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
2 # 談情說愛大螞蟻
有些人長成大人以後,就忘記自己曾是孩子的時候,記憶和記事是兩個概念,究其忘記的原因,我能想到的是這麼幾點:
第一,首先從科學角度談,科學研究表明一般人會從5歲開始記事。有的孩子如果在幼年時期發生比較特殊的事情,記憶提前也是正常的。
3週歲—6週歲。就是最早記事一般不會提早至3週歲以前,大部分人開始記事都會在4週歲,5週歲開始。當然一般不會晚到6週歲以後,如果是6週歲以後那是極端現象(例如存在嚴重智商缺陷),因此不予考慮。
記憶也分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一般小孩子來說,2-4歲時屬於短時記憶,寶寶可能3歲時能記住2歲時的一些事情,4歲時能記住3歲時的一些事情,但5歲時就未必記得3歲或2歲時發生過什麼特別深刻的事了,所以真正的長時記憶應該從5歲左右開始(不排除個體差異及特別事件)。
我個人對小時候的記憶非常少也很模糊,我覺得這和你自己的記憶力有關,另外和你是否對這些事情感興趣有關,一個是家人有時會提起,有些是你自己會經常與別人說的(值得炫耀的事情)。
有的朋友說得很對,孩子從出生就有記憶了。還有小孩子認人、學說話都是靠記憶來完成的。至於記事,確實是因人而異的,他能夠記得的是他感興趣,並能有自己的理解的事情,或者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事,但記住了這個畫面,長大了能夠作出解釋的事情。
記事早晚和聰明與否並沒關係,有的人記事很早,但很笨拙,一生也沒有什麼成就; 相反有的人好像記不得小時候的事情,什麼印象也沒有,能記得的都是已經上學時候的事情[這至少是五六歲了],可是人很聰明,學習非常好,理解力特別強,工作成績非常好。 所以我認為小孩半歲記事是有可能的。五六歲記事也是有可能的。記事的早晚與聰明不聰明沒有太大的聯絡。 一般情況4到7歲,這段時間他應該知道 那個記憶到底是那一年發生的,而不是別人告訴他是那年發生的 當然特殊的事件例外。
第二,重點說下這一條的個人想法,忘記自己小時候的事很正常,倒是忘記自己曾經是小孩的人問題嚴重,這種人要麼是從小被過於嚴苛對待,不曾感受到作為小孩的被允許解放天性的快樂和滿足,要麼就是從小缺乏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和感情聯絡等,父母忙於勞作和生計,疏忽對孩子的親情聯絡,孩子過早承擔家庭重負和理解生活辛酸,這種情況也有窮人孩子早當家,或者富不過三的敗家子兩種極端情況。而大部分其他孩子往輕了說多半骨子裡自私自利,嚴重的可能就是人格缺陷,道德敗壞還很可能違法亂紀!
最明顯一個人忘記自己曾是小孩,個人覺得具體表現一個是如何對待自己家小孩和家人,一個就是如何對待別人和別人家孩子。
往小了說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人,往往忘記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恩,覺得別人理所應當遷就他,多半會對父母吆五喝六,會對小孩子更加控制慾和過於嚴苛要求,不能對小孩子隨即產生同理心,容易對孩子苛責,大吼大叫,甚至謾罵毆打;忘記自己曾是小孩的人,往往平時看不出,關鍵時候往往沒有很強的尊老愛幼的傳統道德概念,總是高高在上對待孩子和他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包容心和耐心,當孩子出現的小脾氣小任性小錯誤時,總是以大人的標準和要求去評判孩子,孩子發揮天性無憂無慮去玩去探索,又以成人的眼光去扼殺孩子天性。當遇到老人犯錯或者跟不上時代節奏時,不能給予該有的幫助和理解,反而會不耐煩地批評和指責。
忘記自己曾是孩子的人,在對待別人的孩子方面更明顯,輕點比如那些護犢子過度的,對別人孩子又大打出手,不能基本上一視同仁的;嚴重的比如那些人販子,買賣人口的,給幼兒園孩子灌芥末、扎針、毒害未成年的,奶粉製假造假的,疫苗造假的,道德敗壞有違常綱的等等,是不是都沒有想過自己曾經也是孩子過來的?如果自己也被這麼對待會怎麼想,如果社會都像他這樣,他家孩子他的家族乃至社會將是什麼樣,當然這種人多半也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不會在乎這麼多。
我是螞蟻,忘記自己也曾是孩子的時候, 本不應該。人降生為人,不就是要知其出處,明其歸途,知道自己是誰,去往何處,忘記自己曾經也是孩子,怎麼才能真正長大?我們一輩子尋尋覓覓都在找尋答案,成為真正的自己,更好的自己,不忘來路,才知歸途吧…(個人愚見,許久不囉嗦,語無倫次還望見諒!)
