝/包。

  • 4 # 江蘇魚小魚

    黑鰓病,是對蝦的一種常見病,甚至包括高價進口的親蝦都會發病。鰓與水環境直接接觸,所以當水質有問題時往往是鰓最先受到傷害。

    蝦黑鰓是什麼原因?

    1.底質惡化後的細菌感染。由於底部的排洩物過多,改底不及時,底質惡化,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發對蝦鰓部的細菌感染。

    2.對蝦餌料中的營養物質不全面,特別是維生素C的缺乏。

    3.真菌-鐮刀菌的寄生。病蝦體色較暗,游泳動作緩慢,攝食力弱,鰓部由土黃色逐漸變黑,臥於池底逐漸死亡。鏡檢鰓部可見有些真菌菌絲和小分生孢子充滿並穿出鰓組織,如開花狀。成熟的鐮刀菌菌絲體為黃褐色,使得感染蝦在發病初、中期鰓部為黃色。以後隨著大分生孢子的取代和黑色素的沉積,對蝦死亡時,鰓部多數變為黑色,因此常被歸入“黑鰓”病。

    4.養殖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超標。如果池水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則這些重金屬離子就會經對蝦體表或飼料進入體內,與體內主要酶類的氫硫基中的硫結合,成為難溶的硫醇鹽類,從而抑制酶的活性,影響機體的代謝。另外,鰓及體表的粘液會與重金屬離子結合成蛋白質複合物,覆蓋整個鰓和體表,以及充斥於鰓間隙中,影響鰓的呼吸機能,進而造成黑鰓和爛鰓。

    5.對蝦鰓部纖毛蟲的寄生,引發鰓部發黑。養殖過程中,改底次數較少或者改底產品效果較差,致使池塘底部有機質較多,滋生大量纖毛蟲,而纖毛蟲寄生於白對蝦的頭部、鰓部,使得對蝦體質下降,鰓部粘附大量有機碎屑或藻類。

    6.水質不良,養殖水體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超標,水體的pH值過高,使蝦慢性中毒。水體中的分子氨,pH過高等對鰓的組織器官具有腐蝕作用,鰓組織受損而引起黑鰓病。養殖中後期的池塘,水體pH持續3-5天≧9.2,對蝦的鰓部會出現明顯的水腫,對蝦攝食減慢,同時大量倒藻類會粘附於對蝦的鰓部,出現輕微的黃鰓症狀,持續5-10天即出現明顯的黑鰓症狀。

    蝦黑鰓怎麼辦?

    一旦發生後,就應及早診斷和及時治療,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常見的處理方法是:

    1、加大換水量。在養殖中後期水中有機碎屑會大量存在,應透過加大換水量來淨化水質 (每次換水10~20cm,每天2~3次,連續換3~4天),減少這些有害物質對對蝦鰓部的刺激。

    2、使用水質淨化劑與底質改良劑清潔水體,改善池塘底質,最佳化養殖環境。

    3、選用含碘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以殺滅水中致病菌和部分有害藻類,提高治療效果。但消毒容易造成對蝦缺氧浮頭,故應注意增氧。

    4、及時施菌培水。一般消毒2~3天后就應潑施有益微生物進行培水,以穩定水質,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類的繁殖。

    5.結合內服藥物殺菌。

  • 5 # 台山大雄哥

    對蝦的黑鰓病怎麼樣,怎麼辦?

    對蝦如果得了黑鰓病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水質變老綠水或紅黑水

    2.早晚對蝦靠邊遊動,用手都能捉得到,放到清水裡面1分鐘死亡

    3.蝦鬚斷頭有黑點,蝦體微紅或蝦殼黑點很多

    4.蝦殼離肉或棉花蝦體重下降

    冶療方法:

    黑鰓病都是由細菌感染病毒引起的,統稱叫弧菌。

    黑鰓病比較常見,需要選用針對性的藥品殺死弧菌,例如:1.可以選毒必克和噬菌王配合使用,專治弧菌黑黃爛鰓,只要不是纖毛蟲引起的,基本都能治好。2.你也可以選碘來消毒,但一定不能選二氧化氯這類比較猛的消毒產品。

