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阿西巴
-
2 # 鹿鹿哥
如何寫好人物的動作描寫?動作描寫就是描寫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身份、地位、處境、狀態。
動作描寫生動,需要寫出連貫的動作,準確描寫人物行動,在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使用詞語,精選動詞,力求把人物的動作寫得準確、具體、鮮明,這樣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形象,逼真地寫出來。
動作描寫生動,需要表現人物的品質,在寫人敘事中穿插寫,還要分步寫清楚,在對人物動作進行細緻觀察後,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過程寫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動的每個步驟一步一步地寫具體,這樣才能夠使得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層次清楚。展開情節,刻畫精彩人物的動作,從而性格鮮明!
經常自己訓練了寫,會越寫越好!
-
3 # 偉少講文玩
在寫作時,營造一種氣氛,描述一個畫面,形容一樣物事,我們往往要用到各種描寫。
關於描寫,所謂的準確,其實是在指“畫面感”。
在直觀表達上,文字天生不如音樂和繪畫,這是確實的。我拿出一篇文章,你可能要花半個小時讀完。我拿出一段曲子,你可能五分鐘就能聽完了。我拿出一幅畫作,你連十秒鐘都用不了,就可以說,你已經看完了。
因此,你的文字要吸引到別人,就不要試圖挑戰讀者的耐心。不管是何種描寫,我們都要先保證一點。那就是精煉。
這裡的精煉指的不是小學語文做的那種縮句題,形容詞全都砍掉,只留主謂賓。對不起,句子的靈魂如果沒了,也就無所謂長短了,都是廢品。你本來用三句話才能叨叨明白的內容,如果一句話就能交代好,就像去掉胖人身上的贅肉,簡單而靈動。
因為,語言描寫誰都會。那些被吹捧的神級網文裡,讀者給出好評理由“有的話一看就知道是誰說的”,其實,寫作摸索個一兩年,你所構造出的人設必須就有這樣的特色了,只要不臉譜化,想把語言描寫給搞好,這是基礎。心理描寫也不是難處。用的比較有趣的,可以舉個例子,《盜墓筆記》採用第一人稱,小三爺每次心說,後面那一串句子往往幽默得不行,從中就可以看出三叔把心理描寫使用的恰當了,一方面讓讀者開心,一方面也在捏造吳邪的形象。環境描寫和外貌描寫。這是基本功…,雖然我承認,有些大家的環境描寫已經不僅僅是描述畫面這麼簡單的用法了,但真論起正常的寫法,這確實是交代故事的起碼要素。
如果以後有空,我會把這兩類描寫攤開講講,目前還是先入重點。言歸正傳,我們就先講動作描寫。為了精煉。當你的目的是要體現角色的心理、情緒、感情時,最好的方法不是心理描寫,也不是透過語言,恰恰是動作。
這裡我還是舉一個例子吧。我們如何寫小明很生氣呢?假設我們只採用單一的描寫,來看看有哪些寫法吧。
直男寫法:小明很生氣。
辣雞寫法:小明心裡想:哼,真是氣死我了,怎麼會搞成這樣。
制杖寫法:小明仰天怒吼:“CNM!!”
