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明軍的編制上說是沒有“關寧鐵騎”這個說法的,題幹改為“關寧軍去哪了”更加合適。至於關寧軍內部最能打的騎兵隊正式稱呼應該為平夷左營和平夷右營,這兩營騎兵是由遼東邊地漢人和蒙古夷丁組成,確實很能幹仗,在松錦會戰時與滿八旗騎兵互毆絲毫不落下風,戰鬥力確實很剛。關於“關寧鐵騎”這個稱謂確實有,多見於明清文人之說(如彭孫貽的《流寇志》就稱遼東軍騎兵為“關寧鐵騎”)。當然,明清的文人們在寫作的時候往往“鐵騎”滿天飛,左良玉和李自成的騎兵都被稱為過“鐵騎”,所以對這個詞就不用太在意,加上這兩字純屬為了給作品搞個氣勢加成。
彭孫貽《流寇志》的稱關、寧騎兵為“關寧鐵騎”。
以上兩圖截自《小腆紀年附考》,分別為“左良玉鐵騎”和“李自成鐵騎”。
至於明亡之後,關寧軍的去向也很簡單,就是加入了清軍。事實上在吳三桂降清之前,在大淩河之戰和松錦之戰後,就有兩撥關寧軍的兵將投靠清廷為清廷效力,有不少人為清政府發光發熱,像張存仁、劉武元這樣的“精英”都做到了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當然也有倒黴的,像金玉和、祖澤潤這樣就屬於創業艱難被幹掉的那種。至於吳三桂的這支關寧軍是他一手重組的(注意:和最初的那支關寧軍不是一回事),典型的就是吃著朝廷餉銀的軍閥集團,所以吳三桂領導的這支關寧軍去向已經很明確了,事實上就是投降清軍了,早在山海關戰役之前,清軍便下令全城軍民剃髮以示順從,吳三桂的關寧集團為了保命,根本就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
《清世祖實錄·卷四》:是日,進吳三桂爵平西王,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袋、弓矢等物,令山海城內軍人各薙髮。
而吳三桂面對清軍的條件,再一猶豫後,首先在在清營把自己的頭給剃了,回到山海關後,先將民眾剃頭迎入清軍,由於戰事緊迫,關寧軍還沒剃完,就投入了戰鬥。當然,事後該剃的還是得剃,以平西王吳三桂為首的關寧遼軍這個時候早就成為了清廷的虎賁御林,為清廷爭奪天下而服務。
投降清廷後,多爾袞仍令吳三桂統領舊部,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集團極其給力,與清軍合作,在保定、定州、真定等地連敗李自成。順治元年的五月十二日,吳三桂與清諸王、貝勒回朝,受到了清攝政王多爾袞的熱烈歡迎,隆重接見。此次回京後,吳三桂為自己的部屬邀功請賞,清廷也給予滿足。順治元年十月,吳三桂又率部隨英親王阿濟格出征山、陝,追擊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由陝西南下,直到長江,並沿江東下,逼死李自成,逼迫左夢庚部投降,於順治二年八月回朝。
《清世祖實錄·卷二十七》:賜平西王吳三桂暨總兵一員、副將十一員、參將、遊擊三十二員,宴於武英殿。
又在順治四年十月初,根據吳三桂擬定的名單,給“關寧系”自總兵官以下,遊擊以上何進忠、楊珅、郭雲龍(注:這三位早在明朝時就是吳三桂的舊部)等123人以世職。而在順治五年,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系由於關內形勢緊急,出征陝西鎮壓榆林反清起義,至此之後,馬不停蹄南下與南明永曆政權作戰,直到至雲南,入緬甸作戰,擒獲永曆帝,而擒獲永曆帝的人正是吳三桂麾下第一驍將高得捷。
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在奪天下的過程中似乎給足了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系的面子,達到了有恩要賞,有大罪不罰的程度。就比如吳三桂在隨阿濟格出征陝西的時候,其下護軍統領巴克勇犯下“隨眾私逃罪”,清朝法令很嚴,但是清兵部僅僅予以革職,其後多爾袞又以順治的名義予以免罪,就是為了顧及吳三桂的顏面。
還有磨盤山之戰,對清朝來說這仗打的極其難看,滿、漢八旗這一仗死了8000多人,輔國公札喀納、乾圖,固山額真沙里布、祖澤潤等10多名將官戰死。清廷震怒,此戰以“敗績”論處。滿族的王公大臣該革職的革職、該罰銀的罰銀,唯有吳三桂免受處罰,理由是“吳三桂交待的很好”,“平西王吳三桂以供答明悉,免議”,此次被罰的信郡王多尼直呼專業。