  • 6 # 水產小武

    黑鰓病主要是柱狀曲橈桿菌感染所引起。病蝦鰓呈橘黃色或褐色。隨後逐漸變暗,最後變成黑色。一般由細菌、真菌感染造成組織病變,呼吸困難,然後有許多有機碎片附在鰓絲上,並有聚縮蟲等附上鰓絲,使蝦呼吸更困死了,蝦體消瘦,遊動停滯,病蝦浮於水面,不久死亡,主要危害蝦的幼體。1.主要發生在高溫期。高密度放苗、清淤不徹底和池中富營養化等都是可以引起的。2、定期潑灑生石灰,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來預防。3、全池塘潑酒聚維銅碘,病重時隔日重潑一次。同時飼料新增維生素C2、複方思渃沙星,連投5~7天。

  • 7 # 閩南少年郎

      今年以來,對蝦的黑鰓問題很常見。養殖中,蝦鰓是蝦發病時的一個重要的指示性器官,許多病原都會導致對蝦發生鰓病,這是因為鰓部是蝦體與外界直接接觸的器官,其防禦能力又較弱,所以當感染病原時,鰓部往往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現症狀。當黑鰓病嚴重時,繼而會出現慢料、遊塘、死蝦等現象。若是防治措施不力,就不得不提前賣蝦,致使養殖收益大幅度降低。

    蝦鰓受損,變黃

      一般而言,健康蝦鰓具有如下特性:鰓蓋光滑、半透明,鰓絲平滑、乾淨、整齊,略有彈性,無異物附著。凡不符合以上特徵者均視可為病鰓。

    蝦鰓的作用

    1、起呼吸作用;

    2、排出機體毒素(新陳代謝);

    3、吸收營養物質、微量元素。

    黑鰓的危害

    1、對蝦患病後,攝食減少或停止。鰓主肝,肝主腸,腸主肉殼;

    2、病蝦因鰓部呼吸功能受損,機體嚴重缺氧而死亡;

    3、無法適量的吸收營養物質、微量元素會造成瘦身、棉花蝦;

    4、遊塘。常無規則的在池邊緩慢遊動,時而頭朝上在水面打轉,易受驚而跳出水面。

    黑鰓形成的原因

    1、重金屬、氨氮、亞鹽高:這三種物質均為血液毒,它透過血液迴圈作用於鰓部或直接作用於鰓部,損害其攜氧功能,從而引起鰓組織缺氧壞死,甚至全身中毒死亡;

    2、長期高PH值:PH高低燒鰓、腐蝕;

    3、有機質過剩:在養殖中後期,隨著對蝦排洩物的增多,以及殘餘飼料和老化,死亡的水生生物屍體的沉積,很容易造成池底惡化和水質的汙染,致病菌和寄生蟲大量繁殖,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注意底質改良和水質淨化,黑鰓病和爛鰓病就容易發生,尤其在夏天高溫季節、有機汙物高速分解時更易發生。(對蝦都有對鰓部自我清理的動作,主要使用鰲足進行清理,當水質有機質太多時,清理無效,便會引起鰓病);

    4、細菌感染:病原是弧菌、氣單胞桿菌;

    5、對蝦也會因大量死藻類堆積於鰓葉中而使鰓區呈黃色/黑色:在一些新建的黃泥底質蝦池放養潛底性種類,或進行越冬,由於鰓部沾了底泥,對蝦也會出現黃鰓;

    6、纖毛蟲:由固著類纖毛蟲、吸管蟲和固著輪蟲附著在腮絲、體表上而成。本病多發生在池水肥度大、有機質含量高的池塘。主要危害是,影響蝦的呼吸和正常生長髮育,嚴重時引起脫殼困難而死亡。

    預防方法

    1、保持PH值穩定:補充碳源—小蘇打、控藻控菌—百安清;

