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夜星河愛生活
-
2 # 李夢龍
其實幼兒園很少會給孩子佈置作業的,通常所佈置的作業很多都是行為上的,例如學習了圖形正方形之後,老師會讓孩子回家觀察家裡什麼物體是正方形的,或者母親節父親節等主題活動之後佈置給孩子回家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然有時幼兒園有活動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回去做一個手工,或是畫一副圖畫。遇到這樣的作業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孩子的能力根本做不到,或是孩子做的不好看,家長就要去包辦代替,其實這樣都是不對的,因為家長利用了自己的審美或是要求來約束了孩子的發展。
基本上這類作業老師更多的是希望家長和孩子能夠共同完成的,同樣也是給與家長陪伴和教育孩子的一個機會。而不是家長自己完成或是過多的包辦代替。
有多少家長回家之後是低頭玩手機或者是看電視,讓孩子自己玩耍或是完全不管不問,難道和孩子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完成一個手工或是製作一個裝飾這樣不好麼?
因此不要總是覺得幼兒園佈置的作業孩子完成不了,作為家長捫心自問你真的讓孩子嘗試去做了麼?當孩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時候你真的耐心的去引導和幫助他了麼?
-
3 # 莞爾手工坊
正確認識孩子的作業。
幼兒園的孩子放學後經常會讓做黏土呀,畫畫呀,拼樹葉等等這樣有趣的小作業,也許有些家長任務幼兒園老師給孩子佈置的親子手工作業是一種“任務”,費心費時費力。我周圍的同事每次收到幼兒園老師的作業資訊的時候都會說,又要做……了,愁死了。其實這種想法本身不對,這些任務其實都是讓孩子在課堂之外發現美,創造美的,同時,還能讓忙碌了一天的家長有時間陪孩子一起成長。所以,這個作業不是說你做的多精緻,而是看你有多用心的,家長不必替孩子做,可以動嘴,讓孩子多動手。
家長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角色。
在孩子的作業過程中,家長可以幫可以陪,但不建議代做,中國的家長包辦習慣了,不止是幼兒園,有的甚至到了大學家長還要想著幫忙做很多事情。
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小孩太小隻會搗亂,所以“忍不住”代替他們做,這也是為什麼孩子的作業都演變成了家長的作業。
-
4 # 新思維創意學習
我想,一般來說,都是家長做得多一些。這件事也引起家長的很多抱怨。
仔細想想,這些作業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的參與度更高一點呢?作業的目的就是鍛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或者透過作業,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
家長為什麼不願讓孩子動手?可能有以下原因:
覺得孩子做得不好,不精緻美觀,強迫症的家長很容易代勞。
覺得孩子把家裡弄得亂糟糟的,桌子也髒了,衣服也會弄花、還不如大人動手,又幹淨清爽又漂亮。
覺得孩子太磨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不如家長快快動手完成了,省下時間去看書。
另外是幼兒園老師的問題,有些老師一味追求作品的完美,忽視了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這一初衷。加上家長的好勝心,更加推波助瀾,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機會給剝奪了。
時間長了,孩子覺得這些事情順理成章是父母做的,他在邊上看著就好。動手操作的慾望消失了,同時消失的是孩子的觀察力,創造力,創新力和成就感。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往往又是自己的行動阻止了孩子能力的提高。自相矛盾!
