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為什麼臉紅

    趙高是秦帝國的罪人,陳勝吳廣起義之後,他先是向秦二世隱瞞了這個訊息,告訴他只是普通的盜賊而已。且看《史記》裡的這段記載:

    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勝自立為楚王,居陳,遣諸將循地。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相立為侯王,合從西鄉,名為伐秦,不可勝數也。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

    陳勝吳廣舉起反秦大旗,一應百呼,天下烽煙四起,崤山移動的被秦嚴刑峻法奴役已久的少年,都殺了郡縣守尉令丞造反,這對秦帝國而言想,是空前的危機。可是,從東方而來的謁者帶來天下已亂的訊息,二世又驚又怒,問趙高,趙高卻說:“這些只是作亂的盜賊而已,現在郡的郡守、太尉已經把他們都逮捕住了,不用擔心。”

    秦二世信以為真,繼續享受人生。趙高是他的老師,胡亥是個心理不成熟有戀父情結的人,對他深信不疑。等待周章軍臨戲水,逼近函谷關,再也無法隱瞞,秦二世慌了手腳。

    幸虧大秦少府章邯臨危受命,主張發放武器給驪山徒,秦軍才有了像樣的抵抗。章邯是大秦帝國最後的將星,他是有能力挽大廈將傾的人物,可惜功虧一簣。為什麼?也是因為趙高的阻擾。鉅鹿之戰後,秦軍主力北路軍被滅,章邯率領的中路軍被項羽圍困,生死存亡之際,章邯派使者求見秦二世,也是被趙高攔住了。

    趙高不讓使者見秦二世,章邯在朝中失去支援,恐打輸了秦二世見怪,不得不降了項羽。自此,秦帝國失去最後屏障,劉邦才能挺進咸陽。

    趙高欺上瞞下,是秦帝國覆滅的罪魁禍首。他為什麼要矇蔽秦二世,不敢公開平叛呢?

    首先,趙高上位不正。秦始皇在世,丞相是李斯,趙高只是掌管符節的中車令。他透過沙丘之謀,扶胡亥矯詔上位,就是為了權力。學生當了皇帝之後,他利用胡亥的信賴、瘋狂打壓老臣。剛開始,他利用陳勝起義的事情,誣陷守三川郡的李斯兒子李由,溝通盜賊,一步步把李斯逼到絕路。扳倒李斯後,指鹿為馬畢塞言路,粉飾太平就是想讓秦二世專心享樂,不理政務。

    其次,待趙高大權在握之後,朝廷的事情都是他說了算。他之所以攔著章邯不讓他跟秦二世溝通,是怕皇帝知道天下大勢難以收拾之後,怪罪於他。在胡亥面前,他不想承擔責任,更害怕因為被治罪。

    胡亥對趙高的話深信不疑,被安排轉移到望夷宮後被趙高的女婿殺掉了。此時的趙高已經跟劉邦約好了瓜分關中,自然也不會組織像樣的抵抗了。

    總之,趙高不平叛,全是因為私心,他貪婪地攫住權力,害了大秦帝國

  • 2 # 朝飛暮卷

    是書上寫的明白,開始有人說叛亂的事情,被秦二世殺了,秦二世還責怪趙高沒當好丞相。這樣,趙高才將秦二世軟禁起來,自己獨立處理朝政,後來才有了叛逆之心。趙高主要擔心二世削掉自己的丞相位置,看到二世太過無能,又消除了朝廷中的異己,趙高才有了篡位之心。所以,趙高才不向二世彙報。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史。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群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

  • 3 # 歷史經濟學

    趙高歷史事件如下,趙高,嬴姓,趙氏。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並非宦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徵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那麼問題來了,趙高為什麼可以權傾朝野,獨攬大權,做到了商鞅,白起,張儀,呂不韋,李斯等狠人都達不到的地位?什麼勢力在背後支援他指鹿為馬?為什麼他不積極平叛,致使天下崩毀?難道如野史傳聞是為了報仇?

