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尹597

    因為科學要使人接受並轉化為生產力,使科學的指導成為現實和可能。而人類的發展和進步需獲得宇宙智慧,才能成現實,使人類科學能有質的飛躍和昇華。所以二者才有融合發展。

  • 2 # 石家莊小胖兒

    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看看問題中最主要的兩點,科學文化跟人文文化。科學文化的表現主要在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說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術 指南針 活字印刷術 ,火藥的發明推動了工業的發展,造紙術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指南針的發明促進了文化交流。再有近代影響巨大的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去,人類正式進入機械化時代。無論是誰只要掌握有強大的科學技術,就會國力強盛,古代中國,現在的歐美都說明了這一點,可以說科技文化代表這力量,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人文文化最主要的表現在於思想道德修養的體現,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決定這個人的行為行動。正如現在教育教書育人,育人為本。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為社會做貢獻,反之你擁有的知識會成為你作惡的武器,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的西歐,不就恰恰證明了這一次。依靠自己強大的科技,四出建立殖民地,燒殺搶掠,多錢文明被付之一炬,簡直是人類的罪惡。所以說只有用科技文化去推動社會發展,用道德修養去駕馭他,才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途,科學文化於文學文化相輔相成,只有結合同事發展才是社會的真正進步。

  • 3 # 水流芳2019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科學文化的功能是認識客觀世界, 瞭解客觀世界, 按客觀規律辦事;

    人文文化回答的是精神世界的問題, 強 調對人類的終極關懷。

    人文為立人之本, 科學為立世之基;

    二者同源共生互通, 互異互補同求;

    二者的交融, 能夠全面 提高人的素質。因此, 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交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人文為立人之本, 科學為立世之基

    生物界的存在靠基因遺傳, 生物界的演化靠基 因變異, 人類社會的存在靠文化的繼承, 人類社會的 進步靠文化的創新。區別在於, 人文文化內向認識精 神世界, 滿足精神世界的需要; 科學文化外向認識客 觀世界, 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只有二者融合, 才能使 人類社會存在, 而且在文化創新中不斷前行。

    我們的 教育是文化教育, 既要講科學文化, 解決認識世界的 問題, 解決人的靈性培養問題; 又要講人文文化, 它 是立世之本, 它既解決靈性培養問題, 也解決人性培 養問題。只有文化的全面輸入, 才能培養全面而自由 發展的人。

    二、科學與人文同源共生互通, 互異互補同求

    科學與人文, 同源共生, 無論從形而下的層面, 還是從形而上的層面, 二者最終將形成共同的追求。 科學與人文, 同源於實踐, 同源於人腦, 同源於人腦 對客觀世界中實踐的反映及其對反映的加工, 同源 於外在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結合與統一。

    ( 一) 人文與科學互通

    科學承認客觀實際, 並提煉客觀實際的本質。不 僅如此, 科學還追索客觀實際的規律, 不違背客觀規 律, 一定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文學藝術家講求神似勝 於形似。神似就是提取特徵, 抓住最本質的東西, 而 這恰恰是科學所追求的目標。

    ( 二) 科學與人文互通

    科學外向認識客觀世界, 遵循客觀規律, 而人文 是內向認識精神世界, 滿足精神需求。科學之中, 同 樣有人文。科學的機制是公理, 公理是感悟的, 不證 自明, 不言而喻。因此, 在科學中, 同樣存在精神的感 悟性, 存在世界的多樣性, 同樣滿足了精神世界的需 要, 因此, 二者是相通的。

    三、科學與人文交融, 全面提高人的素質

    ( 一) 二者精神交融, 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

    科學就是要求真務實, 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負 責。人文就是要求善務愛, 講求對人負責。只有二者 結合起來, 才能夠全面負責。只有有了責任感, 才有 動力; 有了動力, 才會有激情; 有了激情, 才能全身心 投入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才能在自己從事的事業中, 最終創造奇蹟。

    ( 二) 二者交融, 有利於形成完備的知識基礎

    科學知識講求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人文知識講求對精神世界的認識, 二者的結合, 才能構成完備的 知識基礎。文化的載體是知識, 不具備知識, 談不上 稹密的思維、正確的方法、完備的精神。

    1948 年, 清 華大學著名教授梁思成在清華大學舉行了著名的題 為《半個人的時代》的演講, 他指出: 科技與人文分離 導致了兩種畸形人的出現, 即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 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奢談人文的邊緣人。因此, 他提 出, 我們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今天的文理分工帶來 了嚴重的弊病, 搞文的不懂理, 搞理的不懂文, 所以 只能培養出半個人。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 就要具 備完備的知識基礎。

    ( 三) 二者交融, 有利於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

    優秀的思維品質包括如下兩方面要求:

    1. 思維 要正確;

    美國 《紐約時報》一位記者在他的書中排出了對世界歷史 有巨大影響的 100 人, 亞里士多德在其中排第 12 位, 歐幾里德排第 24 位。因為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形 式邏輯的概念, 解決了何為正確思維的問題。歐幾里 德的《幾何原本》, 是邏輯思維的生動體現。他之後的 科學家, 一直到牛頓, 都是按照《幾何原本》來建立他 的理論體系。但邏輯思維有一個巨大的缺點, 那就是 將結論放在前提之前, 導致了一元論的思維方式。

    要 解決這一問題, 就要靠形象思維, 即依靠文學藝術。 形象思維強調直覺、頓悟與靈感。所以, 既要有正確 的思維, 即邏輯思維; 又要有新意, 即形象思維。只有 同時具有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 才能既保證思維的 正確性, 又保證思維的原創性。

    ( 四) 二者交融, 有利於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

    科學尊重客觀規律, 講求嚴謹、有序, 人文講求 寬鬆、活潑, 二者結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有效。科學講 求合理, 人文講求和諧; 科學符合客觀, 依理辦事, 而 人文講求審時度勢, 隨機應變。只講合理而不講和 諧, 則不近人情; 只講和諧而不講合理, 則會失去公 正和原則。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 才能形成有效的工 作方法。

    ( 五) 二者交融, 有利於形成和諧的對外關係

    科學求真, 承認客觀世界; 人文求善, 關懷客觀 世界。二者結合, 才能同外部世界和諧共處。世界就 是差異與和諧的共同體。世界是一個系統, 由其中的 元素以及元素之間的關係組成。元素就是差異, 就是 世界中的人, 而關係就是差異中的關係、人與人之間 的聯絡, 只有聯絡和諧, 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世界。 因此, 科學與人文, 源於實踐, 生於人腦; 異於功能, 差於形態; 起於知識, 通於思維; 補於方法, 交於原 則; 融於精神, 升於境界; 完美創新, 止於至善。二者 的關係雖不同, 但又有和, 是和而創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斯柯達科迪亞克基本版值得購買嗎?全部下來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