回覆列表
為什麼大人們都喜歡盯著看嬰兒的臉?為什麼嬰兒的臉基本上一個模樣,而大人們卻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為什麼成年人的臉,有的看著舒服,有的卻讓人生厭呢?貫穿這些問題的,其實是一個道理。
成年人那些迥異的面孔,在嬰兒這個人生初始的階段竟然如此雷同,那是他們臉上掛著的都是純潔無染、好奇可愛,和時常綻放的會心的笑。那也是他們心的樣子。
他們也有欲求,卻是很自然單純的表達渴了、餓了、困了、不舒服了,而沒有無節制的各種慾望。他們渴望愛撫,也綻放快樂,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愛撫和快樂的概念是什麼,就那麼自然地擁有,自然地運用。純潔質樸,一塵不染,內外如一,沒有雕飾,這樣,誰會不愛呢?
對比之下,絕大多數成年人,也即孩子們長大後的樣子,經歷了人世間各種痛苦,各種光怪陸離的誘惑,許多的我執、貪著、取捨、愛惡等等的心理狀態會堆積在臉上。這張臉或許佈滿滄桑,乾癟著毫無生機,再無復於豐滿。這張臉經歷苦難,卻可能在塵網中迷失心靈,未找到更深層次更恆久的幸福。這張臉學會了很多知識技能,有了某些專業領域的成就,卻因此充滿了傲慢自負。
學習給了他知識,卻讓他更無知和愚蠢。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大資料技術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資訊,另一方面又根據個人喜惡推送你所熟悉的喜好的資訊,隔絕了那些你不知道的東西,從而構建了更高更深的資訊圍牆,造就了這個時代更大的認知障礙,讓人們更加自以為是、自偏其愛、自沉狂熱,而未可知。
於是,嬰兒所具有的人性初始的特質,包括對善的親近,對愛的追逐,對未知的探索,對幸福的渴望,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在心裡、在臉上流失了。嬰兒大都是自然健康的,普遍的長大後卻病了,因為必然沾染了很多細菌病毒,他們中有很多人沒有發展出免疫抗體,而是被擊潰、被洞穿,直至心已麻木,直至肉體消亡,臉上也再未恢復生機。
某種程度上,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病”,看這張臉就夠了。
然而,想想一個人就只有這麼一輩子,一顆心,一張臉,卻一病不起,未死先亡,是多麼可悲啊。。。
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我們有病,是這個環境有病,是這個時代有病。確實,時勢造英雄,也造狗熊。可別忘了,除了外因的影響,還有內因的作用。何況,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再病,也病不過史前野矇昧時代,病不過皇權專制時代。像文王被拘羑里、老子出關遁世、莊周搖尾塗中、屈原抱石投江、李白失意訪仙、蘇軾一再流放、陽明龍場臥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僅此短短一生,卻籠罩在那種黑暗裡,你會如何自處?你這張臉又會成為什麼模樣?
塵世不是天堂,就像這個世界佈滿細菌,哪個時代也都有病,人類文明就是這樣在向前發展著。即使,這個時代得病了,那也不是你病了的理由。
因為,如果你免疫力足夠強大,如果你心懷慈悲與智慧,能夠去容納這一切,去度化這一切,知有為與無為,儘可能為所當為、無為而為,那不但可以自我救贖,還可以成為一位好醫生,大醫醫世、小醫醫心,為社會把脈,給心靈澆水,讓一張張歷經歲月浸泡的臉,恢復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