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等鍵民
-
2 # 狼的影子319
作為斥候,肯定都經過了一定的專業培訓,知道透過什麼方法判斷敵軍的數量,簡單的說,就是要熟悉對方軍隊的編制,各個歷史時期軍隊的編制各不相同,比如說三國時期的關羽有過“水淹七軍”的戰例,于禁率領的七軍共3.5萬人,每軍5000人,設一員禆將軍,軍下設校,每校1250人,設一員校尉,自校至軍都設有旗號,以供己方識別,指揮,校有校旗,軍有軍旗,大小,規格按級別各有不同,斥候看到對方的旗幟,就可以判斷出敵人有幾軍或者是幾校,如此,對方的總兵力就大致摸清楚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法,比如,
一,對方紮營的時候,站在高處數營盤裡的帳篷數量,因為軍隊的帳篷都是統一規格的,每個帳篷住多少人都是有定數的,一個營盤設多少帳篷也是有定數的。有經驗的斥候,看一下營盤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出對方的人數。
二,做飯的時候數敵人的炊煙,軍隊中多大的編制配備一個伙食單位也是有嚴格規定的,
三,如果無法接近敵人,還可以去觀察前一天敵人設過營盤的地方,根據敵人遺留的灶坑,茅坑的數量和大小,也可以準確的判斷對方的人數。
至於判斷騎兵的人數,方法也有很多,遠距離的可以看騎兵揚起的塵土,觀察騎兵宿營處遺留的馬糞數量,按比例推算出馬匹的數量,近距離可以透過觀察騎兵部隊的旗幟是什麼級別的,也可以判斷出騎兵的數量。
-
3 # 夕惕若厲23
估。經驗。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新兵蛋子要去數,然後一二三變成了一五一十,然後一百一百的數。和我們數錢一樣。啊呸。一張兩張哎?我數到幾了。這水平。接下來有請老鳥登場,東面三千二,西面四千五,中軍五千六,後對看不到看煙塵大約兩千八九的樣子。敵兵過去了數灶。一個灶十人飯。搭了多少帳篷,帳篷之間好的會有些臨時挖的水道簡單計算就能得到答案。最簡單的是列陣,橫豎相乘。當然再遠可以看看有多少旗幟根據旗幟代表的隊伍人數也就知道了大概。所以虛設旌旗增兵減灶都可以乎弄人。再想知道更確切的就去撩他。讓他拿箭射你,等一波箭落地這個資訊量就大了。射程,射術,弓箭手人數,指揮官的經驗等等。和現在的火力偵查異曲同工。
-
4 # 戰武奇兵
古代打仗除了各種謀略和戰術之外,人數確實是一個能決定勝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比如用三萬人擊敗十萬敵軍的戰果還是有的,但是用三五千人就能擊敗十萬大軍的戰例少之又少,恐怕就算諸葛孔明和孫臏在世也難做到。
古代哨探可謂現代版的“偵察兵”,也可以理解為斥候,但是他們的職能又不太一樣。他們為防止敵人發現,一般單獨行動,配最好的快馬,在敵人行軍必備之路上進行偵查。他們既然是哨探說明他們是很有專業能力的,他們除了要分清敵人馬步軍還要將人數摸的差不多。
那古代哨探是透過什麼方法來摸清敵情的,總結一下有以下幾種辦法:第一種辦法就是觀察敵人的行軍佇列,長度、寬度以及從眼前經過的時間來判斷。
第二種辦法就是觀察敵人的爐灶,古代行軍打仗也都是有編制的,多少個灶位就代表著一個編制。比如五個灶位代表50人,但是古代打仗經常會用作假爐灶數目來迷惑敵軍。
出土的古代行軍大鍋第三種辦法就是看旌旗的數量,這也與編制有關,旌旗數量的多少代表敵軍的多少。
第四種辦法就是觀察敵人的糧草補給,從補給的數量來看這是大約需要多少人的糧草。
當然專業哨探可能他們的辦法會更多,甚至能聽敵人的腳步聲和馬叫聲都能將敵軍的人馬猜個大概。
-
5 # 史話戲說
首先是最簡單的方法:有經驗和知識的偵察兵可以在有利位置觀察,根據敵軍的規模來估計人數。偵察兵經驗越多,估計起來就越準確。