最後,我來透過吳三桂的遼東鎮舊將的名單來呈現關寧軍的去向。
順治四年十月,吳三桂擬定的部屬名單。
二等昂邦章京 何進忠。
一等梅勒章京 副將楊珅
三等梅勒章京 孫文煥、吳朝忠、李可植、李應科、衛之屏、張光祖、張鑑、郭弘巍、吳國柱、佟師聖、張國忠、胡亮、何起鳳、巴克永、吳三汲、傅文元、方成功、潘永昌、傅天福、高魁、白含真。
一等甲喇章京 郭雲龍。
二等甲喇章京 參將石國柱、邴國鈴、李雲龍、許學顏、危喇亥、百戶克什圖、崔可顯、何起龍、陳太和、劉士選、吳國貴、趙志祥、傅三讓、陶志安、金成功、劉魁、劉尚議、曹世功、左仲魁、李奇芳、鈕成印、朱彩、陳一經、夏思詵、周元、王家楫、祖邦文、於志德、吳三變、王得功、劉應瑞、金良臣、高得捷、張大經、吳效忠、劉煒、馮時先、董永顯、褚得龍、官國泰、陳昌祚、項友功、任守器、李永功、吳應發、線絲綸、盛存柱、甲葉、劉撫民。
三等甲喇章京 遊擊馬春、王勝宗、趙袞、楊名煥、劉正民、張其偉、董兆民、王好忠、楊奉元、薛喇出、何天成、王惟俊、葉繼青、魯澄、黃元、猛克圖、王尚選、劉顯漢、祖伏顯、馮明道、劉三重、陳志富、潘汝芳、吳友亮、汪煌、王用賢、趙士俊、哈諭、王奏捷、佟紹聖、夏一鷟、左有進、蔡安邦、門世藩、劉芳名、朱大江、潘劉翥、秦代、葛世用、劉進善、王一柱、李守志、韓成、黃國勳、王謨明、劉友進、武洪謨、駱士奇、傅三義、傅文魁、宋友功。
以下是這份名單部分人的結局。
李雲龍、白含真、吳效忠、劉應瑞、褚得龍、劉顯漢、宋友功、劉友進、趙袞、郭雲龍、王用賢、馬春在與大西軍劉文秀部交戰中陣亡。(以黑體加粗)
劉魁、項友功、門世藩、張其偉、劉三重、劉芳名、王奏捷、馮明道、方成功、孫文煥退休。(傾斜體)
何進忠、祖邦文之子祖述舜、王得功、王尚選之子王屏藩、巴克勇之子巴養元、吳國貴、高得捷反清。(劃線標示)
自吳三桂降清後,眾多關寧集團將領在為清廷效力的時候或戰死或退休,當然在三藩之亂中也有前關寧集團將領以及部分關寧集團第二代反清的。
引用文獻:《清聖祖實錄》、《清世祖實錄》、《流寇志》、《小腆紀年附考》、《明清史料》甲編、《求野錄》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明軍的編制上說是沒有“關寧鐵騎”這個說法的,題幹改為“關寧軍去哪了”更加合適。至於關寧軍內部最能打的騎兵隊正式稱呼應該為平夷左營和平夷右營,這兩營騎兵是由遼東邊地漢人和蒙古夷丁組成,確實很能幹仗,在松錦會戰時與滿八旗騎兵互毆絲毫不落下風,戰鬥力確實很剛。關於“關寧鐵騎”這個稱謂確實有,多見於明清文人之說(如彭孫貽的《流寇志》就稱遼東軍騎兵為“關寧鐵騎”)。當然,明清的文人們在寫作的時候往往“鐵騎”滿天飛,左良玉和李自成的騎兵都被稱為過“鐵騎”,所以對這個詞就不用太在意,加上這兩字純屬為了給作品搞個氣勢加成。
彭孫貽《流寇志》的稱關、寧騎兵為“關寧鐵騎”。
以上兩圖截自《小腆紀年附考》,分別為“左良玉鐵騎”和“李自成鐵騎”。
至於明亡之後,關寧軍的去向也很簡單,就是加入了清軍。事實上在吳三桂降清之前,在大淩河之戰和松錦之戰後,就有兩撥關寧軍的兵將投靠清廷為清廷效力,有不少人為清政府發光發熱,像張存仁、劉武元這樣的“精英”都做到了總督、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當然也有倒黴的,像金玉和、祖澤潤這樣就屬於創業艱難被幹掉的那種。至於吳三桂的這支關寧軍是他一手重組的(注意:和最初的那支關寧軍不是一回事),典型的就是吃著朝廷餉銀的軍閥集團,所以吳三桂領導的這支關寧軍去向已經很明確了,事實上就是投降清軍了,早在山海關戰役之前,清軍便下令全城軍民剃髮以示順從,吳三桂的關寧集團為了保命,根本就沒有什麼討價還價的餘地。
《清世祖實錄·卷四》:是日,進吳三桂爵平西王,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袋、弓矢等物,令山海城內軍人各薙髮。
而吳三桂面對清軍的條件,再一猶豫後,首先在在清營把自己的頭給剃了,回到山海關後,先將民眾剃頭迎入清軍,由於戰事緊迫,關寧軍還沒剃完,就投入了戰鬥。當然,事後該剃的還是得剃,以平西王吳三桂為首的關寧遼軍這個時候早就成為了清廷的虎賁御林,為清廷爭奪天下而服務。
