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雪華麗
-
2 # 棟科軟體
疫情下培訓落地趨勢解讀
疫情期間,各行業受損程度各不相同。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團隊,就疫情對中國的影響做出了以下分析和預判:
1. 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2. 對中觀行業的影響: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
3. 對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彈性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那麼面對疫情,培訓行業應當採取怎樣的應對機制?
培訓行業的應對錶現:這次疫情對培訓行業產生的最大的影響體現在無法線下集中培訓,影響了培訓計劃的正常實行。從中長期來看還會導致人才供給和培訓輸出的矛盾,使線下暫被線上替代的企業佔比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選擇修煉內功,增加培訓力度來應對這種變化。
應對疫情時期的培訓變化,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 線上化改造:方式有多種,其中比較普遍的是根據企業上級領導的指示,相應的去調整培訓計劃;還有一部分企業,面臨的是如何將原有的線下面對面的培訓迅速線上化,所以,快速改造公司產品,將業務知識變為線上課程,充實課程資源就成為企業即將開展的關鍵的應對措施。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企業是已經擁有學習平臺的,這種情況就要做到增加學習賬號,引進多維的直播培訓工具以保證培訓效果。
培訓內容傾向於新能力培養:關鍵人才培養課程、內訓師培養課程、線上營銷課程、新員工培訓課程這些都是當下排名靠前的培訓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像資源流量課程、新媒體運營課程、電商課程等內容未來都將會成為支撐企業業務的利器,這些都應該是培訓從業人員應當關注的課程內容。
面對這種形勢,培訓部門在做業務設計時,可以圍繞業務績效提升體系進行設計;從知識的生產、使用、迭代與管理等多維度構建學習知識課程體系;在未來數字化運營方面,將從單一的學習平臺轉向多元化運營;企業培訓轉型要做好傳統線下培訓的線上化;培訓內容上要更加關注我們本身所在的行業,結合本次疫情的受影響程度來設計專屬的內容構建。
疫情帶給培訓的是迅速的線上化,這種改變對於長期來說絕對是利好的趨勢,但是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也帶給了我們一些冷思考。
如果線上化匆忙,取得的效果可能不盡人意,因為線上內容的呈現和線下是完全不一致的,數字化的線上教育是很複雜的,需要精心構架,那我們怎麼利用好疫情的契機,真正實現企業學習數字化的升級和轉型?
明晰企業數字化學習戰略:總體來看,企業數字化學習的發展方向是由軟變硬的過程,從單純的線上課堂、知識資訊的傳遞,向直接支撐業務績效,取得可觀的商業成果升級。
企業學習負責人應當在這個過程中深入思考明確企業數字化學習如何賦能企業戰略與業務?企業數字化學習的服務物件是誰,其根本價值又是什麼?主要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如何能實現有效的線上化運營?
從經驗萃取向新知創造改變:在轉變數字化學習的過程中,內容建設是最大的難點,在內容建設上應當主題化、動態化,更加面向未來。
從知識萃取層面向新知創造轉變的過程中,企業最需要轉變的就是戰略關鍵主題與任務,要打破組織邊界,圍繞主題跨域共創,在試錯與迭代中驗證新知,不斷產出能聚焦解決企業關鍵戰略問題的知識產品,從而構建出能支撐戰略業務主題的數字化知識內容體系。
線上與線下學習一體化:目前已經有許多企業在開展混合學習專案、翻轉課堂體驗的過程中,並且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其實有很多專案在線上與線下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形成一體化,問題出在哪裡呢?
■ 線上線下分工不明確:大部分的專案現在都是偏向於線上安排微課,線下基於業務問題實現共創的形式,但事實上這種方式完全沒有發揮二者的優勢。要知道,線上學習的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成本低速度快,適合知識資訊的傳播與分享。而線下學習會比較重,適合問題共創,體驗學習及態度改變型別的學習。
■ 線上線下沒有形成有機閉環:線上知識是單向傳輸的,線下共創結果質量不高,也沒有經過實踐驗證,才會導致無法形成閉環產生實效,我們要做到的是,讓線上知識共享,讓線下問題共創、時間驗證與新知萃取,讓二者融匯形成新的線上知識產品上線,讓其在組織內部迅速傳播推廣,創造績效。
從學習管理到學習賦能:企業學習部門應當從學習的管理者向學習的賦能者轉變,扮演企業園丁的角色,組織學習資源、建立學習機制、構建學習平臺、讓員工根據自己的需要,實現個性化與主動學習。“
其實業務內容和業務的學習,其目標就是支撐業務和績效,而不是為了領導力和能力的提升導向的,真正支援業務落地性的學習,要注意的是抓業務問題中的真問題,分清真假;共創時不能單純使用簡單的引導工具,一定要有真正的專家介入,讓知識和工具相結合;落地時不要運動式,要敏捷迭代;在運營時迴歸本體定位,要作為服務者、學習專家的角色,而不是主要負責人的角色。
在培訓落地的過程中,一定要找準定位根據業務訴求進行有效賦能,與第一線的業務部門時常聯動,提高快速迭代和響應的能力,開課前要有問題導向,課程中要有核心方法論和工,有互動環節、總結環節,促進應用環節,所有課程都要按標準來認證、稽核。藉助考試驅動,幫助大家很好地學習業務,掌握業務,修煉內功。
回覆列表
讓教師培訓的種子生根發芽
對於這個提問我有些不明所以,培訓,指的是什麼培訓。就教育的培訓而言也有很多種,專業技能的培訓,繼續教育的培訓,網路研修的培訓,新入職教師的崗前培訓等等。但是如果就教師培訓我可以說說我的看法。
一、經費保證,落實到培訓的個人。國家每年在教育培訓經費上的投入非常的多,多到百億元,但是真正落實到個人或者單位就少之又少,而且培訓的費用在單位很難報銷,導致老師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培訓出去一趟報銷是個麻煩事,還不如不去。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如果要是把培訓經費按照每人每年規定數額的落實給個人,統一管理,可能效果會更好。
二、培訓得內容設定和形式要統一,專一。現在培訓的形式大多是理論為主,實踐為輔,而且培訓內容多是不同的內容放在一起。所以導致培訓的重點容易轉移。達不到培訓的效果。建議在培訓內容上設定專項培訓。從學科上固定並且有針對性。
三、培訓的人數設定要合理。現在的培訓大多數是以大班額的形式進行培訓。大班額人數較多,不便於管理的同時難免有溜號的學員。所以應該考慮以小班額為主。
四、網給培訓沒有實際意義,加強網路培訓的監管。網路培訓設定的內容大多以看影片,會作業,簽到,都是電腦操作,這樣有的學習只要掛在電腦的,真正的學習的效果並不好。所以要加強監督,對課程設定要新穎有突破。
教師培訓是提升教師能力水平的方式,培訓是提升過程和總結的過程。如果培訓的課程是一粒種子,希望這顆種子能真正的生根發芽,結果,為教育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