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律的摩羯寶媽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行為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看重分數”就是一個自幼養成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行為模式靠的是學習和模仿。以現在的教育背景下,標準意義上的好學生就是學習成績好,聽老師好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在不斷的被塑造成這樣一個模板。父母、老師反覆在他們耳邊強調分數、分數,他們也在自己心裡不斷的強化著分數、分數,於是分數就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
當因為有好的分數獲得了老師的讚賞,父母的表揚,同學的羨慕,這些讚賞又正強化了他們的行為。孩子們開始從被動的模仿,變成了主動的追求分數。
但分數也意味著殘酷的競爭,給了他們榮譽的同時,也給了他們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孩子在升到高中後,一方面處於青春期,另一方面因為學習環境的巨大變化,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認為看重分數並沒有錯,但不能將學習成績當成生活的唯一目標。生活的目的不是一味的競爭、一味的要強,友情、親情、心理的成熟健康比分數更為重要。孩子的每個成長時期都有自己需要去解決的心理困境,這是每個人成長都必須要去面對和解決的。不應執著於分數,甚至沉迷於分數,而逃避成長的痛苦,這是得不償失的。
似乎分數是檢驗學習的真理,我對孩子從不考慮分數,重要的是他的樂趣和他為某件事情是不是全力付出,如果已經全身心付出了,成績不好就罷了。證明他不適合讀書。如果沒有,那就要考慮應該怎麼辦。人生在世一定要勤就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