投降清廷後,多爾袞仍令吳三桂統領舊部,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集團極其給力,與清軍合作,在保定、定州、真定等地連敗李自成。順治元年的五月十二日,吳三桂與清諸王、貝勒回朝,受到了清攝政王多爾袞的熱烈歡迎,隆重接見。此次回京後,吳三桂為自己的部屬邀功請賞,清廷也給予滿足。順治元年十月,吳三桂又率部隨英親王阿濟格出征山、陝,追擊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由陝西南下,直到長江,並沿江東下,逼死李自成,逼迫左夢庚部投降,於順治二年八月回朝。
《清世祖實錄·卷二十七》:賜平西王吳三桂暨總兵一員、副將十一員、參將、遊擊三十二員,宴於武英殿。
又在順治四年十月初,根據吳三桂擬定的名單,給“關寧系”自總兵官以下,遊擊以上何進忠、楊珅、郭雲龍(注:這三位早在明朝時就是吳三桂的舊部)等123人以世職。而在順治五年,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系由於關內形勢緊急,出征陝西鎮壓榆林反清起義,至此之後,馬不停蹄南下與南明永曆政權作戰,直到至雲南,入緬甸作戰,擒獲永曆帝,而擒獲永曆帝的人正是吳三桂麾下第一驍將高得捷。
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在奪天下的過程中似乎給足了以吳三桂為首的關寧系的面子,達到了有恩要賞,有大罪不罰的程度。就比如吳三桂在隨阿濟格出征陝西的時候,其下護軍統領巴克勇犯下“隨眾私逃罪”,清朝法令很嚴,但是清兵部僅僅予以革職,其後多爾袞又以順治的名義予以免罪,就是為了顧及吳三桂的顏面。
還有磨盤山之戰,對清朝來說這仗打的極其難看,滿、漢八旗這一仗死了8000多人,輔國公札喀納、乾圖,固山額真沙里布、祖澤潤等10多名將官戰死。清廷震怒,此戰以“敗績”論處。滿族的王公大臣該革職的革職、該罰銀的罰銀,唯有吳三桂免受處罰,理由是“吳三桂交待的很好”,“平西王吳三桂以供答明悉,免議”,此次被罰的信郡王多尼直呼專業。
最後,我來透過吳三桂的遼東鎮舊將的名單來呈現關寧軍的去向。
順治四年十月,吳三桂擬定的部屬名單。
二等昂邦章京 何進忠。
一等梅勒章京 副將楊珅
三等梅勒章京 孫文煥、吳朝忠、李可植、李應科、衛之屏、張光祖、張鑑、郭弘巍、吳國柱、佟師聖、張國忠、胡亮、何起鳳、巴克永、吳三汲、傅文元、方成功、潘永昌、傅天福、高魁、白含真。
一等甲喇章京 郭雲龍。
二等甲喇章京 參將石國柱、邴國鈴、李雲龍、許學顏、危喇亥、百戶克什圖、崔可顯、何起龍、陳太和、劉士選、吳國貴、趙志祥、傅三讓、陶志安、金成功、劉魁、劉尚議、曹世功、左仲魁、李奇芳、鈕成印、朱彩、陳一經、夏思詵、周元、王家楫、祖邦文、於志德、吳三變、王得功、劉應瑞、金良臣、高得捷、張大經、吳效忠、劉煒、馮時先、董永顯、褚得龍、官國泰、陳昌祚、項友功、任守器、李永功、吳應發、線絲綸、盛存柱、甲葉、劉撫民。
三等甲喇章京 遊擊馬春、王勝宗、趙袞、楊名煥、劉正民、張其偉、董兆民、王好忠、楊奉元、薛喇出、何天成、王惟俊、葉繼青、魯澄、黃元、猛克圖、王尚選、劉顯漢、祖伏顯、馮明道、劉三重、陳志富、潘汝芳、吳友亮、汪煌、王用賢、趙士俊、哈諭、王奏捷、佟紹聖、夏一鷟、左有進、蔡安邦、門世藩、劉芳名、朱大江、潘劉翥、秦代、葛世用、劉進善、王一柱、李守志、韓成、黃國勳、王謨明、劉友進、武洪謨、駱士奇、傅三義、傅文魁、宋友功。
以下是這份名單部分人的結局。
李雲龍、白含真、吳效忠、劉應瑞、褚得龍、劉顯漢、宋友功、劉友進、趙袞、郭雲龍、王用賢、馬春在與大西軍劉文秀部交戰中陣亡。(以黑體加粗)
劉魁、項友功、門世藩、張其偉、劉三重、劉芳名、王奏捷、馮明道、方成功、孫文煥退休。(傾斜體)
何進忠、祖邦文之子祖述舜、王得功、王尚選之子王屏藩、巴克勇之子巴養元、吳國貴、高得捷反清。(劃線標示)
自吳三桂降清後,眾多關寧集團將領在為清廷效力的時候或戰死或退休,當然在三藩之亂中也有前關寧集團將領以及部分關寧集團第二代反清的。
引用文獻:《清聖祖實錄》、《清世祖實錄》、《流寇志》、《小腆紀年附考》、《明清史料》甲編、《求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