但是如果是缺乏經驗和技能的偵察兵,或者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那很難產生準確的估計。想象一個運動會方陣。如果你和這個方陣都站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個方陣在迎面向你走來,你能數出這個方陣有多少排嗎?不能。你只有爬上觀眾席,居高臨下地觀察,才能準確地得知人數。
如果熟悉敵方的編制(前提是敵軍得有固定的編制,古代軍隊有很多沒有固定編制的),那依靠敵軍服色、旗幟和陣型來判斷敵方人數,可以得到相當準確的數字。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有可能被騙,還有我們剛才也說了,不是每一支古代軍隊都有固定編制的。
如果敵軍是由多股部隊聚集而成的,可以透過瞭解每支部隊的來源,來知道它們集合之後的總體人數。在中世紀的歐洲,這種做法就非常有效:“A公爵召集了他的封臣來打我。我估計B伯爵帶了八百人,C伯爵有提供一千人的實力,D伯爵和A公爵不和,所以大概只帶了五百人。那幾個男爵可能總共帶了八百人。這麼一算,再加上自己的親信,A公爵帶的人肯定超過三千了,如果公爵還動員了自己的部隊的話,大概會超過四千。”
-
6 # 端木廣
看情況。
藏於九地之下。動於九天之上。
行軍打仗,走位很關鍵。
斥候戰就是捉迷藏,主帥帶領數萬人,和另外數萬人捉迷藏。
經典的戰例就是孫臏減灶計。撤退途中,減少爐灶,讓敵軍誤以為本軍出現大量逃兵。從而輕敵冒進。從而取得戰術尤其。
而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偵查手段,從敵軍遺失的物品和痕跡,判斷敵軍狀態。
再有就是推斷性,比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就有推斷性的問題。朱元璋揍北元的時候幾乎次次都顯示朱元璋傑出的軍事才能。準確的推斷出敵軍的動向和配置。
當然了因為科技的侷限於。可能沒有足夠的工具。但是古人的智慧還是歎為觀止。比如說,長城的烽火臺。忽略光速問題,看到數百米之外的火光,本烽火臺開始點火,再傳遞到下個烽火臺,接連不斷地狼煙,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關口的敵情就會傳遞到當地駐軍長官的地圖前。而通常,烽火的數量和敵軍的數量都有關係。
而斥候細作蒐集情報給上司,上司經過分析和判斷,來預測敵情。是常有的事。
具體到近代戰爭,或者世界大戰,這樣的體系仍然作用,只不過是科技的進步,導致手段的變化。
-
7 # 大腳汽車
知道對方采邑,基本士兵數字都出來了,在暗處高處看士兵經過就估計多少人了,有那個貴族家族紋章旗幟,指揮旗幟,多數情況都是來的
-
8 # 毛日火1986
能做哨探肯定有自己的方法,古人的智慧還是很牛的,
我說一下我自己能想到的辦法
第一種辦法就是觀察敵人的行軍佇列,長度、寬度經過的時間長短來判斷。
第二種辦法就是觀察敵人的爐灶,
第三種辦法就是看戰旗的數量
第四種辦法就是打探敵人的佂糧徵兵告示
第五種辦法入營偷公文
回覆列表
古代成建制的軍隊與現代一樣,一伍,一什,一隊,一標,一營多少人都有規定的!只要一看是確認是一隊就是100人!兩隊200,一營1000等!可以看旗幟確定多少隊,多少標,多少營軍隊,一般100人編制就會又旗幟作為標誌來指揮軍隊!
如果沒看見人就會數鍋灶數量,一個灶一般管多少人吃飯就能大概算出!
如果是野外駐軍就數帳篷,一帳多少人也能算出總人數!
如果是馬隊就也是數令旗多少!一般戰士就是跟著令旗衝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