    答案要從史書中尋找,讀史使人明智,不能人云亦云。

    一、郡縣制的超前

    秦始皇統一天下,威震宇內,成為千古一帝,並推廣郡縣制,收天下之兵器入庫,造12銅人,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個功績站在後世看無論如何高的評價都不為過。但是,對於公元前220年來說這是一個早產的制度,一直到約200年後漢武帝后期中國才真正實現了郡縣制。按照秦朝的文化傳統,地理條件,交通網路速度,資訊傳遞速度,強行推行郡縣制,中樞的命令也不能及時傳遞到地方,且地方的物質力量也不能及時中轉到中樞,很大一部分耗費在路上,不能形成國力,且造成地方上弱勢,兵力財力不足,當山東六國叛亂髮生時,地方無力平叛,中樞命令和力量也要很久之後才能到達,趙高得到的訊息也只是相對早一點,後世站在上帝視角看知道了某地發生叛亂,但是歷史的當時,趙高可能並不知道,沒辦法及時平叛。

    二、秦國傳統軍功貴族背後支援趙高

    商鞅變法後,秦國形成了一股最強大的勢力——軍功貴族。山東六國朝堂勢力加上王族才能和他們分庭抗禮,所以王族和六國勢力一直在積極打壓軍事貴族,但是隻要天下未一統,他們的勢力基本盤就牢不可催。

    早在秦昭襄王時期,白起被逼自殺後,軍功貴族大本營藍田大營,將士吶喊三天,要求誅殺山東人士出身的丞相範睢,否則不歸營地。中樞為平息軍功貴族的憤怒讓範睢背了黑鍋,此後中樞積極培養啟用山東六國投奔的以蒙氏和李氏為代表的軍事將領,王族和軍功貴族的裂痕越來越深。統一戰爭時,始皇防備軍功貴族王氏,統一戰爭後始皇讓蒙氏蒙恬擔任軍功貴族大本營藍田大營的統帥,王氏任副職,可以想象兩者矛盾有多深。

    始皇死後趙高取得了軍功貴族的支援,二者利益交換,趙高才能輕易的在藍田大營擒拿蒙恬,誅殺扶蘇,此後王氏擔任藍田大營的統帥。在取得軍功貴族支援之後,在朝堂上蒙毅,李斯根本不是對手,任剮任殺,秦二世淪為傀儡,指鹿為馬。說白了,趙高是軍功貴族的代言人,屠殺秦王族和山東六國的朝堂勢力,就是軍功貴族對秦王室一百年以來的憤恨發洩,統一以後的教訓,讓軍功貴族也不想積極平叛,所謂養寇自重,結果操作不當遇到狠人項羽,最後大家玉石俱焚!

    三、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國防壓力大

    1、北擊匈奴。秦國統一中國之後,匈奴也剛好短暫的統一了草原,隨著秦國兵團南下和東進,匈奴趁機佔領了肥沃河套地區,實力迅速壯大,威脅關中安全,如芒在背,這是中樞不能容忍,隨後中央組織30萬兵力北擊匈奴,並命蒙恬修長城防備匈奴。2、南征百越。南方楚國滅亡後,百越地區騷擾故楚地區,中樞組織關中60萬兵力南征百越。始皇死後,東方六國看到中樞兵力空虛,趁機叛亂,中樞只能命令章邯組織囚徒平叛,由此可見中樞兵力空虛到何種地步。客觀的說,趙高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四、中央財政崩潰

    一個帝國崩潰都是從財政崩潰開始的。從統一戰爭到修長城,修驪山阿房宮,始皇陵,北擊匈奴,南拓百越,中央財政已經崩潰,叛亂髮生後,中央實際上已經無財力平叛,趙高不是不想平叛,而是沒錢去組織平叛。

    真實歷史可能和我們認知的不一樣,趙高復仇只是無稽之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超、陳赫、王祖藍、鹿晗退出跑男,為何楊穎、鄭愷和李晨卻能堅守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