希望家長和老師能用孩子的眼光來鼓勵和衡量孩子的作品。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
5 # 優優育兒
根據父母的實際情況吧,不能一概而論。
過來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家庭作業,那可真是五花八門的,簡直就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作業了,方方面面充分考驗著寶爸寶們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畫工等等,關鍵還考驗著孩子的配合能力,有的孩子在跟家長一起做家庭作業的時候,不但不幫忙,反而各種搗亂,幫倒忙。這時候為了能夠快快的完成作業,家長也就只好讓孩子閃一邊玩去了。
(圖:我家給孩子做家庭作業的場景)
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我的兒子總是在家裡喜歡塗塗畫畫,所以,他的家庭作業,只要有跟畫畫有關的,我都讓他自己畫,碰到難度大一些的,我就幫他畫出輪廓,讓他自己塗色。反正,有一個觀點要一直灌輸給他,那就是這作業是老師讓他自己做的,家長呢只是協助他完成作業而已,孩子才是作業的主角,哪怕家長全部動手自己做,這個道理必須教給孩子。
除了畫畫,還有另外的作業,比如說做手工,做手工就需要材料,一般我們家裡都收拾著廢舊紙箱、飲料瓶、彩色卡紙、衛生紙捲筒等等,各種彩筆顏料膠水等等,幼兒園作業大多數都是用可回收材料,比如有時候需要用樹枝樹葉,我就會帶孩子出去撿合適的樹枝樹葉,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動手去發現,觀察,回來的製作過程也儘量讓孩子參與,至少讓幫忙拿拿東西總是可以的。當然整個過程注意安全。
雖然有時候幼兒園佈置的家庭作業確實刁鑽,比如說讓帶一盆綠植,讓帶固定品牌的酸奶盒子等等。無論如何,我們相信幼兒園的初衷是好的,為了增強寶寶的動手能力,家長們也應該以此為契機,與孩子一起動手,培養親子情感。
-
6 # 諾雅媽咪愛育兒
這要看老師佈置的是哪種型別的作業了,比如。如果是親子閱讀這類的作業,那麼父母和孩子完成的一樣多。
我家女兒上的是幼兒園中班,幼兒園老師每天晚上都會佈置親子閱讀的作業,閱讀內容不限,但是必須拍影片發到群裡證明確實親子閱讀了。剛開始我覺得這是典型的走形式,但是後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方式,比如我就有幾次累的實在不行想偷懶不給女兒一起親子閱讀了,但是當我看到群裡的家長刷刷的發著親子閱讀的影片的時候,我就會強打起精神繼續陪著孩子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參與的是一樣的,因為親子閱讀不僅僅是閱讀這麼簡單,它更多的是一種親子關係的互動,需要孩子的思考。
如果老師佈置的是手工方面的作業,簡單一點的,我家孩子參與的比我要多,但是如果很複雜的,家長參與的就比孩子多。我家對於手工方面來說,給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必須參與進來,形式不限,可以是創意方面的參與,也可以是行動方面的參與,只要參與進來就是最棒的。
-
7 # 寶媽sharon
如果是那些手工,手抄報類的作業,家長肯定做的更多,如果是安全學習類的肯定孩子做的更多,但我認為誰做的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和孩子的親子互動,孩子積極參與的熱情和情緒。
在兒子上小班的時候老師有一項作業是做元宵節的燈籠,我上網查資料學習怎麼做,先挑了幾個認為還可以做成的,在他負責最後做決定,一起買材料,我來做,他給我拿工具,還一起去找挑燈籠的棍子,雖然做出來的並不好看,但還是得到兒子由衷的讚美!
回覆列表
孩子三年幼兒園,摺紙、剪紙、樹葉畫、種子畫、廢物利用等等一切手工作品都是我給完成,孩子小自己會做的不多,每當老師佈置手工作業,我就頭疼,好在我還是屬於心靈手巧的人,只要有範本,我就能做出來,老師的作業也是一次比一次難,上交的作品還會在群裡展示,給小朋友評比,我孩子的作品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我不是虛榮心,有時也是無奈,明明不想做,可想到孩子沒有得到小紅花或是其他獎勵,回來就不高興,我們硬著頭皮也得做。其實,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孩子的水平是做不出來的。但做手工可以陪孩子一會,他會一直問做完會是什麼樣?他很期待。反正是陪他,就給他做,我也給老師開玩笑,每次的作業都挖掘我們家長的潛能。