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濯清
-
2 # 馬火蟻
《孟子》。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我覺得他蓋過了《論語》。它教導人們做人要有骨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在現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心,不免有些浮躁,但是每當想到孟子這幾句話都會讓人心靜如水:“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現在能吃飽吃好,生活都很好,為什麼還要拼了命去爭取一些身外之物呢?:“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他教育我們做人要時刻守住本心!
我覺得《孟子》這本書應該作為我們枕邊書,時常翻翻看看,想一想,無論是做官謀事,還是作為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能從中得到指點,使人無論在何時,何種情況下都不致亂了心性!
-
3 # 國家一級聊天師李素均
個人認為,《大學》和《中庸》是必讀必研習的兩本書,現給網友們簡單介紹其基本內容和特點:
《大學》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係。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並以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大學》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一步擴充套件。這種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懷抱積極的奮鬥目標,這一修養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觀為主要內涵的。三綱八目又有階級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義對君主的政治要求和倫理標準;“格物”、“致知”等八條目是在修養問題上要求與三綱領中的政治理念和倫理思想相結合。
《大學》還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與孟子的民本論,《大學》裡的統治者都是以“尊長”、“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實際上他們還是站在剝削者的立場上這麼說的,他們所謂的“愛民”、“不暴戾”只是為了維護他們上層建築的經濟基礎——生產力。只有這樣,他們無生產能力的剝削生活才能得以鞏固。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於個人成長、明事理非常有幫助,其思想的核心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
4 # 祥耘
《張三弟子現代生活錄》這部書有一個很好的創作素材。當年武當派創始人張三丰的弟子作為武當派輩份最長的存在,進入了現代社會的階層發生了一糸到料想不到的事情來,其書中主人公一開始就對女人身體的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是因為他不曉得女人與男子的區別在哪裡?這種令人驚奇的反差貫穿著書的全部。
另外,他所擁有神奇功效的丹藥及修行的功法又與現代生活中燈紅酒綠、車水馬龍有著明顯的反差。更是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扮豬吃虎的異樣表現,點燃了廣大讀者繼續往下看的慾望。
《張三丰弟子現代生活錄》這本書很有“小白”的特點,其百看不厭,越看越想看。
-
5 # 棲哈丶
至今覺得有一本獲益匪淺的書,就是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所著的《文心》。雖然不是宏篇鉅著,但這本書對於語文教育的指導意義確實很大。
記得書的內容,是由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展開的,把語文的讀與寫的知識融匯貫通於故事之中,語言樸素,內容卻生動有趣。年代久遠了,只記得其中講“觸發”一節所舉的例子。說某同學作文,忽得靈感。靈感來自哪裡?來自他那天洗衣服。他發現一件衣服上最髒的地方是領和袖子,由此他聯想起那些不顧國家民族大義的所謂“領袖”,不也是如此嗎?這就是作文時的“觸發”。用今天的話說叫“聯想”。具體內容記得不清,大致情況可能如此。有心的朋友們可以讀讀這本書,對上學的孩子學習語文一定有所幫助,對於家長的提升也大有禆益!
-
6 # 作家楊文華
好書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不可能全部都讀完。最好是讀和你當前的生活緊密相關的,能對你當下的生活有幫助,能帶來實際改變的書。其實看一個人最近讀的書,就可以推測他最近的思想動態。
比如我最近在讀廈九九的書,《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很多人一看這個書名,第一反應可能會說:哎,又是一本俗氣的雞湯文字!如果你總是這樣的態度在讀書,相信你就是看再多書也沒有用。因為你沒有一顆簡單的心,簡單的與文字擁抱的心。放下那麼多的標籤和成見,就是用一顆簡單的心靈,放空自己的大腦去感受,體會文字背後的力量。
最近我把她的書放在床頭,有空了就拿起來讀上一兩篇。每次讀完,感覺都有收穫。全書涉及個人成長的多個方面:心靈、職場、學習、勵志、價值觀、方法論、情感問題等等。每個章節都是一種期許和忠告,它們源自作者和身邊的朋友們的成長經歷和經驗感悟。讀起來特別親切,就像讀身邊人的故事一樣。成長比成功和成就更重要,我們讀一本書如果能獲得成長上的一些動力和可實操的方法論,不是最終的目的嗎?
接下來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收穫。
首先,書名: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這種觀點,我就比較認同。和我最近的生活狀態,我對未來的期待的這種感覺相同,我就相信我撐過去眼前這段時間的困難,我會變成一個更好更優秀的自己。
前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西藏生死書》這本書不錯,讀完了之後解決了他在生死方面的思考的困惑。一聽到這些,我就肯定不會讀這本書,因為我對這些東西沒興趣啊!我從來不考慮生和死的問題,因為那都是別人的事情。生死之間,如何更好的活著,如何創造更大的價值,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時間才是自己的事情,我應該把心思放在這方面的思考上。
這一點非常重要,你應該用最直接的方式摒棄那些你思想之外的書籍。不管別人說他多好。
其次,因為知道自己和作者有著相似的成長路徑,她現在做到的事情就是以後我一定要完成的目標,所以我會非常關注她的過去,她是從哪裡來的,過去有著什麼樣的經歷,有過什麼樣的思考才一步一步引導著她走到今天的。
看這本書就是滿足了我對以上問題的思考。她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品牌總監,兩個孩子的寶媽,業餘時間寫作成就了個人品牌:寫作導師,出版了一本書。重點是,她還是一個90後。你說一個人這麼年輕,就這麼優秀,難道她的書,不值得你讀一讀嗎?
最後,因為我也是要走寫作的道路,天天寫文章也是我正在做的事情,所以我讀這本書的過程,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寫作的方法。
我會看作者是如何思考的,如何行文佈局的,如何寫出一個有誘惑力的標題的。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都很想把裡面的內容直接背誦刻印到自己腦子裡面去。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在下次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模板去實踐了。當然現在是做不到,不過天天看,多多琢磨,總是會有幫助的。
不要盲目地想著讀一些好書,而應該思考一下自己讀書的目的,想透過讀書解決什麼問題,然後你才會對好書有明確的定義。不然你就是在迷茫,讀了很多也很難會有收穫。
回覆列表
詩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描言,華聲,實義。詩經可感染人心,淨化心靈,在當代社會繁忙的日子裡可以滋潤我們乾涸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