    2、保持水質清爽通透:重毒清+增效降解靈;

    3、氧化清潔底部環境:底毒消+護底衛士;

    4、徹底分解底部蛋白質殘留:百安清

    治療方法—早發現,早治癒

    1、底部引起的黃黑鰓,可使用黑鰓淨+底毒消+樂米氧

    2、水質引起的黃黑鰓,早上黑鰓淨+樂米氧,傍晚重毒清清鰓;

    3、細菌性黃黑鰓,早上黑鰓淨+底毒消+樂米氧;

    4、更長效預防黑鰓的發生:定期使用百安清,5-10天/次,4畝/包。

  • 8 # 江蘇魚小魚

    黑鰓病,是對蝦的一種常見病,甚至包括高價進口的親蝦都會發病。鰓與水環境直接接觸,所以當水質有問題時往往是鰓最先受到傷害。

    蝦黑鰓是什麼原因?

    1.底質惡化後的細菌感染。由於底部的排洩物過多,改底不及時,底質惡化,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發對蝦鰓部的細菌感染。

    2.對蝦餌料中的營養物質不全面,特別是維生素C的缺乏。

    3.真菌-鐮刀菌的寄生。病蝦體色較暗,游泳動作緩慢,攝食力弱,鰓部由土黃色逐漸變黑,臥於池底逐漸死亡。鏡檢鰓部可見有些真菌菌絲和小分生孢子充滿並穿出鰓組織,如開花狀。成熟的鐮刀菌菌絲體為黃褐色,使得感染蝦在發病初、中期鰓部為黃色。以後隨著大分生孢子的取代和黑色素的沉積,對蝦死亡時,鰓部多數變為黑色,因此常被歸入“黑鰓”病。

    4.養殖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超標。如果池水重金屬離子含量過高,則這些重金屬離子就會經對蝦體表或飼料進入體內,與體內主要酶類的氫硫基中的硫結合,成為難溶的硫醇鹽類,從而抑制酶的活性,影響機體的代謝。另外,鰓及體表的粘液會與重金屬離子結合成蛋白質複合物,覆蓋整個鰓和體表,以及充斥於鰓間隙中,影響鰓的呼吸機能,進而造成黑鰓和爛鰓。

    5.對蝦鰓部纖毛蟲的寄生,引發鰓部發黑。養殖過程中,改底次數較少或者改底產品效果較差,致使池塘底部有機質較多,滋生大量纖毛蟲,而纖毛蟲寄生於白對蝦的頭部、鰓部,使得對蝦體質下降,鰓部粘附大量有機碎屑或藻類。

    6.水質不良,養殖水體氨、亞硝酸鹽、硫化氫等超標,水體的pH值過高,使蝦慢性中毒。水體中的分子氨,pH過高等對鰓的組織器官具有腐蝕作用,鰓組織受損而引起黑鰓病。養殖中後期的池塘,水體pH持續3-5天≧9.2,對蝦的鰓部會出現明顯的水腫,對蝦攝食減慢,同時大量倒藻類會粘附於對蝦的鰓部,出現輕微的黃鰓症狀,持續5-10天即出現明顯的黑鰓症狀。

    蝦黑鰓怎麼辦?

    一旦發生後,就應及早診斷和及時治療,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常見的處理方法是:

    1、加大換水量。在養殖中後期水中有機碎屑會大量存在,應透過加大換水量來淨化水質 (每次換水10~20cm,每天2~3次,連續換3~4天),減少這些有害物質對對蝦鰓部的刺激。

    2、使用水質淨化劑與底質改良劑清潔水體,改善池塘底質,最佳化養殖環境。

    3、選用含碘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以殺滅水中致病菌和部分有害藻類,提高治療效果。但消毒容易造成對蝦缺氧浮頭,故應注意增氧。

    4、及時施菌培水。一般消毒2~3天后就應潑施有益微生物進行培水,以穩定水質,抑制致病菌及有害藻類的繁殖。

    5.結合內服藥物殺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好的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