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習茶人韓昌寧
-
2 # 三十剛好
這個厚薄主要說的是口感,單看的話在湯色上只能看的到透或者不透。
厚薄的口感,主要是你要有個比對,比如比較物件是礦泉水或者其他飲用水,這樣就可以說厚或者是薄。沒有比較就無從說起。
-
3 # 義芳君說茶
“這泡茶好!茶氣很足,味道醇厚,回甘很快!茶湯喝起來很"爽"”。
“這泡茶前幾泡還不錯,剛入口非常飽滿,但是不耐泡啊,才五泡就經不起折騰了!真是遺憾!”
“這泡茶不咋滴,茶湯很無力,嘴裡都是水味……不喝了!”
………………
他們這說的都是啥呢?實際上,言下之意,這說的正是茶湯的“厚”與“薄”。
喝茶,以前都是叫茶水,極少稱之為茶湯。既然稱作是“湯”,從中國傳統烹飪手法上來看,經文火慢燉細熬,這口湯的營養價值才高,口感滋味也才誘人。
但泡茶並非熬湯。泡茶時令人驚豔的一刻,並非慢燉細熬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對投茶量、沖泡節奏、浸泡時間、出湯時機的精準把握上,講究“恰到好處”。
這樣,也就有了茶湯“厚”與“薄”之分。
這說的只是其中一種情況,即透過控制投茶量、沖泡時間來控制茶湯滋味的厚薄程度。
簡單說,同樣的茶葉,同樣的投茶量,你用大壺沖泡和用蓋杯沖泡,出來的湯感滋味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因而,這裡我們重點探討的是,在同等投茶量和相同沖泡節奏下,同個品種茶葉不同的厚薄表現。
我們透過一泡茶湯的厚薄,可以解讀出這泡茶背後隱藏的諸多資訊,諸如:茶樹的生長環境(山場、土質)、茶樹的老嫩程度、茶樹的品種、茶葉製作工藝(輕火、中足火)等等。
如此,一泡茶湯的厚薄,實際上蘊含的正是這道茶品質高下的一道密碼。
就拿山場來說,為什麼“三坑兩澗”產的正巖茶最受人們的青睞,因為這裡自然條件好,茶園土壤多為風化岩石,通透性好,加上處於巖谷之間,植被豐茂、遮蔭條件好,微量元素豐富。生長在這裡的茶樹內質就比較豐富,加上優良的工藝,做出來的茶自然巖韻十足,湯感醇厚,細品之下,水香融為一體,上品者居多。
再者,很多綠茶,包括普洱,都很看重“頭春茶”,為的就是追求頭採茶葉內含物豐富,製作出來的茶葉茶湯入口飽滿,茶氣足,讓你有一種非常有料、充實的感覺——濃、強、鮮,然後就是甘爽生津,回味無窮。
如果還沒有感覺的話,可以看下不同茶樹品種的區別。譬如:可以喝下普通水仙與老樅水仙。一口老樅水仙的茶湯含在嘴裡,那種醇厚稠滑是普通水仙無法比擬的。
茶湯“厚”,拿起來,透過光線折射,我們可以看到茶湯給人一種粘稠感,富得流油的觀感。反之,茶湯“薄”,則一入口就很明顯的感覺到水中缺少茶氣,不耐細品,甚至有喝剩茶的感覺。有水味,而無茶味,湯感清亮,淺薄,感覺就是寡淡弱。
可見,透過一泡茶茶湯的“厚”與“薄”,我們很容易感知這道茶背後隱藏的諸多資訊。
-
4 # 茶百事
很多人愛喝濃茶,一杯茶一半以上是茶葉,水還不足一半,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濃茶味道更足,喝起來更有味兒,茶稍微淡點就覺得沒茶味,喝起來沒勁,其實喝濃茶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飲茶習慣,長期喝濃茶會加重身體負擔。
一款茶喝起來有沒有茶味我們可以用茶湯的厚薄來形容,今天我就跟大家講講關於茶的厚薄的問題,大家在飲茶時可以透過對比不同的茶的厚薄來品鑑茶湯。
茶湯濃=茶湯厚,茶湯淡=茶湯薄嗎?
