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MrWhYNot

    最偉大的化學家-門捷列夫

    其他化學家:約翰·道爾頓 安託萬—洛朗·拉瓦錫 皮埃爾·居里 瑪麗·居里

    葛洪 盧嘉錫 侯德榜 黃鳴龍 張青蓮 .........

  • 2 # 中醫師古治榮

    中國古代有李耳(老子)莊子(莊周)魏翔(道家練丹術創始人)葛洪等(道家方士們的煉丹爐點石成金煉砂為丹,無意之中發明了火藥,推進了歷史發展的程序,所以歷代著名的道家方士們可稱為“著名化學家”)。中國現代有盧嘉錫候德榜刑其毅謝天寧徐光憲唐敖慶等;國外有門捷列夫、居里等。

  • 3 # 善解仁醫

    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週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週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那一天距離他的73歲生日只有五天。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週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道爾頓

    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近代原子理論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附帶一提的是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爾頓症。道爾頓一生宣讀和發表過116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化學哲學的新體系》兩冊。

    拉瓦錫

    安託萬-洛朗·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被後世尊稱為"化學之父"(father of chemistry)、"現代化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chemistry)。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矽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他提出規範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曾任稅務官,因此他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科學研究。不幸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而死。法國著名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說:“他們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頭砍下來,但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再長不出一個來了。”

    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戴維

    漢弗萊·戴維,英國化學家、發明家,電化學的開拓者之一,1778年出生於英國彭贊斯貧民家庭。17歲開始自修化學,1799年他發現笑氣的麻醉作用後開始引起關注。在化學上他的最大的貢獻是開闢了用電解法制取金屬元素的新途徑:即用伏打電池來研究電的化學效應。電解了之前不能分解的苛性鹼,從而發現了鉀和鈉,後來又製得了鋇、鎂、鈣、鍶等鹼土金屬。他被認為是發現元素最多的科學家。1815年發明了在礦業中檢測易燃氣體的戴維燈。1820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主席。

    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國化學家,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們譽稱“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

    貝採裡烏斯

    瓊斯·雅可比·貝採裡烏斯(Jons Jakob Berzelius ,1779年8月20日—1848年8月7日),又譯貝採尼烏斯。瑞典化學家、伯爵,現代化學命名體系的建立者、矽、硒、釷和鈰元素的發現者,提出了催化等概念,被稱為“有機化學之父”。

    馮·李比希

    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男爵(Justus von Liebig,1803年5月12日出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逝世於德國慕尼黑)是一位德國化學家,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農業和生物化學,他創立了有機化學。作為大學教授他發明了現代面向實驗室的教學方法,因為這一創新,他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教育家之一。他發現了氮對於植物營養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稱為“肥料工業之父”。

    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國著名化學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驅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得不同諾貝爾獎項的兩人之一。

    霍奇金

    英國化學家。1910年5月12日生於開羅。她曾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學習 ,畢業後到劍橋大學工作(1932~1934),研究測定甾族化合物、胃蛋白酶和維生素B等的結構。霍奇金主要從事結構化學方面的研究。在1932年以前,X射線分析儀僅限於驗證化學分析的結果,但霍奇金將X射線分析技術發展成一個非常有用的分析方法。她在劍橋大學期間最先用 X 射線結晶學正確測定了複雜有機大分子的結構。1934年回到牛津大學後,研究了許多具有生理作用的化合物並做出第一幅蛋白質的 X射線衍射圖。1949年第一次成功地測定了青黴素的結構。1948年與同事拍攝出第一張維生素B12照片,1957年測定了維生素B12的結構。霍奇金因測定抗惡性貧血的生化化合物的基本結構而獲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該怎麼養?哪些養狗方式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