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海羨魚

    亡天下一詞出自顧炎武《日知錄》:“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亡國指王朝更替,易姓改號;亡天下是指關乎民族存亡,民族文明被毀滅,文化思想被顛覆,信仰被剝奪。所以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本意是號召全民反清,以恢復漢族統治。

    中國歷史上哪些時期屬於“亡天下”時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

    1、五胡亂華: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五胡入侵華夏,對北方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造成衝擊式的破壞,中原漢室,十不存一;西晉滅亡後,衣冠南渡,為中華文明留下了一顆火種。之後結束亂世的隋文帝楊堅也是已經漢化了的鮮卑後裔。

    2、南宋滅亡:崖山海戰,陸秀夫身背宋末帝蹈海赴死,南宋舉國與蒙古抗擊四十餘年的戰爭宣告失敗,宋朝覆滅。有人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之後,中華被元帝國統治百年之久,中華文明也遭受破壞性的打擊,漢民淪為賤民。

    3、明朝滅亡:明朝結束了元朝的統治,恢復了漢人江山,重建了漢族衣冠,重振了華夏文明。明亡、滿清入關之後,一路燒殺搶掠,殺人無數,屍橫遍野,民不聊生。而剃髮易服也給漢族人造成了心理上的破滅。滿清結束對明的統治,在實際上也顛覆了作為中華民族信仰的華夏衣冠。民族文明遭受沉重打擊毀滅,文化思想被顛覆,信仰被剝奪。

    4、清晚期:清朝晚期,列強入侵中國,在絕對優勢的洋槍洋炮年前,被迫割地賠款;而入侵者大肆破壞華夏文明的成果。華人在經濟上成為列強的奴隸,在思想上遭受沉重打擊,同時面臨腐敗的滿清政府和強大的外國列強。

    5、抗日戰爭時期: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淪陷;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抗日日本的侵略,付出了軍民傷亡3500萬的代價,最終獲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 2 # 漁耕樵讀

    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亡天下”,這個概念出自顧炎武的《日知錄》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這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由來,結合顧炎武的生平,我們就很好理解顧炎武這句話的“率獸食人”是什麼意思,它認為像改朝換代那樣的就是亡國,而他一生都在抵抗的滿清就是“率獸食人”,這就是亡天下。

    我們不能按照現代人觀點去理解古代人對民族的定義,在他們看來五胡亂華,安史之亂,五代十國,金滅北宋,蒙古滅南宋,清滅明都是亡天下。這就相當於我們看1937年日本侵華的眼光是一樣的。

    五胡亂華

    這個時期是胡人第一次入主中原,在西晉八王之亂後,胡人趁中原虛弱,入主中原,氐族建立成漢,劉淵建立前趙。他們在中原大肆屠殺,洛陽城屍骨遍地,造成了“中原蕭條,千里無煙”。這段時間被稱作“神州陸沉”。

    在《世說新語》中記載,桓溫北伐入洛陽,登高遠眺中原,望著這般蕭條的景象,悲痛的說:“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輔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直到三百年後,隋文帝結束了這場自西晉以來的動亂,才得以恢復。

    安史之亂

    安祿山是胡人,史思明是突厥人。如果說西晉是因為漢朝的時候,胡人南遷,被收留的胡人逐漸壯大造成的。那唐朝就是因為僱傭大量胡人加入軍隊造成的,這個和羅馬用蠻人僱傭兵造成滅亡差不多。

    金滅北宋

    公元1127年,金人南下,北宋滅亡。金人虜走徽欽二宗,人口數十萬。金人在開封城燒殺搶掠,大肆掠奪。

    蒙古滅南宋

    公元1268年,忽必烈發起了滅亡南宋的戰爭。先攻打襄樊,然後順漢水入長江,直入金陵。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1278年,涯山之戰,陸秀夫抱著8歲的小皇帝跳海自盡。北宋滅亡。在此過程中,元人對中原進行了大肆屠殺,僅四川一地就屠殺了上千萬人,四川人口減少了95%。元人在世界上總共屠殺了近兩億人,其中僅漢人就有數千萬之多。這場屠殺也被稱為實際上最嚴重的一次屠殺。二戰的傷亡人數才1.3億。

    清軍入關

    明崇禎十七年,吳三桂把山海關拱手相讓。多爾袞率軍南下,李自成率軍西撤,清軍入主北京城。順治二年,清軍攻破揚州,對揚州城進行了大肆屠殺。順治十年,清軍佔領浙江全境。順治十八年,逃往緬甸的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在昆明殺死,南明滅亡。清軍和元人一樣,也進行很多大的屠殺。

  • 3 # 逛一逛3

    明末清初的進步啟蒙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首次提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概念,體現了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

    “亡國”,是指改朝換姓,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指生靈塗炭,民族沉淪,文化泯滅。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從古至今,統一發展、傳承創新是主流,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文明文化唯一沒有中斷過的……

    縱觀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歷史,“亡國者”常有,“亡天下者”則從無!即改朝換代,王朝更替頻繁,而中華文明卻始終綿延發展,從未中斷!……

    (當然,也有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之時,甚至民族沉淪之時,但是,中華文化文明卻從未中斷過)……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過所謂的“五胡亂華”之時,其實,也不過是中華民族內部的邊疆少數民族內遷而已,是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大融合的一種體現,當然,也是中原地區漢民族遭受災難之時……

    兩宋時期,中華民族內部的漢民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並立,即遼宋夏金各族政權並立,此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滿族建立的清朝還一統天下,成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全國的王朝。

    而進入中原地區的各少數民族政權,又無一例外的承繼了中原地區原有的先進文明和文化,即經濟上的農耕化,政治上的帝制化,社會生活上的漢化……

    包括漢民族在內的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

    而所謂的“崖山之後,再無中華文明”!不過是,漢民族在與少數民族的矛盾鬥爭衝突中遭受了重創!而此後的統治全國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滿族建立的清朝進一步承繼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明……

    鴉片戰爭後,遭受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列強的侵略和西方工業文明的衝擊,內憂外患,中國逐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特別是20世紀30、40年代,日本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先進的華人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奮鬥……以民族沉淪和民族恥辱為代價換來了歷史性的進步……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才有了今日欣欣向榮的中華民族的發展繁榮!!……

    因此,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文明文化從來沒有中斷過!!

    也就沒有題主所說的中國古代的“亡天下”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期間,你最想去的旅遊目的地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