這都是小白。真的,白到不能再白了。當你的描寫側重點放在角色身上的時候,你一定不能忽略他的動作。
小明立在那裡,狠狠咬著牙,半晌沒說話,他的拳頭緊握著,骨骼發出一點響聲。
這比以上三種寫法,更能帶給讀者一種“憤怒”的感覺,而不是在侮辱智商。這就是因為,我們只有在描寫動作的時候,才最能照顧到所謂的“畫面感”。那麼,這要如何訓練呢?寫故事的時候,試圖捏造幾個“冰山式”的角色吧。他們不愛說話,沒什麼表情,想要表達感情,或是推動情節,你不得不寫他們的動作。
如果你混過語c圈,你就會知道,每一段百餘字的小戲,都算是一種練習,你的水平不會突然拔高,但絕不至於寫不出來,或是不知道人物是啥表情。因為你在寫故事的時候,已經不是胡亂寫了,而是心裡先預先演一遍,再像描紅一樣,把它描寫出來。我在最初寫小說的時候,就常常從“打鬥”入手,只有在這時我才會去想,“劈”“砍”“扎”“插”“刺”這些動作有什麼不同。因此,用哪個動詞,也非常重要,必須要再三斟酌。如果真的不放心,相信我,你想寫角色的什麼動作,你就先自己在現實裡嘗試一下吧。小明興奮地揮著手。好,那你就先揮揮手,體會一下那種開心的感覺,該怎麼寫。小明眨了眨眼睛,忽然落下淚來。好,那你就先眨眨眼,想象一下,眼淚忽然落下,那是怎樣的畫面,是不是需要描寫一下睫毛的顫動,以及淚珠順著臉頰留下的畫面?不要覺得難為情,只要對寫作有效,再沙雕的事,我們也可以去做。
好的動作描寫,不僅能體現表層的東西,它可以讓你體會到更深層的。比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結尾處,桐原亮司已經成為了一具屍體,而雪穗是怎麼做的呢?她走開了。她的背影猶如白色影子。她一次都沒有回頭。怎麼樣,初次看去,是不是感覺她很冷酷無情?事實上,如果你真正讀懂了這本書,在這簡短的動作中,就不難體會到,雪穗此時的心已經死了,她生命中代替太陽的光已經消失了,而且再也不會有了。她將生活在永夜裡,不可能和他手牽著手走在Sunny下。但雪穗仍然要活下去,為了亮司對她的付出和犧牲,她不能再警察面前表現出,自己和這個男人有一絲一毫的聯絡,她必須做出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這就是動作描寫的魅力。如果你可以好好練習,照樣可以用簡練的動作描寫,表達出深刻的主題。我們再回過頭,看看剛才那句動作描寫。小明立在那裡,狠狠咬著牙,半晌沒說話,他的拳頭緊握著,骨骼發出一點響聲。它確實是比其他的描寫,要好一些。
但同樣,這也不是多麼高明的描寫,因為實在是太過單一了。真正的好描寫,應該從多個角度體現。而這種時候,必不可少的就是神態描寫。它奇妙就奇妙在這裡,難寫也難寫在這裡。神態描寫,從來不會大段描寫。它只是偶爾一出現,往往也就幾個字,最長也就幾句話,就沒了。但它重要嗎?重要!除非你的角色是面癱,不然,他只要開口講話,他只要作出動作,他只要心裡有所活動,肯定會體現在神態上。
好的神態描寫,讀者會覺得舒服 ,但往往不會發出什麼讚賞。但如果是 差勁的神態描寫,讀者很快就會看出不對勁,然後心情整個都毀了。
當年我在讀《鬥破蒼穹》的時候,對於其中的各種情節,真的是如痴如醉,太吸引人了。但我實在受不了 那一句反覆出現的。蕭炎苦笑著 搖了搖頭 。我沒有仔細地數過,但整本書下來,這句話絕對出現了不下一百次。簡直和“恐怖如斯”可以並列成為土豆的第一必用詞了…那麼,神態描寫應該如何訓練呢?
從影視作品下手,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方法。
又要有畫面感 ,又要精煉,難道不應該好好琢磨一下,演員們 所演繹出的表情,然後仔細揣摩寫出來,再給追劇的朋友們看,檢驗一下成果嗎?還有比這更方便的嗎?最後,關於神態描寫,我還有一點要強調。那就是“細節感”。神態描寫比動作描寫難度更高,其原因就是,現實裡動作比較容易觀察,而神態卻不然。除非你特別去注意過,腦子裡對各種情緒對應的表情,有一定的概念。不然,連想象都很難想象。為了細節感,小明皺了皺眉頭,事情就不能這麼簡單的結束了。你最好還是寫一寫小明皺眉頭是什麼樣兒,是擰成一個疙瘩,還是出現一個川字,是愁苦還是煩悶,這就是細節。目前就想到這些,歡迎大家補充。
回覆列表
對於作品中人物的動作描繪,應掌握的細節是如何使其與周邊環境更好的溝通。運用外物的反響來襯托動作本身,簡潔又不失深韻,筆者可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