當然不是!
茶湯的濃淡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區別在於味蕾的感受,就像一盤菜的鹹淡一樣,還是那盤菜,但是調味品給下重了,味道也就重,茶也是同理,不論濃淡,它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
茶湯濃淡的影響因素
①投茶量
一杯糖水,糖放的越多就越甜,泡茶也是一樣的,茶葉投放的越多茶湯口感就越濃。
②浸泡時間
也可以理解為出湯時間,一壺茶出湯越慢肯定是越濃的,所以我們在泡茶時可以透過改變出湯時間來調節茶湯濃淡,喜歡淡茶就快出湯,多幾泡。
溫度越高茶葉的水浸出物就越多,因此,很多不好泡的老茶、粗茶就會用高溫沸水沖泡,相對而言嫩茶就會80℃左右的水來泡,如綠茶。
茶湯厚薄
茶湯的厚薄與茶的濃淡很容易讓人混淆,但確是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茶湯的厚薄是由茶的內質所決定,指飽滿度,僅靠後天沖泡是無法改變的,茶葉所含的內質越豐富,泡出來的茶湯就越厚。那麼如何判斷一款茶的厚薄呢?有兩個訣竅:
①看:就是觀察茶湯外觀,茶湯顏色的深淺並不能作為判斷一款茶的依據,色淺的茶可能是味厚,色深的茶也可能味薄。我們要看的是茶湯色澤是否均勻、清透卻不失飽和感、粘稠感使茶湯搖晃起來緩慢或有掛杯現象,茶湯表面若隱有一層油光,也可能是茶葉內質豐富產生的。相反,茶湯薄則形散。
②品:茶的品質如何一品便知,“厚”的茶喝起來會有醇厚、軟糯的飽滿感,即使淡茶喝起來唇齒也會感受到茶的香醇,入口柔滑。而茶湯薄則味淡,甚至會有水味,這樣的茶即使增加濃度口感也不會好。
茶的厚薄體現的是茶品質。茶內質的豐富不能靠多放茶葉少放水來增加,是茶本身的所決定的。
茶湯厚薄的影響因素
①茶葉原料(先天因素)
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咖啡鹼等物質的多寡是茶湯厚薄的決定因素,而決定茶葉內質多寡的就是原料的培植,好山出好茶,比如雲南盛產普洱,並且只有雲南才能產出好的普洱茶,這就是因為海拔、日照、水量、土壤、氣候等天時地利為培育好茶樹提供了絕佳條件,也因此買茶時山頭、產地如此被看重。很多人愛喝春茶也是同樣的道理。
②製作工藝(後天改造)
茶樹生長環境決定了茶葉的內質,但並不是說後天就無法改變,不同的加工工藝形成了茶的不同品質,因此才會有六大茶類的區分,所以加工工藝也能轉換茶葉內質。
回覆列表
如何觀察茶湯的"厚"與"薄"!悟空問答,問的越來越好了?湯水的"厚"與"薄"是一種質感,主要透過口感來判斷。當湯水中浸出物質豐富時,湯水在口腔中有質感、有阻力、有滑感、湯水抱團且不分散時,稱為湯水"厚"反之為湯水"薄","薄"的參照物為水,水的分子非常小非常細膩。茶湯裡為什麼會有"厚"與"薄"的不同口感呢?茶葉裡的水浸出物質主要分為三大型別,蛋白質、多酚類物質、和多糖類物質。蛋白質是生命基本物質,是有機大分子,為葉片鮮活度提供保障,多酚類物質主要為葉片提供抗氧化作用,為茶葉保鮮不變質提供保障,多糖類物質主要作用是,吸收土壤和枝杆裡的微量元素,釋放到茶湯裡保障口感。以上介紹的三大類水浸出物質,都有不同的小分子徑型當排列整齊並且穩定的時候,會出現一種特殊的口感,稱之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